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四章 进阶(二十三)

天纵莫敌 第十四章 进阶(二十三)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四章 进阶(二十三)

第三回进到李家村,第一回是正经八百读书,结果没有读完,就去了淞沪前线。第二次是被钟纪海竞强弄来学校向学员分享抗战经验,结果把周祖晃从桃花江边忽悠出山,如今周上将已经是十六集团军第四十六军军长,下辖辖第170师、第175师、新编第19师,扼守着广西的南大门。此次三进宫,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希望能够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进入这次补训的仅有三十人,全部是莫敌当年那一批不能毕业的学员,从将近七百人中选出三十人,也算是精中选精。选择条件除了有个人原因和社会关系外,还有四条硬性要求,一是必须是中央军委会诠叙中校或者桂军少将以上军衔,二是必须在抗战前线获得过忠勤勋章以上各级勋章,第三担任过副团或相当副团以上军职,第四条是必须目前仍在军队效力。四条硬性规定,挡住了不少人的道路,第四条是准入条件,第三条比较容易达到,第一条虽然难一些,但是基本上无难度,通过运作,弄一个桂军少将,不难,基本上每个民团纵队长官都能拿到。但是勋章是真正的硬指标,没有军功,政治部不会平白颁发勋章,之所以把勋章的最低限定到忠勤勋章,也是为了一些后勤人员考虑。莫敌因为炮击观光轮,得过一次红色大绶的三等宝鼎勋章,此外还得过一次一等云麾勋章和一次忠勇勋章,最难完成的指标对于他来说,最容易不过。虽然勋章全部放在桐城,但是有档案可查,军校教育处也不会认为他假冒。

第六分校主任黄杰,副主任杨彬,均出身于黄埔,黄杰是黄埔一期,杨彬是黄埔二期。黄杰因在兰封会战中违令撤退,被免去第八军军长及税警总团总团长职务,1939年9月调任成都中央军校任教育处处长,呆了不到三个月,还没有学会怎么从作战向教育转型,接到通知,调任桂林中央军校第六分校接替黄维当主任。这个调令让他十分不爽,在他看来,书呆子黄维尚能出任中央军绝对主力第五十四军军长,能征善战的他却要在桂林李家村苦熬岁月,是可忍孰不可忍。在成都求神拜佛,想尽办法也不能改变任命,磨蹭了半年之后,老老实实来到桂林上任。

从根本上而言,黄杰并不适合这个职位,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在出任主任时,就把他的黄埔一期同学,湖南耒阳人梁恺请来当副主任。结果梁恺只当了一年,就被中央看中,一纸调令调回耒阳任第52军副军长兼衡耒师管区司令。副主任一职悬空,幸好1941年是军校轮空年,在校的十七期学员40年入校,要到42年才毕业,本来应该在41年招生的十八期学员也在40年招满,到42年夏天才毕业,因此,梁恺的离去,并没有给黄杰造成太大的麻烦。为了迎接42年的繁重工作任务,黄杰再三向中央军校申请,要求另外派出强有力的副主任。中央军委政治部考虑到黄杰的难处,也不能让桂林军校就此陷入糜烂,便来了浙江诸暨人杨彬。

杨彬在黄埔毕业后,先后进入德国炮兵学校、德国陆军参谋学院及德国陆军军官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回国,直接担任陆军大学上校战术教官,之后出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教育长,因为教育有方,调任中央军校第六分校少将副主任。

杨彬一来到桂林,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对第十九期学员的招生,随着第十七期772人和十八期1872人离校,在1942年六月,十九期1273位新学员又将进入到六分校。十九期共计三十个班,因为李家村有足够的校舍,没有分往平乐分校,全部放在李家术相思河边。杨彬是个很有教育头脑的军事家,他认为,这几年来,中央军校六分校的教员一直不停的在学校上课教书,他们在把知识传授给学员的同时,也需要充实自己学习进步,这才能够紧跟战争的脚步,不至于把落后的战争思维传导给学员。于是以三十个教员为单位,分批送到第五战区担任军事副主官进行轮训,而莫敌补训班的三十人,则全部拆零,填补教员离开后的空白,充当助教兼学生队队长。

在动员会上,杨彬对莫敌们说:“在座所有的人都知道,你们一毕业,**就将增加三十个诠叙少将。你们都是有经验的军人,在战场上均有建树,也有自己的一套作战方法,甚至是行之有效的作战方法。在军校里,除了一些战争理论教官,我真的很难找出谁能够担任你们的战术教官。因此,学校黄杰主任、教育处和我研究决定,由我亲自担任你们补训班的班主任。我们的课程安排如下:每天上午有两节的战争理论课,之后就是自我讨论,讨论作战战术与战例分析,讨论结束,形成文字,上交教育处。下午和晚上,你们开始协助管理自己的学员班级,同时也要将自己的作战经验和作战感想传达给新学员,我要求,每天一个课题或者一周一个课题,课题先交给我审核。课题培训结束后,把培训结果用文字反馈给我,这就是作业。”

纵观学校,比这个补训班军衔更高的没有几个人,给他们上课,任何一个教官都感觉到有压力,虽然他们都十分尊敬老师,但是齐刷刷三十个上校或者少将给自己敬礼,教官们的心态是崩溃的。

不仅教官们的心态崩溃,而且不少学员的心态也十分崩溃,首先,理论教官的纯理论教学就很让人吃不消,一些文化偏低的学员,甚至一节课听不懂五句话,有些甚至从头到尾在看热闹。八步师管区一个桂军少将民团指挥,叫韦祖德,年龄已经四十大几,行伍出身,上次在军校学习就属于陪公子过考,按照他自己的话,幸好中途散档,真要熬到学期结束毕业考试,自己肯定丢尽老脸。这次胆敢再来补训,是因为听人说,这次是补偿性培训,不需要考试,才壮起狗胆,走进课堂。结果,考试虽然不用,可文字量比考试要大得多,在他看来,这次比上一次丢的脸更大。莫敌属于文化偏高一类,年轻也不大,应付起来游刃有余。

中午下课时回到宿舍,莫敌看到韦祖德竟然不顾老脸哭得一脸鼻涕,有点看不过眼。这家伙也算是个忠厚人,当年自己在军校时,与日本教官关系好,经常会遭到同学们的抨击,有时候甚至会被一些偏激者的谩骂和投石。这位韦祖德则很少正面与莫敌冲突,虽然对莫敌的行为也很不以为然,但还能以同学相待,有时候一些人行动过激时他还会劝解两声。

“老韦,哭不解决问题。”莫敌放下手里的热水壶。每天早上出操,出操完了早餐,早餐完了回宿舍换正装,去教室时顺便把热水壶拿到水房,吃完中餐后,顺便把热水壶拿回来。六分校一条相思河流过中间,把校区一分两半,入伍生在东营区,军校生在西营区,军官训练班在平乐。这期补训班是临时加塞,就没有那么规范,学员宿舍在相思河东,教学和食堂在相思河西,教室是借用一座寺院的佛堂,而食堂则是借用的民居,毕竟学员一天的训练量不小,必须隔三岔五的吃回肉,在佛堂里煮肉有点不太合适。分处相思河两岸,只有一条小桥相通,看起来不远,走起来却不近,很得相思三昧。

“天纵有什么高招解决问题?”韦祖德抽着鼻子。

同宿舍的另外两个人也用询问的目光看着莫敌,吴中坚是172师516团团长,走的是钟纪的关系,才来到这期补训班。这个花名豆腐仔的百色人,为人多才善辩,八面玲珑,当年与莫敌的关系并不好,只是这家伙善于伪装,也没有跟莫敌撕破脸。“我刚才跟老韦说了,可以把副官带来,协助老韦。只是廷钧兄有不同见解,天纵来了,正好参详参详。”

叫廷钧的姓伍,是170师508团上校团长,广西容县人。此人是员杀才,昆仑关大战时,作为1015团团长,身先士卒,多处负伤,以勇武闻名于桂军。此次推荐补训,他本来是不够格的,因为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军衔大调整时,他作为1015团团副,已经随170师从安徽回到了广西,没有参加中央军委诠述厅军衔审核的报批,以至于军衔一直保持为桂军上校。为了让他能够参加补训,46军副军长黎行恕,170师师长许高阳上交专題报告,桂军总司令部火线提拨,将他的军衔提为少将,这才有了补训的机会。伍廷钧是个直性子,没有一点花花肠子,当年同学误会莫敌通日,他是反响最激烈的几人之一,后来知道莫敌是在忍辱负重,又第一个跑来向莫敌赔礼道歉,还硬拉着莫敌,在学校的小炒部里喝了几杯。

“来读书,就老老实实读,叫副官来,算什么回事?”伍廷钧说:“天纵你说是不是?”

“是,也不是。”莫敌笑着说:“我们来补训,说白了,是上面想补偿我们,既然这样,上面是不希望我们任何一个人毕不了业的,过为高级军官,身边带一两个人,也未尝不可,但是必须向学校申请,要过明路,我想,学校会通融的。”

“如果学校不通融怎么办?”吴中坚问。

“如果不通融,老韦就读不下去,读不下去的结果只有一个,走人。”莫敌说:“既然走人都不怕,又怕什么向学校请示,万一学校又批了呢?”

吴中坚想了想,说了一句:“天纵你就是这样打仗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万事想到最差,只要比最差强,你就会觉得不亏?”

“差不多。”莫敌说:“即使老韦走人,大了不起回去继续自己的桂军少将,反正工资不少,混几年也就退休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学校一通融,摇身一变,成为诠叙少将,只不过是名声好听一点罢了。”

吴中坚点点头,说:“天纵说得很对,老韦和廷钧不同于我和天纵,我们在安徽,如果不去争诠叙,前途无亮,明知华山只有一条路,也只能努力不止。老韦和廷钧在广西,受中央影响有限,甚至在某些方面,中央军在广西的待遇还不如桂军。”

莫敌对于这点很有感触,点点头,很认可。

韦祖德觉得也可以一试,找了张稿纸,掏出钢笔,开始泡制报告,是福还是祸,上交之后,听天由命。

看到解决了问题,伍廷钧很高兴的说:“哥几个,星期天你们是打算呆在李家村,还是回市里?”莫敌问:“我肯定是要回市里,你有什么想法?”伍廷钧说:“我老婆孩子都带了,在南门外文昌桥头临桂县府边租了个小院子,拉家带口的,肯定想回市里。我能够来读书,大哥伍廷飏很高兴,让人送了一辆美国新出的威利斯吉普给我。车子是收到了,不过开不了,兄弟我平常吃光花光,没有隔夜的钱,加不上油。哥几个要是有钱,凑一凑,只要能够凑出油钱,我们就不用再去挤壬记汽车行那辆破公交。”

莫敌大笑,之前他过来,就是坐壬记汽车行那辆破公交过来的,长沙出的衡岳牌木炭车,屁股上挂着几个大铁罐,走起来比木柴蒸汽车好了不少,也没有那么大的烟。只是走走停停,从十字街到李家村,搞了差不多三个钟头。如果有一辆自己的小车,方便太多,周六回去,周日过来,方便快捷。除了通勤,有时候家里有点突发事件,也能以最快时间赶回去。

不过莫敌并不着急,而是等其他两位表态,韦祖德在八步经营多年,相当有钱,拍拍胸口,说,只要上面能够通融,自己能够留下来,区区汽油钱,他包了。吴中坚笑着说:“不用你包,廷钧出车,我们三人出油,三一三十一,谁也不占谁的便宜。”

莫敌点点头,赞成吴中坚的说法。这种成人培训,很难结成友谊,就当是一时缘份,没必要欠着谁的。早几年军阀混战时,同学相斗,同窗相残,比比皆是。什么礼让三招,退避三舍的故事,都是书上写的,与现实无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