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四章 进阶(十七)

天纵莫敌 第十四章 进阶(十七)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四章 进阶(十七)

登上衡阳开往桂林的火车,莫敌一身的轻快,从桐城一路归来,这一程才是真正的写意与轻松。一大早,先是送走了东去的梁采林,再是送走了西去的杨汉烈。杨汉烈在衡阳租了一辆汽车,今天要赶到邵阳,然后走路从靖州过黎平往榕江。梁采林今天师长大人到位,不能缺席,他的驻地在安仁县,必须在中午之前赶到。送走了东西两路,衡阳开往桂林的火车也到了开车的时间。这一回,莫敌知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是什么意思,带着周世铭大摇大摆的走了最后一节车厢,不需要买票,只需要出示自己的派司,便能得到十分妥善的安排,有特权真好!

衡阳火车站在湘水东岸,一开车便是过湘江,从钢铁大桥中飞速通过,扑面而来的钢铁围栏把周世铭很是吓了一跳,过了铁桥,回望湘江,周世铭才颇有所思的对莫敌说:“回望湘江,江水北去,而旅行者却一路向南,双方背离,自然越往南心情就越差。记得读过唐王勃的《藤王阁赋》,里面有: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难道,衡阳一地,除了湘水北去还有更让人感怀的么?”

“有的。”莫敌说:“衡山之上有一座回雁峰,大雁南飞,到了回雁峰便不再往南,转而回程,因为在大雁看来,再往南,便是不毛之地,必须归去。雁能如此,人何以堪,所以,回雁峰返,湘水北流,自古便成了绝唱。王勃让大雁鸣唱于衡阳之浦,而不是衡山之上,山水合一,其意更甚。这句雁阵惊寒,能与渔舟唱晚同存,绝非偶然,必有他的道理。还有一首诗歌,也跟衡山回雁有关,只是诗歌并非出在衡阳,而是桂林,作者是唐人宋之问,他在登临桂林逍遥楼时慨然呤道: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诗中那份落寞,那份无奈,更是浮于纸上,栩栩如生。”

“福哥,我难受。”周世铭抬起头来,眼中含着泪,说:“我也越来越远离家乡,从此后,异乡陌途,所认识的,只有你一个。湘江北上尚且能流入长江,流往安庆,我真不知道,怎么时候我才有机会再回安庆,再返桐城。”

莫敌伸手轻轻抚着周世铭的头顶,说:“古人云女生外相,出嫁从夫,认为夫之所在,便是家之所在。我虽然不敢苟同,却也不愿否认。我们已经成了家,无论在哪里在何方,在天涯在海角,只要我们俩在一起,家就在那里。古人可以伤春悲秋,你有我在身边,可不能效仿古人。”

周世铭不好意思的抬起头,在莫敌的肩头上抹去眼角的泪花,嘴角边已经洋溢着淡淡的笑意。

早发衡阳湘水边,暮宿桂林山水间。十个小时,在情人的腻歪中,也就是弹指一挥间。在桂林站下车时,已经夜暮降临,莫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带着周世铭走向火车站外那道泥泞的小土坡。

桂林一城皆湿,刚过谷雨,正是雨季。站在出站口,看着车站外的泥泞,周世铭第一次有了无从落脚的感觉。

“先生太太,要不要轿子?”有人问。

莫敌一看,乐了,一伙赤脚的轿夫,正抬着简陋的竹轿在兜客,桂林的雨,门前的泥泞,竟然给他们带来了商机。莫敌正愁着不知道怎么把周世铭弄出去,轿子正是瞌睡遇上了枕头,连价都没有讲,直接来了一句:“要两顶轿子。”

“好嘞!”听出莫敌是本地口音,轿夫立即招呼了两顶竹轿过来,不敢乱喊价,请莫敌二人坐上。桂林火车站铁路地势较高,为了跟铁路齐平,站台和候车室也建得较高,走出出站口,近在眼前的中山南路地势便低了许多。左边一块菜地,右边一片鱼塘,估计是下了好几天的雨,鱼塘水满了,溢了出来,把通向中山南路中间那片空地,淹得路都不见。好在桂林谷雨时的天气已经不是很冷,大多数出站的旅客都脱了鞋子,淌水而过,只有比较讲究的人,才坐在别人肩头,乘竹轿悠将过去。

过到中山南路上,轿夫并没有急着问莫敌要钱,而是问道:“老板这是打算去哪里?从这里到十字街还有好远,不如我帮你找个洋车,也不至于辛苦了太太。”

莫敌笑了,这家伙会作生意,还会设身处地为人作想,不错。回答说:“你讲得对,我正是要去十字街,那就麻烦你找个车子过来,车钱轿子钱我一起给。”

“好嘞!”轿夫欢快的应了一声,不一会,叫了一驾洋车过来,说是洋车,一看就知道是土货,因为轮胎上面没有橡胶,而是在木头做的轮箍上,缠着一些乱七八糟的布条。莫敌有点傻眼,他知道,这种车子没有一点避震,坐在上面震得反胃,只怕不太舒服。

不舒服也要坐,哪怕走慢一点,也不能让周世铭从火车站量到十字街,虽然不是小脚,那也不是用来走这种路的。

“老板,你讲个大概的地点,我们算一算一起收好多钱。”轿夫说:“最好是在这里先把钱给了,我怕到了地头再给,就他一个拉车的,守不住钱,弄不好挨人给抢了。”

莫敌点点头,说:“桂林的治安至于这么差?”

“至于,太至于了!”轿夫说:“这几年,外地人越来越多,桂林的菜价都给外地人吃贵了,什么人都有,流氓浪崽,小偷小摸,防不胜防。”

莫敌给了他一块五角钱的法币,与周世铭坐上洋车,两人各人搂着一个大背包,把洋车塞得满满当当。桂林城的市中心,就是之前说的十字街,东西南北各延伸出一条大道,分别是中山南路、中山北路、中正东路和中正西路。桂林火车站,就在十字街南边的中山南路上。上一次,莫敌去衡阳游干班学习,在桂林也坐过火车,当时桂林到柳州的铁路还正在修建,火车路还没有延伸到南站,火车是从北站起点。所以在这里下车,莫敌也是第一次。这条中山南路过去就有,一直通向南溪山,再往前,就是乡间公路,通到中央军校的所在地李家村。莫敌记得,属于城市道路的中山南路,过去只能算到永宁桥头,过了永宁桥,往南就全是烂泥路。几年不回来,大有改观,面前的道路已经成了洋灰大马路,虽然两边还是略显荒凉,但是平整的路面,首先给人第一印象就相当不错。

洋车在洋灰路上跑得很快,也很平稳,不一会,就过了永宁桥,永宁桥是明代建成的双孔石拱桥,因为名称与莫敌的老家永宁州相同,故而在莫敌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暮色中,永宁桥显得十分古朴,青石围栏,雕龙画凤,巨大的青石条铺在桥面上,洋车走过,震得一身发麻。

过了永宁桥,周世铭指着路边惊讶的对莫敌说:“有路灯,真豪华,我还是上次跟你去南京见过路灯,在安庆也没有这个东西。”

路灯远远一盏,略显昏黄,天还没有完全黑透,此时的路灯更多的是点缀作用而不是为了照明。

“我们俩是运气好,看路面,只怕今天下午还下了雨,现在是春雨暂歇,看样子,过一阵又要下起来。”莫敌看着路灯的光晕,对周世铭说。

“老板讲得对。”车夫在前面回答:“这个雨下了三天了,今天才好不容易停下来,不然,只怕想找个洋车都找不到。”

“涨水了吗?”莫敌问。

“涨了。”车夫回答:“虹桥坝都淹了,前天还有人淌水过去,今天,没有人敢走了,水太深,又急,不小心就给冲到南溪山去。”

“福哥,我们是先去你弟弟家,还是在外面吃点东西,再去,这个时候去,只怕你弟弟他们没有准备,搞得措手不及。”周世铭说。

“还是先去我弟弟那,我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只知道他的店铺在十字街转往中正西路不远,估计拉车这位比我更熟悉。”莫敌说:“这个时候,店铺还没有关门,我们到了店铺后,才能找到我弟弟的家。放下行李再考虑吃的,如果家里没有准备,大不了到时候我再带你出去吃,说老实话,几年没有吃桂林米粉了,想起来就流口水。”

“啊!福哥,这座桥比刚才那座还要漂亮,两边有湖,这是什么地方?”周世铭又惊喜的叫了起来。

“这两边过去是老桂林的护城河,因为宽阔,也称环湖、阳湖。这座桥,在宋代叫青带桥,取唐代韩愈的诗句: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而命名。后来因为城市扩大,环湖成了内湖阳湖,桥也就改了个名字叫阳桥。”莫敌说:“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桂林的商业中心,前面不远就是桂林城的中心,十字街。”

从这一刻开始,周世铭就再也没有眨过眼睛。因为路边整齐的骑楼,鳞次栉比的骑楼铺面映出闪亮的灯光,骑楼下楼柱之前,是面向路上的摊贩,向来往的人群兜售着各色各样的物品,香烟、饰物、小食品……一架木车,几个大白瓷盆,泡着颜色鲜艳的酸味,即使是洋车一闪而过,那扑鼻的香味已经进入了周世铭的六感,顿时口舌生津,恨不得立即跳下车来,吃上一大串。

转过十字街,看着黄昌典、张永发、紫金电影院等巨幅的招贴,城市的喧嚣与热闹一览无余。

“真漂亮!”周世铭赞叹道。

“漂亮的你还没有看到,明天,我带你去漓江边,看伏波胜景,看象山水月,看訾洲烟雨,听舜洞薰风。”莫敌说:“桂林的雨景更胜艳阳高照,这几天下雨,你有眼福了。”

“我要去看。”周世铭娇嗔叫道。

“没问题,下车吧!”莫敌笑着说。

回头一看,十字街的灯仍见,骑楼里的香味可闻,只见路边一间宽大的铺面,里面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正是生意盛旺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