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四章 进阶(三)

天纵莫敌 第十四章 进阶(三)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四章 进阶(三)

看到天色将晚,哪怕莫敌一行六人离心似箭也无可奈何,今天晚上只能在此地留宿。既然花子尖上这伙人不吃窝边草,白笏这个地方也就算是安全地带。更何况从这里走路到东至最少也要大半天,即使赶到东至也是下半夜了。更何况连夜赶路,如果再闹出点什么事,更得不偿失。在茶水摊老人的指导下,六人来到白芴街上唯一的一家能够打尖还能够住店的伙铺前。大家七嘴八舌商量,打算典卖一些衣物,先找点东西填填肚子,然后住上一夜。

进到伙铺里,莫敌惊讶的发现,跟自己同行的这些人都是人才,一个个比自己的江湖经验都要丰富,他们身上的钱并没让花子尖上那伙人全部搜去,还有余数,有的藏在鞋底,有的藏进腰带,有个女人,把头上的木簪子拧开,里面竟然是中空,抽出里面卷成条状的物件,打开来一看,赫然是一张大面额的法币。

就在莫敌深以为自己没有留一点后路而自责时,只见周世铭张开嘴,从嘴里拿出两颗黄金耳饰。原来,她从木屋里一出来,就已经意识到见光的钱物肯定难以保全,于是把两颗黄金耳珠取下,含在嘴里,然后便装出一副胆怯的样子一直闭嘴不说话,设法保住这最后一点财产,不至于两口子沦落为赤贫。莫敌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这个小娘子,也比自己远远来得聪明。

白笏地方不大,没有当铺能够划开金饰,倒是伙铺的老板娘看上了周世铭包头的那块褚红色的大围巾,开了个不错的价格。交易成功后,莫敌两口子不仅有了住店的钱,吃饭的钱,还有一些盈余。

第二天一早,吃了伙铺准备好的早餐,六个人租了一驾马车,出发到东至。马车速度不慢,中午过一点便到了东至县城。四人中有一人是东至本地人,热情的邀请莫敌等几人去家里做客。另外三人婉言谢绝,莫敌想到在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还需要有熟悉人带路去把两颗金耳珠换成法币,便接受了邀请。

这位东至本地人姓朱,在县城里开了一家书店,因为经常来往于安庆和东至之间,对花子尖的这伙人非常了解,带的钱不多,因此损失不大。莫敌叫他朱老板,他拒绝了,让莫敌叫他老朱,听起来亲切,应起来爽口。

莫敌问他,既然是本地人,应该对安庆到东至发生劫道事件不会陌生,怎么也会中了招,老朱笑着说,因为要与安庆那边的老店结帐,他每个月都要去一趟安庆,如果时间从容,就跟其他的客商包车再请县保安团押车去,人多,有人押运,花子尖的强人就不会轻举妄动。有时候,事情紧急,又找不到合适的商队,也只能铤而走险。这一年,他就挨了三次,已经见怪不怪,每次他带的钱都不多,即使有所损失也损失得起。莫敌说,之前听到响了两枪,是有人死了吗?老朱点点头,说,是上官云相三十二集团军的一个参谋,进去之后就破口大骂,对方开始还以为来了个什么牛人,一听说是三十二集团军的,二话不说,两枪爆头。莫敌点点头,上官云相的三十二集团军在皖南围困了对方七天七夜,双方已成血海深仇,不留活口也可以理解。只是把政治之争变成个人之争,对方的心胸也足见狭隘。那年自己去涂州调停,上了对方的黑名单,只怕从此难以化解,真要有落到对方手里的那一天,结局未必能比三十地集团军的那个参谋好得太多。

莫敌叹了一口气,难怪靳同轩说,欧洲的政治是口舌之争,中国的政治是生命之争,政治斗争更惨烈过军事。自己是个政治白痴,只会打仗杀人,绝不要卷入中国的政治之争,否则,连怎么死都不知道。

在老朱的帮助下,两颗耳珠换了个不错的价钱。看着手里厚厚一叠法币,莫敌盘算,就算不能用到桂林,起码能够用到第四军的驻地江西宜黄,只要找到了第四军,就能找到刘敬之,找到刘敬之,就能借到返回桂林的路费。

老朱说什么也不让莫敌两口子独自离开,他告诉莫敌,三天后有一个商队,前往浮梁县景德镇,总共有七辆汽车,请了县保安团的人押运,相对比较安全。到了浮梁,就完全进入了第三战区,驻守在浮梁的是川军21军,军长刘雨卿将军。虽然川军打仗不行,但是也比纸糊的门神有效果,起码有了他们的驻扎,不会遇到劫道。至于这三天,就在东至县周边逛一逛,县城往西不远,便是有东至县鱼米之乡称号的小七里湖,从小七里湖再往西不远,便是著名的陶靖节祠。陶靖节祠亦称陶公祠,坐落在东流的鳖石山上,始建于宋初,系纪念东晋人陶渊明所立,至今已经逾千年。陶渊明“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归园田居,读书种菊,其风骨,堪称大儒。东流一带,留下许多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只可惜现在不当令,不能赏菊。

一朝经蛇咬,十年怕井绳,莫敌不打算再返回长江边去逛陶公祠,更是对东至境内的湖泊谈湖色变,但是对于老朱的提议,三天后参加商团一起走却是非常赞同,于是便在东至呆了三天。

三天后,商队出发,计划用两天的时间到达景德镇,莫敌想了想当年北上的路程,这个速度,比行军快不了太多。

莫敌知道,皖南一带多山,当年从徽州一路北上,基本上都在山丛中穿行,最著名的要数黄山,当年在徽州驻扎,因为寒冬没有能够去黄山一览,实为憾事,这一次又不顺路,也只能作罢。

一上路,莫敌就知道之所以把三百华里路程计划两天的原因了,车子慢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晚走早歇,中途还不停的停车,有时候是让当地农民的牛车,有时候是是让人,有一次,居然是让狗。同行的人告诉莫敌,沿路民风强悍,虽然不会拦路打劫,但是也不会礼让三先。如果开车的不小心,弄死了当地一条狗,那麻烦事就大了,不诈出五条狗的钱不会放你走。莫敌笑着回了一句:穷山恶水出刁民。

当天晚上,住在浮梁的经公桥,公路在这里分了一条岔,往南是继续通向浮梁,往东则通往祁门,算是交通枢纽。这里属浮梁县第五区全民乡第一保,进到经公桥,就算是走出了安徽,进入了江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走出了安徽,莫敌暗暗松了一口气,归途艰难的程度,比他想像中的更严重一些,之前认为最好走的安徽,居然就花去了他一周的时间,接下来的路就更没有底了。

然而,有时候幸福到来的时候,也会超出自己的意料。

车队到达经公桥时,还不到下午四点,车队领头的决定,不再往前赶路,从这里到景德镇还有一百四十多里,留待明日再走。车队有自己停惯了的大车店,把车子停进去后,立即关门落锁,安排了岗哨值班,到也正规严谨。所谓的大车店是没有二人间的,一色的通铺,男人一大间,女人一小间。莫敌跟周世铭结婚后,还是第一次分开睡,明显有点不愿意。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里的**竟然很有治安的工作热情,还没有放下身上的包袱,便遇到21军宪兵临检。

周世铭身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自己的证件,被首先带到院子里,莫敌看到周世铭被带走,一把推开身后的汉阳造,就往院子里冲。

随着一声哨声,十几个荷枪实弹的士兵便围了过来,明晃晃的刺刀顶在莫敌和周世铭的身边。莫敌举着手,急忙叫道:“别乱动,小心走火。”

一个佩带着中尉军衔的军人走过来,右手搭在腰间的快插枪套上,左手伸了过去,说:“少废话,出示有效证件。”

莫敌打开背上的包袱,把里面一件半新旧夹衣的夹层撕开,拿出里面的文件,递给对方。

对方一看,是**革命军第四十八军参谋处上校主任的派司和军事委员会军政部下发的前往中央军校第六分校补训的通知,立即两脚一并,啪的一个立正,敬了个礼,称了一声:莫长官好,卑职第二十一军145师宪兵队中尉小队长邓天培见过长官,长官辛苦了。

莫敌摆摆手,笑了笑:弟兄们辛苦了!

邓中尉也是个人才,掏出哨子,吹了两声,说:“收队。”

就在宪兵乱哄哄从大车店里走出时,邓中尉问莫敌:“莫长官可是要去浮梁?”

莫敌点点头。

“除了二位,可还有其他伴。”邓中尉再问。

莫敌摇摇头。

“那就不必要再呆在这里,我们立即动身,返回浮梁,今天晚上,宪兵队给莫长官洗尘接风。”说罢,很狗腿的帮莫敌背包袱,请莫敌先行,一脸崇敬的说:“莫长官的大名,我们川军可谓无人不晓,当年在皖水边,莫长官与我们川军20军133师景嘉谟部合作,打出了一场声名显赫的皖水拦击战。我们陈万仞副司令说,我们出川抗战,打了无数的恶战死战,但这是抗战以来,川军打得最像样的仗,中央军校都将此战例列入教课书。”

莫敌一脸微笑,当年那一场大战,自己以中毒气而告终,却也打出了莫敌能征善战的威名。当然,声名远扬与川军的杨汉烈不无关系,杨汉烈作为杨森最宠爱的小公子,一天到晚把这场大战挂在嘴边,开口莫天纵如何如何,闭口莫天纵如何如何,仿佛莫敌是他,他就是莫敌一般。莫敌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在川军中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受宠若惊。

一辆道奇T234卡车,莫敌和周世铭坐在副驾位置,其他人爬上后箱,一脚油门,出了经公桥。

“没有想到,福哥的名声这么大,不止在西六县管用,在这遥远的江西也有人闻名。”靠在莫敌的肩头,周世铭笑着说。

“都是弟兄们给脸。”莫敌说:“只是我这个人情就欠得大了。”

一边开车的司机插话说:“长官言重了,无所谓人情,当兵的,只得一个字:真!”

莫敌点点头后,又叹了一口气,同样是当兵的,今天的感觉与前几天在花子尖的感觉可谓截然不同,或者对方就不讲究这个“真”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