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三章 换防(三十七)

天纵莫敌 第十三章 换防(三十七)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三章 换防(三十七)

八月中旬,莫敌终于离开了二十一集团军总医院,泡病号的生活宣布告一段落。出院第一件事,就是回深沟铺报到。在立煌呆了一段时间,孙诚已经成了立煌通,在响山寺租了一辆汽车,沿着立流公路到了流波,流波是公路的尽头,再往前就是茫茫群山,古驿道在流波一分为二,往东到诸佛庵,往南则是燕子河。去往燕子河的路不算小,虽然不能通汽车,但是通行马车没有问题。孙诚租了三驾马车,把行李物品拉上,同时也让莫敌坐在车上。莫敌很奇怪的问孙诚,这个穷乡僻壤,怎么能有这么多的马车。孙诚告诉他,大别山中有几条重要的商路,一条是英山到霍山,经过深沟铺。一条是罗田到到六安,经过古碑。此外就是从金家寨到燕子河到漫水河,再延伸到岳西潜山。因为大别山的山脉大多是东北到西南走向,所以前两条在山谷中穿行,还算平缓,但是后一条就不同,要跨过一道道的山梁,行走较为困难。这条路是联通立煌到岳西的但要通道,马车较多不足为怪。

莫敌也是姑妄听之,第二天,他就全部推翻了孙诚的解释,因为一过了燕子河,马车的数量锐减,连驮马的数量也没有。莫敌认为,物资运送,也就到此为止,至于从此地分散到什么地方,不清楚。那么,又有了另一个问题需要解释,这个大山沟里,能够消化这么多的物资吗?孙诚摇摇头,不知如何回答,偷偷的看了一眼莫敌,长官的好奇心,不是一般的重。

第二天,不再有马车租用,卫队只能重装行军,从燕子河到深沟铺走得快需要一天,按照莫敌的身体状况,估计三天也未必能够到达。孙诚请了几个挑夫,减轻一些卫队的负担,还租了一匹马,供莫敌乘坐,争取一天时间,赶到军部。

莫敌在路上,与马夫闲聊,大概搞明白了从流波到燕子河这一路马车和驮马众多的原因。在燕子河,除了去往漫水河的这条主道,还有两条岔道,一条通往前畈(天堂寨),经过瓮门关后,延伸到罗田的滕家堡。另一条小路略小一些,从长岭关过石头嘴,也可以到达英山。马夫悄悄告诉莫敌,在前畈与燕子河中间的山区,**建有一些大型仓库,装的全是军火、*、油料。那些仓库可是马夫和挑夫们的衣食父母,平时靠给仓库运送物资,就足可养活全家老小。莫敌望了望西面的巍巍群山,暗自点头,把仓库修建在这种地方,也算是小心谨慎了,这可是后方中的后方,又是偏僻中的偏僻,一般人根本不可能知道。

从燕子河出发,就进入到著名的西山文化区。这里是大别山的中心区,也是大别山文化的发源地。莫敌第一次走进这里,就被这里浓郁的传统文化深深的吸引住了!大山深处,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崇尚自然,敬重大自然的朴素信仰,道教、神仙在这个地区有极广阔的市场。人们都相信神话,希望有超自然的力量帮助自己解决一切。一路上,不仅道观多,道士多,每一个村落都建有水庙、土地庙,较大的村庄还建有社庙、观音庙、关公庙、财神庙、华子庙。道士们替人择日子、看风水、打道场、画符驱鬼神,似乎请神、通神,无所不能。这个地区的人也十分迷信,求子、求财、求雨、求官、求丰产、驱病魔,都需要到相应的神庙去表达心愿,求得心灵的安慰,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来到安庆后,莫敌就感叹于此地家族祠堂的众多,然而,在这一天,他看到的家族祠堂更是过去的数倍。西山人家族观念非常强,很多大姓都建有自己的祠堂。用于祭祀祖先,传承孝道;严肃家法,惩处邪恶;附设家学,教化子孙,弘扬儒家文化思想 。中午在王家祠堂打尖,竟然还能买到精致的食品,一打听,这里的祠堂大多有自己的庙产,所有产出,均归祠堂所有,用于家族的各种活动。莫敌与王家祠堂的管理者聊天,发现他们如同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的记忆大多还停留在当年周维炯的西镇暴动,那一次,把高高在上的以刘佐庭为首的刘、郑、孙、王四大豪绅弄了个灰头土脸,让人们记忆犹新。

一个纯朴到了极点的山区,无论什么人,他们都会视为贵客,哪怕是以极低的成本价出售一些食品,他们也会觉得很不好意思。

正因为一路游玩,本来想赶到深沟铺的行程一再耽搁,入夜,才到了漫水河。到了漫水河,就进入到霍山地界,算是自己的地头。曾经在这里呆过两次,算是熟门熟路。莫敌便提出投宿,同时给挑夫们结算今天的费用,挑夫们很高兴,今天他们走走停停,很是轻松,而且还可以在漫水河再找生意,点着火把赶回燕子河,虽然累一些,但收入却是平时的两倍。

四十八军在漫水河有兵站,兵站里有住宿还有餐饮,最重要的是兵站有警卫,相对比较安全。作为四十八军的参谋处主任,莫敌也算是高级干部,在兵站里,一出示派司,立即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住的是最好的房间,吃的是最有特色的菜肴。漫水河一带山高岭大,小河溪流众多,盛产一种生产在石头缝里的小河鱼,鱼长15厘米左右,去内脏,洗净,炕干,曝晒数日,即可成为漫水河名菜“漫水河小河鱼”,色香味形俱佳,鲜爽可口,回味悠长。

吃了晚饭,换了一身便服的莫敌走出兵站,在漫水河街上闲逛。在总医院,莫敌大多时间都是一身条纹病号服,只有出席一些正规场合才穿军装。这次返回军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莫敌把上校军装穿得整整齐齐。到了驻地,第一时间换上便装。换上便装的莫敌,实足一个街头的小瘪三,没有块头也没有高度,五官虽然端正,可怎么看都跟英俊攀不上关系。一件府绸的唐装,空空荡荡,仿佛一个衣架。卫队的弟兄们走了一天,累了,早早的睡下。孙诚想陪莫敌出去,被莫敌拒绝,这种中心地带,如果还不安全的话,整个大别山就再也找不到一块让人放心的土地了。八月底,气温尚高,西河上吹来的风,不能带走身上的闷热,山上秋蝉的鸣叫,更让人燥热难当。在西河与漫水河的结合处,有一块小小的空地,入夜的人们,会三三两两来这里纳凉,有经济头脑的人则摆起了夜市摊。夜色下,灯影斑斑,烛火点点,掩映到水面上,到也生动。夜市摊上,卖得最多的是糖水百合,林林总总,各种口味都有。有一家卖糖水百合的小摊,因为与众不同的经营方式,引起了莫敌的注意。别人家的糖水百合都是煮上一大锅,谁想喝有舀一碗,而这一家却不同。在炉子上,坐着一个大蒸锅,蒸锅里,是一个个小盅,分门别类,有雪梨百合糖水,有云耳百合糖水,还有黄桃百合糖水,都是以百合为主。生意着实不错,走过的人,递过一元法币,即可取得一盅,或者站着三下两下喝尽,或者在小方桌边坐定,慢慢的坐喝。莫敌也要了一盅雪梨百合,在小方桌边坐下,摊主把小盅端上,用标准的广西官话介绍说,这个雪梨百合,最是对咳嗽润肺有效。莫敌乐了,随便一吃,竟然就能吃到与自己对症的药食,问道:此话当真?

摊主没有说话,倒是旁边一位喝糖水的老者接过了话头,这是本地人,操一口本地腔,说道:“百合鲜品,中医用之治疗肺燥或肺热咳嗽等症,常能奏效,因其甘凉清润,主入肺心,长于清肺润燥止咳,清心安神定惊,为肺燥咳嗽、虚烦不安所常用。”

莫敌闻言,浅浅的尝一口,果然清香。向老者请教道:“请问老丈,夜市经营百合糖水的不少,莫非此地盛产百合?”

“对,漫水河一带,乃百合之乡。”老者说:“百合喜温而怕高温,喜荫而怕大荫,喜湿而怕渍涝,耐寒而怕冰冻。西山一带,深处大别山腹地,峰峦叠障,群山环抱,山川秀丽,空气清新,极适合百合生长。本地百合栽培,在前清《六安州志》即有记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技术世代相传,至今已成规模。”言下之意,颇为自豪。

这时,旁边一桌有人问道:“敢问老先生,西山,除了百合,其他物产,可有?”

莫敌一听这人说话,起了一身鸡皮,这人的语调有点奇怪,肯定不是本地口音。到底是什么地方的口音,莫敌觉得有点熟悉又不熟悉,暗暗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的口音?

老者被人问到了高兴处,滔滔不绝说了起来:“呵呵呵呵,西山物产丰富,可不只有百合一样,有灵芝,有黄大茶,还有大量珍贵药材。”

“药材?”旁边那一桌的对此发生了兴趣。

“对!”老者捋了捋下巴上的胡子,得意的说:“有霍山石斛,安徽贝母、龙汉半夏、伏苓、天麻、杜仲、桔梗、断血流、金头蜈蚣等好多好多。”

“断血流?那是什么?”旁边那一桌的人问道

“呵呵呵呵!”老者知道对方是被这个血醒的名字吓倒了,笑着说:“一种草药,主治出血症,又名走马灯笼草、荫风轮、漫胆草、大叶藿香。”

“哦!”旁边那桌的人恍然大悟,过了一会,很是急切的问:“人参的有?”

这句话终于触动了莫敌的某根神经,说话的是日本人!

轻轻的,莫敌说了一声:“天気が(本当に)暑いね!”(今天天气真热)

只见那位疑似日本人的脑袋突然僵硬了一下,虽然在极短时间里恢复了正常,但是莫敌已经可以确认,这个绝对是如假包换的日本人。

日本人来到漫水河,绝非旅游这么简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