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三章 换防(三十二)

天纵莫敌 第十三章 换防(三十二)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三章 换防(三十二)

军事会议结束了,张光玮们离开了立煌,德国入侵苏联已经是第十四天,每天收到的消息不是德国人攻占了哪里,就是苏联人死了多少,一切开始倍感刺激的消息,渐渐的也变成麻木。莫敌让孙诚把从靳同轩那里借来的大功率电报机还了回去,好奇心一过,一切回复往常,在莫敌看来,这个苏维埃国度,屈服在第三帝国的铁蹄下已经成为现实,如果什么时候还能重新引起兴趣,除非斯大林咸鱼翻身。

内外兼修,中西结合,多管齐下,莫敌的咳嗽大为好转,虽然每一次咳嗽都会让他如同下地狱一次,但是次数在不断的减少。隔一天去一趟吴老中医的医馆,不再需要吴老中医上门服务,是这段时间最大的进步。自从张光玮们离开后,莫敌每天傍晚都会出去散步,有道是饭后千步走,活到九十九,就算活不到九十九,尽量多活久一点总是好事。

二十一集团军总医院的位置比较偏僻,从医院大门出来,需要绕过一道土山,才能到达响山寺。响山寺因寺后有一座响山岭而得名,传说在唐代中朝,有一游方和尚化缘来到此地,不化钱,不化物,而是化一领袈裟之地建庙。此和尚将一领袈裟旋于空中,落下时,覆盖了一大片山峦丘壑,遂占下了此地,此后,经数十年惨淡经营,终于建立了响山寺。

响山寺属南宗派南岳系的临济宗,从河北正定的临济寺分支而来,主张“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也是“心心相印”一词的来源。唐建中四年,段秀实太尉斥资修建响山寺时此地还是一座荒岭,袅元人烟。先有寺后有人气,本来只是一座孤零零的寺院,因为地处麻城去六安、霍山的交通要道,地位日见重要,驿站、伙铺、排档从各处迁来,悠悠历史长河,依附寺院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在寺院的周边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条街,这条街也就成了响山寺的延伸,之后,此地也因寺获名,响山寺成了一个地名。

响山寺位于槐树湾、双石、古碑交界处,莫敌之前曾经到过一次,那一次是廖磊上将病逝,前来奔丧,他还记得,廖磊将军的墓冢就垒于寺后。

响山寺背靠响山岭,正前面有一山尖,名为香炉尖,地势雄伟,山形壮观,周围林木葱翠。每逢春暖时节,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景色绚丽。庙前小河沿岸一排店铺,有茶室,有酒肆,有楚馆秦楼,颇有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的意境。

民国二十七年,日军大举沿长江进范,安徽省政府从安庆迁至六安,又从六安迁到金家寨,第五战区二十一集团军则迁到此处,寺院左右包厢均为第五战区二十一集团军副官处占驻,大雄宝殿成了作战办公室,韦永成的政治部也设在其中。

莫敌没有进寺,只在寺院周边随便走走,在大殿之后,莫敌被实枪荷弹的警卫挡住,旋即撵走。原来这里建有弹药油库一座,是响山寺保卫工作的重点。

韦永成和靳同轩所在的安徽省政府民政厅,地址并不在响山寺,而是在金家寨。1938年2月13日,李宗仁在六安宣誓就职安徽省政府主席,不久迁往立煌,就定址在金家寨。之所以定址在金家寨,是因为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有瓮门关、长岭关、松子关、铜锣关等险关隘口,还有查儿岭、石路岭等天然屏障,一条史河当中穿过,风水宜人。靳同轩不止一次对莫敌说,有空一定要接莫敌过去看看金家寨,因为这个金家寨实在太过于出乎他的意外,严格上说,它不是一个山寨,而是一座繁华的小城。随着省政府的迁移,一批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以及数万室毁家破的战争难民来到这里,一时间,偏僻山野人头攒动、车喧马叫。原来长约一华里的一字长蛇街,为增强容纳能力,在两头拉伸的同时,还呈放射状进行拓展,现在号称二十五里长街。昔日的“柴禾街”、“麦草街”变成了中正路、德邻路。夜晚来临,村村寨寨沟沟峁峁,繁灯如星篝火熊熊。电灯、油灯、烛光、松明各放光明,将茶坊酒肆照得一片明灿,宛若人间仙境。

不仅市面繁荣,各种城市功能也快速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可谓日新月异。邮电局、粮食局、大商场应有尽有。李品仙、张义纯们的家属都住在那里,贵人娇客比比皆是,随时可以看到四人抬的大轿从街头荡过,颇有前清遗风,让人心驰神往。

从响山寺过金家寨路程不近,大约五六里路,莫敌自知,凭自己现在的体力,想走过去,有点难。不达,莫敌视去往金家寨的五六里路为畏途,却对另一个更远的地方却情有独钟,那就是距离总医院八里路之远的板堰村,因为那里住着一个莫敌一直把他当成朋友的人,杨克志。

上一次从鄂东作战回来,在古碑短暂停留,他就起兴想去看看,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成行。这一次,自己一个人在响山寺,还真想去看看这位老朋友,不知道他过得怎么样。如果说,立煌还有哪位能让莫敌牵挂,那就非杨克志莫属。作为一位赤军叛将,他在立煌的日子可想而知,当年廖磊将军在世时,这类人还算有所重用,李品仙将军即位后,这一类人就被打入深渊。莫敌当年在麻埠时,还听唐如儒说起过杨克志,又是两年过去,不知道是变好了还是变得不好。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早上主治医生查房后,孙诚租的驴车已经停在医院门口。大别山的驴车以立煌的最为豪华,起码是莫敌这么认为,因为面前的这挂驴车分明用的是胶轮,这在当下的农村可谓少见。农村的驴车大多以木轮为多,讲究的,在木轮的外面,裹上一层兽皮,那就是超豪华版。面前这辆,两个轮胎一看就知道是日军摩托车轮胎改装。莫敌这时才突然想起,在立煌,是有摩托车的。

立煌,地处大别山的中心地区,路小弯多,很多地方汽车不能通行。为了加强省政府的交通,李品仙引进了摩托车这个时尚的交通工具。然而,大量摩托车的进入,却让立煌本来就十分紧张的油料供应捉襟见肘,于是大量的摩托车被闲置,日式九五摩托簇新的车身被扔在空地上淋雨。有人出钱,把摩托车的轮胎买来,弄成驴车,化废为宝便迅速流行起来。民间交通用胶轮驴车,政府采购用胶轮驴车,军队后勤也采用胶轮驴车,驴车一时间大行其道,竟成佳品。

在孙诚的协助下,莫敌上了驴车。驴车装载量不大,除了一个车夫,就只坐了莫敌和孙诚两人,驴车上装有一个布棚,能够对七月流火的烈日略作遮挡,算是享福了。更享福的是,胶轮让大车平稳了许多,也让乘坐车舒适了许多,毛驴迈着轻快的步子,大车虽然说不上一骑绝尘,却也远远快过行人。

从响山寺到板堰,竟然只花了十来分钟,大出莫敌所料。在村中的一个茶肆前,驴车停了下来。莫敌下了驴车,付了车费,去往茶肆里打听杨克志的住处。茶博士把莫敌好一番打量,低声咕哝了一句:“又是来找那个*的!”

听到这话,敌心头一紧,心想,杨克志在这个地方住了几年,竟然还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认识,可不是一件好事。停下脚步,在茶肆里找个座位坐了下来,让茶博士送上一壶红茶。六安红茶,名声久远,当年陆羽《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说。不一会,茶博士上了一壶红茶,还上了一碟茯苓糕,一份蒿子馍。茯苓糕和蒿子馍是选配,不强卖,不吃不收钱。莫敌让他把两份点心都放下,有茶点送茶与无茶点喝空茶不是一种感觉,莫敌更喜欢前一种。

茯苓糕和蒿子馍不便宜,能够卖出一份,茶博士很是高兴,他这里一天收入不大,莫敌这样的,算是豪客。给莫敌斟上茶后,茶博士很亲切的问一声:“贵客可是要去那杨上校的府第?”

杨克志附义后,所授之职是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上校附员,并无明确职务。,因此一般人只称军衔不称官职。

莫敌点点头,说:“曾经有过交情,多年不见,想前往拜访。杨府距离这里远吗?”

茶博士摇摇头,说:“不远不远,就在前面那棵歪脖子树下。”

莫敌伸头过去一看,不远处有一颗歪脖子树,树下一个修鞋匠正有一下无一下的敲着面前的鞋底。莫敌一眼就看出这个不是普通的鞋匠,是戴老板的人,看来,杨克志随时都在军统的监视之中。不多时,他看到杨府大门打大了,杨克志送人出来。茶博士说告诉莫敌,杨府经常高朋满座,时常与一些找上门来的人喝酒打牌,其中有一些是响山寺的军官,有一些是来自各地的商人,有一些神神秘秘,不明身份。

莫敌点点头,不再询问,而是换了个话题,问茶博士这个地方都有一些什么特产。这问到了茶博士的专业,天麻茯苓小吊酒,板栗茶叶弥猴桃,滔滔不绝说得天花乱坠。莫敌让孙诚出门看看,之间租的车走了没有?孙诚出去看了一眼,那位还在等回头客。莫敌喝了杯中的茶,把茯苓糕和蒿子馍打包带走。

杨克志身处困境尚不自知,这个地方不可沾惹。

走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