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三章 换防(二十二)

天纵莫敌 第十三章 换防(二十二)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三章 换防(二十二)

首当其冲的是韦介伯的414团。韦介伯想错了,非常的错!现在不是太平天国时代,韦介伯不是吴定规,来犯者也不是李续宾。最重要的是,来犯者手里有炮,而且还不少,山炮十八门,步兵炮二十四门,手炮无数。在凤落河对岸,山炮就开始撕开炮衣,填弹入膛。炮弹落到韦介伯的阵地上,把整块的青石炸得稀烂,太平天国时代的工事,完全无法抵御这个时代的炮火,顿时,韦介伯部无处可藏身,损兵折将,抱头鼠窜,狼狈之极。

“师座,师座,对方炮火太猛,工事完全失效,空间狭小,难以躲避,请求退回龙舒水以南布防。”韦介伯的声音像哭,伴着激烈的背景声,从报话机中传出。

李本一果断让韦介伯部退出阵地,退到龙舒水南岸,然后斩断浮桥,严阵以待。

龚庆元则命令李柏成部,做好炮击准备。在龚庆元看来,之前韦介伯在龙舒水北岸所享受过的一切,接下来也要让沈席麟尝尝。你有火炮,并不代表我就没有!

日伪军轻松渡过凤落河,进入三河镇,前锋直指龙舒水北岸,如果不是因为浮桥被拆除,日伪军或者会直接冲向南岸。

就在沈席麟踌躇满志站在龙舒水边,先头一个团进入龙舒水和凤落河形成的三角地带,不少人正在欣赏之前由自己炮兵制造出来的景色时,李柏成的炮火响了!

双方的炮火数量基本相当,山炮都是十八门,李柏成调了一门去盛桥,只剩下十七门,建**有步兵炮二十四门,李柏成没有,却有82迫击炮十八门。相比70步兵炮和82迫击炮,射程大致相等,炮弹重量大致相当,射速步兵炮占优,灵活性则迫击炮领先。不同的是,之前韦介伯藏身的掩体,已经被建**的火炮完全摧毁,现在处于其上的建**先头团处于完全暴露的状态。基于后一个原因,炮击的效果,李柏成的更好一些。

只是炮击了十分钟,渡过凤落河的伪军在沈席麟的率领下退回凤落河以北,日军督战队开始还有点意见,后来看到确实被炸得很惨,放下了督战的军刀,加入到救护的行列之中。

伪军的伤亡人数,略在韦介伯之上。

第一个回合,双方战成平手。

因为河水的阻隔,战火被隔在河水的两岸,随着夜幕的降临,今天的三河战火熄灭。

三河的战火告一段落,而盛桥的战火却又一次点燃,这一次,如教科书般,176师野补团给138师野补团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警卫营的所有手炮,以及分布在三个营各连的手炮在晚餐后全部集中起来,共计四十五具日产**式掷弹筒,每具掷弹筒平时是两人十六枚炮弹,这次在泥河收获较大,有一个驮马队专门运输九一式*,因此掷弹筒手变得相当的富裕。他们的工作是趁着夜幕,在半夜之前,从日军军营的西边把炮弹全部扔过壕沟。作战总指挥是警卫营参谋长黄英毅,担任掩护的,是刘五魁的重火力连。

日军军营的西边,是日本商人居住区,人口相对比较密集,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应有尽有。没有了地堡的保护,整个居住区都在手炮的打击范围之中。

掷弹筒手们有点郁闷,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出任务竟然是一次负重的任务。掷弹筒手平时的战斗负重并不多,九一式*每一枚0.45公斤,一个弹药袋装弹八发也不过3.6公斤,加上掷弹筒整个作战系统一共不到7公斤,比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还要轻的多。但是今天晚上,他们除了自己的战斗负重,还需要肩负一个超过一百斤的沙包。当他们潜伏到距离壕沟十米左右时,大家把沙包拼成一个简单的掩体,以防日军机枪扫射。

由于不需要太多的准确性,掷弹筒手们都是采用卧姿,躺在掩体后面发射炮弹。助手也躺下身子,给射手备弹,至于观察,并不需要,因为哪怕是最笨的射手,也不会把炮弹扔到相反的方向。在第一轮炮弹发出之后,立即引燃了宿舍区的大火,同时也引来了机枪疯狂的扫射,子弹打在掩体的沙袋上,烟灰四起,掷弹筒手们知道,如果不是有这些沙包,自己已经死了很多次了。

很快,马克沁机枪响了起来,把对方的火力完全压制住,由于对方有火光,能看到活动的人影目标,准确性较好。而这边则是黑麻麻一片,只看到从马克沁枪管射出的焰口和子弹拉出的红线。很快,对方就没有了动静。随着一声撤退,先是掷弹筒手们退下,接下来是刘五魁的队伍。

随着进攻队伍的退去,日军营中哀嚎声响起,好不热闹。

靳同轩告诉警卫营,先休息一下,下半夜三点,这样的打法再来一次,只不过,地点换到日军营的东边。谢骙讨好般的询问靳同轩,这么有意义的事,一定要给138师野补团一点事做,不能光这么看热闹,要积极参与。靳同轩也不客气,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大沙袋,在东边的突击打响时,运到之前突击的西面,无声无息砌出一个高达一米五,长达百米的作战墙来。谢骙高兴的下去布置任务,他知道,这是为明天的作战作准备,明天,强攻将从西边打响。

下半夜三点钟,东边的骚扰战开打,经历过一次,这次作战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日军的反应比西边略微激烈一些,毕竟东边是日军的营房,数百个九一式*扔进去,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也激起了日军的怒火。日军也有所准备,用自己的掷弹筒回应,炮弹飞到东边,造成了突击队员一人牺牲,三人负伤。

天亮了,日军开始清点自己的战损,左右两边共扔进了一千五百颗*,造成的损失不小,住房基本被烧光,商人死伤过半,军人的损伤也相当的大,伤亡达到了三百多人。当日军看到西边无中生有出现的一堵高墙,看到从高墙上伸出来的枪管时,知道昨天晚上发生的一切都是为了这幅墙,而这幅墙的出现,肯定是为了决战作准备。

不仅是日伪军,连以谢骙为首的138师野补团官兵也一致认为,盛桥的决战即将开始。

让他们意外的是,一直等到中午,预料的总进攻并没有出现,在掩护工事墙后面,也没有传说中的机枪,而是数十枝水连珠,带瞄准镜的水连珠步枪打着狙击,有一下无一下的消灭着军营里的有生力量,把日军压得不敢冒头,憋屈之极。

不是莫敌不想打,而是担心,这边太过于容易吃掉盛桥的日伪军,北来的沈席麟会不会闻风而退,让李本一白忙一回。

李本一在忙,却不是白忙。在三河,由于双方都有炮兵,谁也不敢太过靠近,沈席麟在凤落河以北,李本一在龙舒水以南,再往东不远,凤落河水将汇入龙舒水,直下巢湖。

将渡河点东移。差不多同时,李本一和沈席麟同时冒出这种念头。

李本一把想法告诉龚庆元,龚庆元的第一反应是,防不胜防。从同大沿龙舒水到巢湖口,约三十里,无处不可渡河,如何防守。兵力不够不说,机动性能也不足。想了一阵,对李本一说:“向莫敌求援吧。”

“为什么?”李本一有点不愿意,还真是缺了莫敌就不会打仗了不成!

“要借用他的侦察连,确定沈席麟新的渡河点。”龚庆元说。

“我们自己也有侦察连,为什么一定要用他的?”李本一不解。

“我们的没有报话机,即使打听到消息,也不能及时传达回来,让人送回来,只怕黄花菜都凉了。”龚庆元说。

“哦!”李本一的声音低了两个音调,说:“我这就给莫敌电报。”有点服气,自己在明光嘉山呆了这么久,莫敌这个小老弟已经远远走在自己的前面了。龚庆元安慰他说,176师野补团一直是莫敌经营的单位,有极大的自主权,176师几任师长,对莫敌的态度也非常不错,听之任之,这才让莫敌弄出一个独立王国般的存在。特别是岳西的县党部主任是李品和,李品仙的胞弟,如果换一个,莫敌也不会达到这种程度。138的机会来了,李品仙的亲侄子出任副师长,从某从程度上而言,意味着把138师纳入了李品仙的嫡系。之前李本一与李品仙一起做生意,还只是生意搭档,有了李英俊,情况就大不相同。

接到李本一的电报,莫敌没有二话,让张生虎前去助战。在莫敌心目中,李本一是兄长般的存在,他的需要自己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调去增援的,不仅仅是一个张生虎侦察连,同去的,还有谢骙部两个一营,还有一个不属于这个部的黄英毅,莫敌让他临时担任谢骙部的参谋长。临出发时,莫敌把谢骙、黄英毅、欧阳锦、张生虎叫到一起,吩咐道:“除了侦察连,其他人不要过多的参与李长官那边的作战,你们在龙舒水南边新河口扎营,时刻与北岸的张生虎保持联系,如果北军在李长官意外之地渡河,你们要先挡一阵,坚持到李长官的大军到来。”由于谢骙兼任138师野补团一营营长,负责具体事务,因此莫敌把这旅偏师的负责人交给了黄英毅,对此,谢骙和欧阳锦没有任何意见。

兵贵神速,增援部队立即出发,今天晚上必须到达新河口。届时,张生虎部换上建**的军服,趁夜色渡河,明天,每隔一小时,向李本一部和黄英毅部通报敌军情况。

沈席麟的大帐内,灯火通明,他在寻找适合的渡河处。他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当地的乡绅把熟悉当地地形的乡民请到了大帐,摆上一桌好菜,斟上一杯好酒,慢慢的请教。乡绅告诉沈席麟,这条龙舒水,也叫巴洋河,是肥西和庐江的分界线,河的北岸是肥西,南岸是庐江,肥西三河的对面,就是庐江的同大。龙舒水和凤落河的河口以东,江面宽阔,江水平缓,无处不可渡江,特别是在朝南仓拐,龙舒水的河中央出现一个长达一里的沙洲,把河水一分为二,对面就是庐江白石新河口,更是渡河的好地方。沈席麟忙叫人送来地图,一看,果然,这个地方是搭桥的好地方。而且,从这里可以直下盛桥,不需要再在三河与李本一纠缠不休。

于是命令,以一部在原地不动,保持对峙,造成继续在此地进攻的假象,吸引李本一的注意。沈席麟带着大队人马,悄然移师朝南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