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三章 换防(十三)

天纵莫敌 第十三章 换防(十三)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三章 换防(十三)

夜,同样的夜,因为人不同,夜也便变得不同。南线的李仕贵睡得很安稳,走了一天,还挨了三次骚扰,铁人也会累。北线的伪十旅也睡得很香,死的已经死浮桥的那一边,没有死的过不了河,暂时安全。之前扎浮桥时把材料基本用尽,现在要续上一截,寻找材料不是一般的困难。伪军把搜索范围扩大了一倍,才好不容易找了一些扎浮桥的材料,集中到大码头时,已经是月上东山。龚庆元睡得很好,与对手隔江而踞,你过不来,我也不过去,大家相安无事。泥河的莫敌也睡得很好,盆菜味道不错,送了点小酒,正好助眠。

睡得不好的是东线,李本一睡不好,日军到了距离埋伏圈不远的栖凤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既然成心不想让别人睡,自己也肯定睡不好。

刘青龙也睡不好,仗着比栖凤岭的距离近,率先到了战场,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后,日军被动撤退,刘青龙与赵学良胜利会师。可是好日子没有过多久,就在刘青龙把战场打扫干净,弄好晚餐准备开吃时,栖凤岭增援的日军到了,与撤退的日军一汇合,决定打刘青龙一个袭击。于是刘青龙悲剧了,在完全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刘青龙部被打得措手不及,扔掉刚刚煮熟的饭菜,撒腿就跑,作鸟兽散。好在日军也不追击,吃掉刘青龙部给他们准备的饭食后,回援盛桥。刘青龙部好不容易才集中起来,一查人数,一个团不见了一半,饿着肚子随便找个地方猫一夜,打算明天天亮再回冶父山。

还有一伙睡不好的,就是石重。解决了巢县来的运输队,石重立即率领赵胜安的突击连、刘五魁的重火力连和盘龙的特务连一排离开了泥河,他们要以最快速度赶到冶父山,争取在明天天亮之前,把日军的特种部队收拾掉,毕竟,这种获得补充的机会太过于珍贵,不想放弃。

从泥河到冶父山,足足六十里,即使在大白天,也要走六七个小时,走夜路,时间只能更长,好在警卫营的手电筒够多,赶夜路不成问题。石重的计划是在十二点之前到达冶父山,李本一的后勤部给他们准备了夜宵,吃饱休息三个小时后,前往栖凤岭。在天明之前,做完自己想做的事。

接到莫敌的电报后,李本一一直没有睡,等着石重的到来,十一点不到,很意外的发现石重部已经到达,惊奇的问石重,是不是长了一双飞毛腿,石重告诉他,不是飞毛腿,是风火轮。在庐江县城,高价租了几辆卡车,庐江到冶父山的这段路偷了懒。李本一笑了,莫敌的人就是财大气粗。

一边吃饭,一边向138师侦察连了解栖凤岭日伪军的扎营情况,138师侦察连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张生虎的侦察连相比,还是有不少的差距,不过好孬还是把需要的情况弄了个大概。日伪军在栖凤岭的营地分为三个区,一个是日军区,这里还有一个日军步兵中队,一个运输中队,还有一个机枪中队,还有两个炮中队。听到两个炮中队,石重有点不解,日军一个标准大队,大多有一个55人炮排,10人的排部,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只有极少的部队高配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这个步兵大队居然是高配炮连,石重扣着指头算了算,走了三个步兵中队,还有不少于六百人,这个步兵大炮配置不弱,看来,一一六师团有向主力师团转变的迹象。日军区在左侧,右侧是王占林的三营,人数也不少,超过五百人,在距离两个营区差不多八百米的山脚下有一个独立的小营区,不与两个大营有来往,神神秘秘,出入管理极严,人不过一百,军装也与普通日军不一样,估计就是所谓的特种部队。侦察连长一边说,一边指出一条路,可以从栖凤岭的后面绕过两个大军营,直接杀向特种部队的小营。

“我带你们去。”侦察连长说:“今天来回走了两次,不用灯我也找得到路。”

“再走一趟,那就太辛苦你了!”石重说。

“你们从泥河赶过来,我走这点路算什么!”侦察连长说:“如果把这伙日军收拾了,我们明天就不怕他们了,就算硬碰硬,我们活下来的机会也大得多。”

李本一点点头,他对毒气弹,还是有点担忧的,毕竟名声在外,臭名昭著。之所以宁愿听从莫敌的意见多守一天,也是因为对于这个毒气弹的顾忌。

看着地图,石重告诉李本一,收拾了日军的特种部队后,他将率部从栖凤岭侧面退往白湖,然后折向泥河归建,之后的作战, 不再参与。李本一认为,不拥有毒气弹的日伪军,与自己人数相当,武力也大致相等,自己以逸待劳,胜算更大。何况也不好意思让石重这支连续作战的疲军参加之后的战斗,他虽然也十分眼热刘五魁的重火力连配置,有这样一支部队协防,可谓事半功倍。

睡了一觉,三点整准时出发,突击连在前,特务连在中,重火力连在后。在138师侦察连弟兄的带领下,布下了攻防阵形,刘五魁的重火力连插进日军大营与特种部队营之间,稍稍构筑简易工事,如果突击连进攻特种部队失败,引起日军增援,他们将一力挡之。突击连的工作很简单,石重要求他们在无声无息中把日军的这支小部队干掉,交由盘龙打扫战场后,再不声不响的撤退。

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不大的农家院子,院子前面的平地上围了一圈帐篷,还有用大车隔出来的牲口棚。牲口不多,三匹骡子两匹马,五挂大车, 大车上面没有东西,估计全部搬进了院子。院子的院墙很高,有前后门,后门紧闭,黑麻麻的没有明哨,大门则大打通开,不仅吊着两个气死风的灯笼,还在灯笼下站着两个明哨。

日军的特种部队有一个步兵小队,专门负责他们的警戒,这伙尽职尽责的日军,成了赵胜安最大的麻烦,两个明哨在明晃晃的马灯下,解决起来很简单,但是不知道什么地方还有暗哨,至于流动哨,围着院子转圈,转两圈,会停上过五六分钟,这个比较好办,只要掌握时间规律就好。

“这伙鬼子,还真是顾前不顾后。”赵胜安说:“我先打草惊惊蛇,看看有没有暗哨。”

石重摇摇头,说:“别弄出动静,这个地方,一目了然,估计也很难布置暗哨,还是先让人去后门看看,能不能把后门弄开。我估计日军的特种部队全部在院子里,外面是警戒部队。”

赵胜安交待了两句,只见两条黑影绕到院子后面,趁着流动哨的空隙,抛出一块小石子,打在院墙上,石子碰着墙面,发出轻微的响声,如果有暗哨,肯定会有所反应,结果很不错,周围没有动静。

黑影两个起落,一挤身,进到后门洞里,这里农家大多是土墙,墙体很厚,门洞很深。伸手一摸,是对开的双门,一个士兵立即掏出怀里的薄刃,塞进两块门板中间的缝隙里。

单门闩,这个简单,轻轻的摆动刀刃,门闩慢慢的拨到一边,听到最后的轻声,门闩被拨开了。两个士兵解开裤子,掏出作案工具,一个往左一个往右,对着门两边的门枢淋了过去。农村的门,开合的时候,大多会发出木头与木头摩擦的吱呀声,如果想让他不叫唤,最好的方法是加油,当然,最方便的是淋尿。

拉完尿,两个士兵打了个尿颤,轻轻的推开门,钻了进去,就在他们轻轻的关上门板时,流动哨已经出现在门边。

看着流动哨离开,连副张重山不等赵胜安招呼,带着一排,迅速进入了院子,石重看到他们手里,各人都操着一把涂了见血封喉的匕首。

赵胜安二话不说,让二排在左,三排在右,负责警戒,一旦里面传出意外,立即动手,冲向大门前,以最快的速度弄死院子外面的警卫小队。

石重觉得比自己亲自动手还累,四月底的天气里,竟然出了一身汗水。

不一会,有人出来了,告诉石重,里面已经没有活人,五十三个日军,全部送命。物资不少,他们不敢动,等盘连长他们去弄。张连副已经把一排全部集中在前门门口,有几个弟兄,已经登上了院墙,手里的M712大小机关全部张开,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开门扫射。

盘龙一招手,手下全部钻进了后门。接下来是搬运的时间,第一批是木箱,三十几个木箱,送了出来,又钻了进去。第二批是防护衣,五十几套防护衣,这个东西,盘龙视为珍宝,有钱买不到。第三批有点恶心,背包还算好,衣物,皮鞋一看就知道是从死鬼子身上剥下来,有些还沾有血迹。石重看了一眼皮鞋,这个鞋子与普通日军的着装大不一样,半腰,软皮,与防护衣配套。

随着张重山带着人退出,石重一颗心才回到了原位。让人通知刘五魁,悄悄的来,又悄悄的离开。

“如果能弄到那些大车和牲口就好了,东西虽然不多,可扛起来还真累。”一口气走出了两公里,盘龙才提出休息,他累坏了,走了半夜的路,又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中偷了一回,然后高一腿低一脚在黎明前的黑暗里负重走了差不多两公里。

东方有了淡淡的晨光,石重看了看周围的环境,问138师的侦察员,这里到了什么地方?侦察员看了看,说,这里叫老坝埂,已经走出了小岭,从这里往南,就是白湖。石重告诉侦察员,往南的路自己会走,就不用再麻烦了,让他们返回师部,告诉李师座,任务已经完成,不用再担心日军的特种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