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三章 换防(四)

天纵莫敌 第十三章 换防(四)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三章 换防(四)

作为贵客,莫敌被凌前锋留在了庐江县城,知道莫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专门在丁家池边找了一个古色古香的院子给莫敌下榻。不受戴见的韦介伯被凌前锋赶去了冶父山,与李本一汇合,倒是把颜俊隆的野补团留在了庐江东的老绿营里,理由是颜俊隆的队伍比较本份。其实,不是颜俊隆的队伍本份,是他们没有嚣张的本钱。野补团从霍山但家庙出来时,是以辎重运输队的形象出现,除了一个警卫排,其它人都没有携带武器。接到出兵庐江的命令,颜俊隆兵分两路,一个营返回但家庙把全团的武器运来,两个营则日夜兼程,从万佛湖赶到庐江。一路上,大多数人都是两手空空,这样的队伍能有什么资格嚣张,却没想到得到一个评语:本份,这也算是意外之收获。直到野补团在老绿营住下一天之后,运输武器的队伍才到,野补团也才算是告别空空两手的境地,虽然配发的武器大多是老式的汉阳造,但是起码也能射出子弹,不至于在遇到敌人时赤手空拳。

莫敌在庐江城里过得惬意,品味着千年古城蕴涵的浓浓文化。庐江城地势较平坦,河塘环绕,水杉丛生,树木葱郁,白鹭翔集。历尽沧桑古城墙大多已经拆除,但遗址依旧,古城池地貌依然,护城河依稀可见。清清碧水,凄凄蒿草,与古城旧址相伴相依。虽时过境迁,仿佛仍能看到当年诸候争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在此筑城为都,囤粮积谷,操练三军,欲与隔江相望的东吴决一死战。民国初年,“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曾赋诗一首《大城畈》以咏庐江古城。遗址凄悷大城空,断垣颓壁落残红。荒冢厚土埋征骨,战马嘶咽泣江风。今有几朝帝王在,不见当年称霸雄。功名千古垂青史,家国兴亡俯仰中。仿佛是受吴保初的诗意所影响,莫敌的闲逛竟也有了些许怀古的意味。

每日里,莫敌在庐江城中闲逛,大荒田、小荒田,老曹山、小曹山,周婆墩,乔公墓,金牛晚眺、青帘渔火、水濂雨声、绣溪春涨……流连忘往,乐不思蜀。浑不知在东北十数公里处,冶父晴岚的风景之地,一场大战即将拉开。

王宪林遇伏身死的消息,迅速传到庐江南部诸乡镇,散落在南部的王宪林二营的五个排,大难临头各自飞,其中两个排星夜逃离,绕过黄陂湖,去盛桥投奔王占林。有一个排直接散伙,各奔东西,你回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还有两个排,很是光棍,派出代表进入庐江,找到警局局长严宽,要求入伙,严宽把代表带到凌县长办公室,凌县长大喜,立即把这两个排任命为当地警所和财税所的负责人。严宽之前留在老绿营的伤兵都转到了县城,打算治好后放到各地负责治保,有了两个排的加入,人数上宽裕了很多。

两个投奔王占林的排,把庐江的最新情况报告了王占林,138师大兵压境,把王占林吓得魂飞魄散,第一个念头就是放弃庐江,撤向巢县。就是准备撤兵之际,巢县116师团的命令到了盛桥,要求王占林就地警戒,拖住庐江的138师,巢县的援兵已经出发,汇合合肥、安庆方面的援军,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138师,收拾在庐江。

王占林这才定下心来,把警戒哨直放到冶父山边,警惕敌军来攻。李本一在冶父山防守,王占林在盛桥防守,两方各守一地,一时到也相安无事。

李本一在冶父山住了两天,迎来了韦介伯的414团,有了413、414两个团,李本一底气大增,吩咐刘青龙和韦介伯做好防卫,自己跟龚庆元带着卫队去了庐江。还是在霍山跟莫敌小喝了两杯,到了庐江还没有表示表示,既然已经拿下了庐江县城,与莫敌小饮两杯是必须的。在李本一看来,138师拿下了庐江,占据了巢湖南的一块实地,莫敌也算是完成了军部的任务,应该回去了。虽然担任着四十八军参谋部主任的虚职,毕竟还是176师野补团的团长,一团之长长期不在岗,是会惹麻烦的。

走进庐江城,李本一立即被这里的祥和气氛吸引了,庐江,完全没有战后的景象,也没有为冶父山即将展开的战事而紧张,太阳照在凯子街的石板路上,暖洋洋的,宽不足五米的老街,显得十分活跃,两边二层木制红漆.黑色小瓦,白色封火疝的楼房成了最常见的主体建筑。街边的铺面,耀眼的各式各样店牌吊挂在门前,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招旗下,是热情的掌柜们,他们大声的向过往的行人招呼着,介绍着自己的产品。着长衫的文人,立领青年装的学生,肩挑的搬运工人,推小独轮车运输者,脸上分明写着平静而安逸的心情。挑夫肩作路,独轮碾石沟,煤盐货不绝,水泊千里舟,李本一被庐江感染了。

在四牌楼十字路口,一个写着庐江春歇的招牌引起了李本一的注意,招牌下甚是热闹,客人进进出出。在门口,李本一伸头一看,是米粉店!有日子没有吃到米粉了!同行的龚庆元也笑了:这是米线店,客人不少!李本一说:尝尝?龚庆元点点头,尝尝就尝尝。先问店家收什么钱,店家笑着说,只要是钱就收,龚庆元开玩笑问,日本人的军币收不收,店家一个字:收!李本一惊讶的看着店家,眼中尽是不解,这还真够汉奸的!

也许是看到李本一身上的**将军制服,店家解释说,这里是庐江,不是重庆,也不是南京,收到了法币跟重庆方面做生意,收到中储币跟南京方面做生意,收到日本人的军币则可以跟日本人做生意。陕北的边区币少见,不过也收,收到了以后,大了不起以后用来跟赤区做生意。至于银元,收得少,因为很少有人拿一块袁大头出来吃一碗米线。李本一笑呵呵的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银元,说,今天就让你看看,有没有人用银元来吃米粉。当店家知道李本一一次要买三十碗米线时,笑了,这种大客户,用银元来结算才是最合适的。

庐江米线由优质籼米精制而成,有人称之为米粉,也有人叫米线,色泽光润、柔韧滑爽、不断条、不糊汤,成型美观。这家店里的米线有炒米线、汤米线、凉伴米线和油炸米线四种食用方法,风味各异,别具一格。龚庆元要的是油炸米线,李本一则选择了汤米线,店家一端上来,李本一的口水就充满了口腔。一口下肚,余味悠长,堪称美食。

吃了米线,李本一已经完全融入了庐江的祥和气氛之中,东观观,西望望,仿佛土包子进城,摸摸黑漆大门的铁钉,抚抚栏杆上石狮子的头顶,在丁家池边,扯下一条垂阳柳,把自己弄成了一个牧童。直到莫敌跟他打招呼,才把心思从庐江城中收回,原来已经到了莫敌下榻小院的门口。

“李广兄这是人入了景还是景入了人?”莫敌笑着说。

李本一打量了一下莫敌的住址,精巧的入户拱门,门口面对着丁家池一泓碧水,几棵柳树正垂着长长的柳条,风吹过,柳条在水面上划过,划出一道道水波。青石板路面,因为走的人多了,平滑如镜面,仔细看去,原来青石板上还刻画着图案,一来是为了美观,二来也是为了防滑。笑道:“天纵这还真是入了景了!住在这里,真有元代王蒙《具区林屋图》里的意境。”

“呵呵呵呵,那可差得太多!”莫敌笑道:“人家那是江苏太湖林屋洞的景色,远在小处之上,就那份鹅黄,也是我等难以寻觅。”

“景色虽然不如,心情应该是一样的。”李本一感叹说:“在这种地方呆久了,只怕会对战争产生厌倦,胸中的征战血气大大降低。”

莫敌点点头,说:“东洋未灭,我还真不敢在这里长居。这个房子的主人在坂井支队袭扰庐江后不久,就全部搬到上海,房子留给县政府,算是无偿借给县府使用,去年,房主回来了一趟,还给了政府一笔钱,算是感谢政府给他们家看房子。我在这里住了几天,每天对着眼前的景色,正如李广兄所言,胸中的杀伐之气平熄了很多,时间一长,真的打不了仗了。李广兄,拿下了庐江,我也算是完成了军部布置的任务,如果没有其它的事,我要回岳西了。”

“天纵且莫着急,我先问问军部杨参座,了解一下日伪军的最新动态,如果有需要,我还想留你在这里协调。”李本一说。

莫敌点点头,把李本一迎进了院子。

这时,严宽从外面走了过来,向莫敌见礼后,问李本一道:“长官可是138师李师座,凌县长已经安排好李长官的住所,请李长官的随着过去安置,县长在绣溪楼摆下了接风宴,还请李长官赏脸移步前往。”

李本一惊讶的看着莫敌,自己屁股还没有坐下,所有的安排就已经到位,这位县长大人还真是热情。莫敌一手拉着李本一,一手拉着龚庆元,说:“既来之则安之,有宴不赴,那是不对的!”

进到绣溪楼,凌县长早等候在这里,寒喧了几句,凌县长递给李本一几张纸,李本一接过来看了一眼,弹簧一般跳了起来,圆瞪怪眼,看着凌前锋:这是真的?

坏了坏了!李本一离席说,事太紧急,我要赶回冶父山,只能浪费这一桌好菜了。

莫敌在李本一手里拿过几张纸,扫了一眼,笑了,问:“李广兄从这里急行军赶到冶父山,要多长时间?”

李本一想了想,说:“两个半小时,最快。”

“那就先吃饭,吃两个小时。”莫敌说:“两个小时后,我找个汽车送你们,半个小时肯定能赶到。”

李本一呵呵一笑,坐了下来,原来这样也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