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三章 换防(二)

天纵莫敌 第十三章 换防(二)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三章 换防(二)

就在莫敌这一进一出之间,老绿营的气氛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之前哀声叹气一派沉重的军营活泼了许多,随着军医的到来和中餐的送到,建**俘虏区渐渐的有了笑声。一些老兵正在向庐江本地的士兵介绍之前出现的那位个子瘦小的军官,讲述莫敌在西六县的故事。说起民国二十七年石牌潜水河大战,莫敌与川军配合,挡住三个日军联队西进的脚步,让中**队梯次阻截有了从容安排的时间。又说起望江收拾钱坤,练潭收拾王占林,哪一次不是占尽优势,打得对方满地找牙,至于三进安庆城,袭击观光轮,火烧飞机场,三桥打飞机等等,早已经是脍炙人口,在庐江一地也是妇孺皆知。知道这一回收拾自己的是莫敌,俘虏们无不心服口服,心里还有点小得意。更有人在胡说,早知道这回带兵的是天下无敌莫天纵,一开始就该投降。

吃饭的时候,顺便把裤腰带发下,俘虏们一边系着裤腰带,一边打趣说,我就纳闷了,一只手要抽裤子,还剩一只手怎么吃饭,趴地上吃?

中餐吃得很简单,馒头白粥咸菜,真要是一只手,也能对付下来,有几个伤了手臂的士兵就是例子,把盛白粥的碗放地上,咸菜倒在白粥里,先拿起馒头吃两口,把馒头放进装咸菜的盘子里,端起白粥再喝上两口,并不耽误事,只是比一手拿馒头,一手端白粥稍稍麻烦一点而已。

建**一营长姓严,叫严宽,怀宁人,皖军江防军出身,日军西进时,他的部队在铜陵首当其冲,被打得稀烂,被郝文波收拢后,暂居怀宁,后来成了十一游的一部份。他的待遇比普通士兵要好一些,林荫大道里一张石桌成了他的饭桌,石桌边的石鼓凳虽然有点凉,可坐在上面,也远比席地而坐强得太多,他的伙食也有点区别,除了士兵们有的,他还多有一个煮鸡蛋。他的味口很好,因为心情好。他很为自己之前的急中生智而得意,通过拉近与莫敌的关系,一举改善了自己的被动局面。他心里在盘算,之前的韦介伯他是见识过的,去年十月至今,他们一直跟韦介伯打交道,这个人勇武有余,智谋不足,不是王占林的对手,被弄得恢溜溜狼狈不堪滚出庐江。这回换成莫敌,就完全不同了,五个王占林也不是莫敌的对手,这是从石牌过来的弟兄们一致认为的,王占林这回败局可以肯定,没有任何侥幸,自己跟着王占林一条路走到黑,只能越走离怀宁越远,弄得不好,一辈子也回不了老家。如果有可能,能够跟着莫敌混,那好日子就到了。

还没等严宽想得妥当,莫敌就来到了他面前。严宽弹簧一样的从石凳上站起,标枪似的立在莫敌面前,一副训练有素,十分勇武的样子。

“坐坐坐坐,随便点。一天到晚拉紧的弹簧一样,累不累。”莫敌说,走到严宽对面有石凳上坐了下来。

严宽很军人的坐下,腰直腿直,双手置于膝上,目光平视。

“我想跟你商量一下你们的去留问题。”莫敌说:“接下来我要跟王占林争一争这个庐江,所以一时半会不能把你们释放,可能要委屈一段时间,我相信严营长能够理解。”

严宽点点头,说:“我一定听从长官安排,约束部众,不给长官添麻烦。”

“那就好。”莫敌说:“我打算一会就快速进军庐江城,从之前的东门朝阳门大道展开强攻,庐江无城墙,王宪林人数有限,又没有防御阵地,必定一击而溃。”

严宽点点头,以一个整编团去打一个比连多不了几个人的王宪林二营,六个打一个,完全符合五则攻之的作战法则,更何况进攻目标是庐江,这个让县长凌前锋曾信誓旦旦不让再落下一颗炮弹的地方。

想起凌县长的信誓旦旦,严色急忙告诉莫敌:“莫长官,这个庐江不同于别处,县府是不允许在城内动武的,谁在里面动武,就是全城之敌。”看了一眼旁边的韦介伯,继续说:“韦团长应该知道的,上一次,韦团长进攻庐江,在大西门吊桥那边放了几颗手炮炮弹,结果就让庐江的民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看着莫敌询问的目光,韦介伯点头说:“那真是全民皆兵,小脚老太太,光屁股小娃娃,都冲了上来,围着我们,问我们是不是要杀光他们,要杀就请我们动手。我们只好退去。事后才知道,王占林和凌前锋就跟在民众后面看热闹。”

“你们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进攻庐江,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莫敌问。

韦介伯和严宽同时点头。

“如果我不在城里开枪放炮,民众会不会出手?”莫敌再问。

严宽摇摇头,说:“庐江县政府有规定,城里谁都能去,只要进去不杀人放火就行。王宪林的二营在里面,大多数都是黑衣黑裤白边孝帽配警棍,背枪的没有几个,因为他们知道凌县长的规矩。凌县长这个人,不管你姓赤姓蒋还是姓汪,只要你照他的规矩来,该给多少军费一分不少,不照他的规矩,他就发难,他的杀手锏就是民众。 ”

呵呵呵呵,莫敌笑了起来,这个凌前锋,还真是个人才,这份本事不小,难怪敢拆庐江千年城门楼子。

“如果是这样,我就要跟严营长商量个事了,这回还真要借助一下你们。”莫敌说。

“敢不奉命,旦听吩咐。”严宽站起肃立。

“我把你们十人一行用绳子绑住,排三行,做成人墙,后面跟着我们的人,表面上看我们人的枪口是对准你们,实际上是从你们的肩头对准城里的人。我们不放枪,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企图放枪的人。我们与民众无扰,符合凌县长的规矩走进庐江城,以最快的速度包围警察局和县政府,把王宪林和凌前锋掌握到我们手里,从而拿下庐江。”莫敌摆了摆手,阻止了严宽的说话,继续说:“占领庐江后,你的人的去留有三个选择,一是自由离开,去向随意,绝不为难,二是自由留下,成为庐江城民,三是全体举义加入我军,成为我军一部。”

“我选择第三。”不等莫敌说完,严宽就大声说。

于是,进攻庐江的作战正式开始。通过严宽的介绍,莫敌总算对庐江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庐江城北城墙保留得比较好,有城门楼子城门洞,西边南边的城墙全部拆除可防城河仍然在,四大码头仍然龟伏在防城河边,每日南下缺口北上合肥,是庐江的经济通道。只有东边,城墙全部拆除,护城河也基本填满,与外界联为一体。莫敌和他的卫队以及行动不便的伤兵留在老绿林,暂时成了老绿林的留守部队。梁宜生带着414团一营和二营,随严宽从东部进入庐江城,要求把东边的出入口全部封锁。至于韦介伯,则带着三营,绕到庐江南部通向缺口方向的必经之路上设伏,按照莫敌的估计,王宪林面对大军,一定不会力挡,而是选择离开庐江,他只有一条路,就是与散在庐江南部的五个排汇合,这样就会很轻易的落在韦介伯的埋伏之中。死活不论,最好是死,这是莫敌给韦介伯的要求。莫敌知道这个王宪林,是王占林的弟兄,是个死硬的家伙,不会投降,因此不必为他的生死担心。

望着前面的人墙,梁宜生乐不可支,他本来要求去打埋伏,结果被韦介伯笑话了,太胖,走得太慢,这种体格,冲锋陷阵可以,穿插迂回就免了,笨多!能够想出这种屎计,梁宜生对莫敌的崇拜又向上升了一格。严宽手下能够行动的人加上几个轻伤员,凑足了一百五十人,三十人一组,分了五组,他们自己嘻嘻哈哈的把绳子在自己的手臂上绕了几圈,就成了三道人墙。每道人墙的后面跟着414团的一个连,相比起轻松自如的建**士兵,414团这些战士倒是显得有点拘谨。

五路大军,齐头并进,由之前对庐江极度熟悉的严宽设计线路,一举把庐江东部的所有进出口全部封闭。与此同时,138师野补团也出现在庐江西边,他们在绣溪河停下了脚步,不再向城内进发,也不允许城里的人出入,封锁了庐江西面。

东有414团,西有野补团,王宪林没有三头六臂,他匆匆忙忙跑去与凌前锋交涉,要求凌前锋发动民众,采用人海战术对来犯之敌进行封堵。凌前锋摇摇头,还是那句话,如果对方先动枪,民众自然会蜂涌而至。言下之意是如果你王宪林敢先动枪,民众同样也会把你围得水泄不通。

王宪林无奈何,在414团和野补团的合围还没有形成之前,回到丁家池边的警局,带着南京来的县党部主任和一众手下,往南朝黄陂湖方向火速撤退。他虽然有心一战,可也无力回天,上午,东边的老绿林打了许久,也接到了一营的求援电报,近中午的时候,枪炮声停了,有探子回报,东绿林已经失陷,一营全体落入敌手。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知道这座庐江城难保。这两年,庐江的经济飞速发展,拆除了城墙后的庐江,如同换了一个地方,仅是城中的税收就足可供应王占林一个团的生存。县长凌前锋官声远扬,深得民众敬重。他的警局,说白了就是县衙的一条看门狗,同时也掌握县府的收支情况,每月分走自己应得的粮奉,不仅他不敢违凌县长的号令,就是王占林,也不敢对凌县长阳奉阴违。

送走了王宪林,县长凌前锋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告诉身边的秘书:通知政府所有人员,走出县衙,走出牌楼路,去老朝阳门口见见新朋友。

庐江城不攻自下,把梁宜生乐得口水流了一地,可朝阳桥头的凌县长大驾,却弄了他一个惊惶失措。带着三个营长来到凌县长面前,梁宜生自我介绍之后就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连忙派人回老绿林去请莫敌来应付。看到面前四人的奇怪组合,庐江县的县长大人凌前锋乐了,一个138师的参谋处长带着两个**的营长一个建**的营长,这是什么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