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二章 战余(十一)

天纵莫敌 第十二章 战余(十一)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二章 战余(十一)

清晨,蒋华秀公主醒来,在床上坐起,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就走了进去:“小姐醒来了,是现在洗漱还是一会再洗漱?”蒋华秀楞了一下,这是真把自己当公主了!昨天晚上,睡的真好,或者是累了,或者是不再是旅舍的感觉,让自己找到了家的感觉,看来,是绣楼里的陈设让自己安神入睡,特别是墙边那一柱安魂香,与自己在宁波老家用的完全一样,这里的主人有心了。

“现在就洗漱吧!”蒋华秀的话音刚落,门外鱼贯走入几个大姑娘小媳妇,拿碱的拿碱,端盆的端盆,好不热闹,把蒋华秀看得呆了。

挤好牙膏的牙刷,有人递上水杯,再有人把空盆子递在蒋华秀面前,这阵势,是要在床上完成洗漱的节奏。蒋华秀连忙想掀被而起,早有人在一边递过棉袍,服侍她站起身来。蒋华秀有点不安,为了自己,让主人家为难了。

好不容易在一群姑娘媳妇手里逃脱出来,蒋华秀才能走出绣楼,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做了几个早操动作,之江大学有很好的教育,早起必须晨运,蒋华秀也养成习惯。看到蒋华秀摆手弄腿,早有婆子在一边请示:“小姐是准备用早饭,还是在这里练完功夫再吃。”

功夫,蒋华秀差点喷了出来,这还能被叫成功夫,那散步就成竞走了!连忙说:“如果准备好了,现在就吃吧!”

婆子侧着身子走在前面带路,把蒋华秀带下绣楼。昨天晚上天黑没有注意,今天一看,这个小园子弄得还真不错,虽然没有苏州园子的秀气,却也有着一股文人的儒雅,人工挖成的小池塘,用竹子引来一股水流,流在水里,荡出层层涟漪,水下,还有几条小红鲤,虽然是秋水凉了,却也游得正欢。池塘边是一处阁子,四面开窗,却嵌了透明的玻璃,板栗色的色调,那是生漆漆就。一条迴廊,曲折婉复,通往南面的月亮门。院子里零乱的种着一些竹木,也许是现在的房主不会打理,有些主次不分。

穿过月亮门,走到后院一个洁净的小间,一张八仙桌空无一人,婆子让蒋华秀稍坐,一会才把早餐送上来。

首先上来的是一杯地地道道的当地兰茶,岳西地处山区,盛产高山茶,此茶选用芽头均匀的一芽二叶,精工焙制而成。茶芽形似兰花初放,色泽鲜绿,细毫显露。饮尝则滋味醇浓爽口,嫩香持久,令人心旷神怡,是当地特色。男人喝封缸酒,女人喝兰茶,已成习俗。端茶上来的是一个中年妇人,与之前的婆子不同,这个女人穿的是时装,西式的套装,盘着简单的发髻,脸上还轻轻的扑了淡粉。蒋华秀开始并没有很注意这个女人,听到一边的小姑娘叫了一声“夫人”之后才抬起头来,站了起身。在这个院子里,能够被称为夫人的,必定是院子的女主人。

“蒋小姐请坐。”夫人展颜一笑,说:“我叫许丽云,是岳西县党部主任李品和的发妻,我是广西容县人,国语说的不是很好,让蒋小姐见笑了。”

“夫人请坐。”蒋华秀连忙让坐。

“蒋小姐能够来到我们岳西这个山区,实在让我们惊宠,如果有什么招待不周的,还请蒋小姐看在抗战艰难的份上,多多包涵。”许丽云的国语,并不像她自己说的那么不堪,作为一个粤语地区的人,能够用国语十分流利的表达意思,已经难能可贵了。桂系和粤系的一些高级军官,都是只会粤语不会国语的,包括孙中山,一开口就是:“诸君,我哋大家喺中国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也全力推行国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包容长江黄河流域的普遍口音,力图打造一个能够简便交流的语言体系。与广西的官话相比,国语也完全不是一回事,面前这位许氏夫人的国语,不含太多的广西官话,而是更接近国语,甚至与莫敌们说话,也大有不同。蒋华秀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许夫人,应该受过很好的教育,不然就是语言上有极高的天赋。

许氏夫人坐下后,姑娘们开始大盘小碟的上食品,不一会,就是满满一桌。

“这么多的东西,我们两个可吃不完。”看到桌子上琳琅满目的食品,蒋华秀笑了。

“我们不知道蒋小姐的口味,就乱七八糟的都上了一些,爱吃的就吃一点,不爱吃的,就送到前院去。那里有一群大食客,多少都不够他们消耗的。”许氏夫人一边说,一边开始介绍面前的食品。

首先放在蒋华秀面前的是一小碗类似于羹汤的东西,蒋华秀认识盛汤的碗是上好的青花小碗,只是碗里面的东西,她就云里雾里了。

“这是岳西著名的五谷豆粑。”许氏夫人说:“《搜神记》曾记载,天柱山有一孝子叫董永,至孝,孝感动天,引起仙女下凡相配,故事就发生在距离天堂畈不远的天仙河。五谷豆粑就是心灵手巧的仙女用五谷杂粮为原料,用纯净甜润的天仙河水调配,手工精心制做而成。原料为天然五谷杂粮,口味鲜美,食法简单,为天仙河畔人家传统美食佳肴。蒋小姐不妨试试。”

美丽的传说激起了蒋华秀的食欲,轻轻的舀了一勺,送进嘴里,抿嘴一品,果然好吃,清淡中溢出一丝香味,入口即化,不腻不油,是早点中的上品。

“这是糯米圆子。”许氏夫人把一个椭圆形的丸子布给蒋华秀,说:“这是岳西人逢年过节前必备的一道菜肴。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蒋华秀点点头,咬了一口,外香里鲜,有荦有素,完全不是江东的狮子头。

“再尝尝这一个。”许氏夫人再端过一盘,介绍说:“这是平坡粉,可不是岳西特色,是我老家广西容县平坡的一种石磨粉,用石磨磨出来的米浆,用托盘蒸熟,卷成条,剪成段, 再配上汁,就是这个样子,不知道蒋小姐会不会喜欢。”

蒋华秀吃了一品,细腻滑爽,却不只是粉味,有一股浓浓的肉香,问道:“这个粉的味是肉汁吧?”

“蒋小姐果然是大家,一吃就懂。”许氏夫人拍了一记马屁,说:“我喜欢吃这个东西,到了岳西后,请当地的石匠打了一副古磨,专磨米浆,开始,只有我自己会做,后来,厨房的人也学会了,我就不再动手。这个汁是猪脚汁,把一只猪脚,配上五香八角,用文火炖上一天一夜,让肉完全烂在汤汁之中。挑出骨头,把汤汁淋在平坡粉上,就是这个味道。”

“夫人真是美食大家!”蒋华秀不由自主的赞道。

“那可担不起。”许氏夫人有点得意,说:“我等妇道人家,在家相夫教子,让丈夫吃饱吃好,是我们的本份。至于经营城市,征战沙场一类的事,就让他们男人去做吧。”

蒋华秀摇摇头,表示不敢苟同,但是交浅不好言深,只能对面前这位夫人表示婉惜了。在她看来,国难当头,人不分男女,都应该为国效力,为民办事,有能力而守在深闺,似乎与当前的大势不符。无论蒋大公子在赣南,还是蒋大总统在重庆,都在推行新生活运动,推广全民生活艺术化、生活生产化和生活军事化。蒋夫人宋美龄女士更是不遗余力的推行“新生活运动”,她虽然承认:“中国的妇女,非但多数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大半还仍过着数百年前的陈旧生活。”却很努力的向全国女性呼吁:“知识较高的妇女,应当去指导她们的邻舍,如何管教儿女,如何处理家务,并教导四周的妇女读书识字。”对于许丽云这种生活方式,她只能在心里感叹。

“夫人应该读过书吧!”实在忍不住,蒋华秀问道。

“也算是读过的吧,在梧州女子学校读了六七年书,后来家里催婚了,就缀学回家嫁人。从那时候开始,就不再敢说自己读过书。”许丽云笑着说:“我如今的国文水平,也就停留在能够看懂家书而已了。这两年,孩子渐渐的长大,我才有了一些时间,偶尔看看书报,读读张恨水先生的小说,跟着张恨水先生做了十四个梦。”

“能够接受十个四梦,那已经很了不起了!张恨水先生是想做完他的八十一个梦的,时局艰难,也只能做完十四个梦就醒了。我记得张先生是安庆潜山人,他的作品在这里应该是很流行的。”蒋华秀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夫人就不考虑走出后院,走到社会中去,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吗?”

“我能做什么?”许丽云摇摇头,看得出来,她话是这么说,实际上还是很有希冀的。

“知道妇救会吗?”蒋华秀问。

许丽云摇摇头。

蒋华秀放下手里的筷子,拿起手帕在嘴上印了印,很认真的说:“民国二十四年,华北自治,全国抗日情绪高涨,由沈兹九、史良、王孝英、胡子婴、杜君慧、陈波儿等人发起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之后扩展到全国,国母宋夫人,廖夫人何香凝女士都成为了全国妇女界救国会的成员之一,对推动抗日战争进程和社会进步,起了不小的作用。如果夫人有意向,可以在岳西一县建立岳西妇女界抗日救国会,我可以为夫人递交成立报告。”

许丽云很认真的看着蒋大公主,有点不太相信自己能够做出这么大的事。

蒋华秀站了起来,说:“夫人不是说外厅还有一群食客吗,我们不妨出去听听他们的意见。”

也不等许丽云同意,一把拉起许丽云,走了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