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一章 野补(五十五)

天纵莫敌 第十一章 野补(五十五)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一章 野补(五十五)

靳同轩不仅往上层想办法,同时双管齐下,让赵胜安婉转的告诉郝文波,仅靠一个守备团和突击连,估计无法完成御敌重任,还要向十一游司令部申请增援才行。郝文波有点不理解的看着赵胜安,潜水对面只不过是一个日军中队和一个建**连,而自己这边则是超过一千人的大军,应该不需要再找增援了吧!有句潜台辞他没有说出口,吴万年的望江守备团他是知道的,纪律松懈,扰民害民,无恶不作,在望江一带,创下了“宁做亡国奴,不要十一游”的大好名声。望江华阳一带,一直处于日军的占据,吴万年对这个地方进行骚扰并无过错,抢劫敌军以壮大自己,是莫敌给吴万年留下的座右铭,吴万年是在不折不扣的执行。只是有时候有点扩大化,把一些与日商有联系的商户和地主也纳入了被骚扰的行列中,吴万年的老窝,在太湖县徐桥一带,太湖,除了他还有526团,因此对太湖他是绝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望江就不同了,那是他的菜地,想去就去,想摘就摘。

“郝团长,我认为,今天晚上的袭营一结束,接下来肯定会刺激战斗升级,日军必定会增兵石牌,也许会再增加一个日军中队,也许是两个,到时,他们就可以分兵迂回,一部分在对面拖住我们,一部分在上游或者下游渡过潜水,对石牌进行夹击,我们如果人手不够,就会陷入被动。”赵胜安的话,很轻松就说服了郝文波,两害相比取其轻,即使吴万年的部队再可恶,也应该比日本人强上三分。

郝文波答应立即向十一游司令部求援,至于今天晚上的袭营,他就在家里静候佳音了。

呆在徐桥的李盛宗,这几天过得很不爽,看着无法无天的吴万年部,他有点来气,有心要出手整顿一番,又有心无力。没有钱没有米,只有一个十一游司令的头衔,在这兵荒马乱之时,顶个屁用。在徐桥与李盛宗一样无聊的还有望江县县长徐惟一,以及徐县长的小跟班、县民政局局长陶太平,这两个,号称望江县的领导,却一天到晚在太湖境内厮混,心情可想而知。日军占领望江后,县治迁到长岭铺,因为距离望江太近,经常被日伪军骚扰又迁到泉塘寺。无论迁到哪里,都不如跟着吴万年来得安心,于是就出现了望江县官员长期住在太湖境内的现象。李盛宗来到徐桥后,徐帷一很是兴奋,招待了几餐后,婉转的向李盛宗提出,对吴万年这种以劫为生的做法表示不甚认可,认为与土匪何异。李盛宗问徐县长,不抢劫又有什么方法养活自己?徐帷一说,可以改抢为征,我们是县守备大队,是国民政府靡下在望江唯一合法的军队,向民众征集给养天公地道。现在怎么搞来搞去搞拧了,好象华阳街上的日伪军成了正统,我们反而成了匪军。李盛宗大笑,说,只要有办法养活部队,整顿工作由他负责。

如果想对吴万年部进行整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化整为零,搞完一部到一部,第二是把吴万年调离他的老窝,这个有一定的难度。石牌的求援电报已经收到,李盛宗有心想将吴万年团一分为二,让吴万年率部增援,但是作为一个守备团,对方有足够多的理由拒绝自己的命令。然而,入夜时一封来自安徽游击总司令部的电文,一举将此难题解开,李品仙在电报中命令十一游击纵队二团,立即派出部队增援石牌的郝文波三团,不能让石牌有失。

拿着上方宝剑,李盛宗很轻快的向吴万年的指挥部走去。

天黑了,赵胜安和王新国带着部队来到上石牌潜水西岸,潜水东边,有一道平缓的谷道,从河边通向程家嘴,在潜水西岸,还能隐隐看到程家嘴日军营寨的点点灯光。炮兵小队下午把日军的曲射炮打回去后,就在这个地方设置阵地。阵地设置在河堤后面,河堤成了天然的掩体,地面修整过,夯得很平很实,两门曲射炮置于其上,四方的炮架,用长长的地钉固定,非常稳当。天亮时,炮兵班在这里计算距离和仰角,忙到天黑才算完成,从这里到日军营寨,直线距离约1400米,相对高差约二十米,警通连的业余炮兵们很有把握,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认为肯定能够打中。一个炮弹箱子放在旁边,八颗炮弹擦了又擦,今天晚上的工作,就是要把这八颗炮弹送进日军营寨。

王新国带着他的一营一连负责掩护,在潜水东岸打埋伏,主要工作是两个,一是负责照看江上的船只,第二是如果突击连被日军尾追,果断出击,打掉尾巴。

至于其它工作,都交给赵胜安的的突击连。一排三排在副连长张重山的带领下在距离王新国约三百米的地方进行第二重埋伏,从这里再往日军军营,只有不到八百米的距离,主要工作交给赵胜安亲自率领的二排。

二排在山谷里艰难的行走,山谷里没有路,只有一条小水流从程家嘴流过来,只要沿着这条小水流走,就能走到日军军营。日军之所以扎营在这里,也是因为有这条水流,能够解决营寨的饮水和洗漱。三百米的距离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实在是太难走了,这还是下午砍出一条路之后的效果,如果没有之前的勘测工作,晚上走这里,几乎无处落脚。

这里是距离敌营最近的一处树林,再往上走,就没有了树林的掩护,日军有照明弹,如果没有掩护,就会把人马暴露在照明弹的光照下,必须慎重。这里距离敌营的距离就只有四百米左右。

二排长把部队停下,对赵胜安说:“连长,这里再上去,随时可能遇到日军的暗哨,人多容易暴露,你带着人在树林里警戒,我带一个人,往前再走两百米,射两颗掷弹筒炮弹出去,看看日军的警戒情况。”

赵胜安点点头,从这里再上两百米,今天白天已经走过,路况好走一些,水流边有一些矮树,可以给人很好的掩护,从白天的情况看来,日军的明哨暗哨巡逻哨,基本上都是环营寨一百米之后,二百米,应该还是一个安全的距离。

“一定要小心,不要绊蛮,有什么情况,以自保为上。”赵胜安说。

二排长应了一声,把腰上的驳壳枪往身后挪了挪,从身后的战士手里接过两枚专用掷弹筒*挂在胸前。把大正十年掷弹筒背在背上,这种掷弹筒口径50毫米,长度仅400毫米,炮管长254毫米,重量仅为2.6公斤,非常便于携带。大正十年掷弹筒有两种*,一种是专用*,因为闭气性好,射击距离远一些,可以达到250米,如果用普通九一式*加*盂,闭气性不好,距离仅为175米左右。这次缴获的,都是专用*。日军有两种掷弹筒,一种是大正十年制,一种是**式,口径一样,发射方式一样,使用同样的炮弹,但是发射距离却大不一样。**式是大正十年式的升级版,精度和制造工艺以及材料都大大不同,可以把专用弹抛射到600米的最远距离,是日军步兵的最爱。日军的部队也有三六九等,不同的部队配置大不一样,一一六师团作为一个驻守师团,没有资格配备高质量的八七式,只能配备落后的大正十年式,因此,落在突击连手里的就是这种弱货。

继续沿着水流向上,很快就来到了白天确定的地点。就在这里,就是这块石头,水流从石头上面流下来,形成一个小小的瀑布,瀑布下面,有一个小小的水潭,水潭不深,也很小,却是这条小水流唯一一个水潭,到了这里,距离敌营的距离就只有两百米左右。

拉开掷弹筒下的皮带,装了一枚*进去,二排长走下了水潭,来到瀑布侧面的石头边,把掷弹筒定在石头上,校准了发射角度后,轻轻拉开皮带,被击发的*发出一声闷响,向日军军营飞去。几乎在同时,另一位战士手里的掷弹筒也发射完毕。

两人把身子紧紧的贴在石头边,恨不得把身子挤进石头里去。

日军营寨里,在两声爆炸后,顿时热闹起来,人声马声枪声交织成一片,一颗一颗的照明弹不要本钱般的往天上打。在照明弹的光亮下,二排长清楚的看着面前的战士,不禁有点惊讶,这种照明弹还真有用。伸头出去看了一眼,日军在营里营外乱跑,却没有往自己这个方向来。想了想,说:“我们把手里的另外一颗*打出去,立即退到下面的树林里,让他们追过来,不追过来,我们的几重的埋伏不就白布置了!”

说罢,装好*,对准营寨里最光亮的地方发射过去。

直到跑进树林里,日军才反应过来,所有的机枪都转向了这个方向,照明弹一个个也往这个方向亮起。

“回来了!好!命令曲射炮开炮。”看到二排长两个回到树林,赵胜安对报务员说。再转身对二排长说:“就是担心误伤你们两个,不敢让曲射炮发射,看到你们没有事,太好了,接下来就让鬼子尝尝我们的炮弹。”

这时,只见两颗曲射炮炮弹拖着红色的光影,从上石牌飞过头顶,准确的落在日军的营寨里。81毫米口径的曲射炮弹与50毫米口径的掷弹筒*绝不可同日而语,掷弹筒*的杀伤半径只有5到8米,*弹片只有限,曲射炮炮弹重量是掷弹筒*的六倍,杀伤能力却远远不止六倍,两枚炮弹落在人口密集的军营里,效果更好。

接下来是第二个两枚,第三个两枚,直到第四个两枚炮弹打完后,上石牌河边才又重归宁静,炮兵班因为担心日军炮兵报复,不管炮管有多热,迅速离开,转移阵地。

突如其来的炮击,完全颠覆了日军对中国战局的记忆,从来只有他们炮击,曾几何时被中**队打得如此之恨。八枚曲射炮弹,全部落在军营里,没有任何的选择,落到哪里算哪里,炮弹引燃了大火,日伪军更是乱成一团,伪军狡猾,第一声炮响后就往营地外跑,大多逃得了一条性命,等炮声停歇后,他们回到军营一看,自己的帐篷已经全部烧得精光。

伪军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日军松本中队长,第一颗炮弹,竟然鬼使神差的落在他的帐里,巨响之后,整个帐篷飞上了天空,帐内的松本中队长被炸出一丈开外,落到地上一看,全身插满了弹片,七孔流血,死得不能再死。

赵胜安不知道松本中队长被炸死,日军没有主官,组织不了进攻,还在山谷中等日军出击。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看看已经月落西天,命令撤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