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一章 野补(五十二)

天纵莫敌 第十一章 野补(五十二)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一章 野补(五十二)

天亮了,从上石牌渡口,一支小部队说说笑笑往石牌方向走来,全是精壮小伙子,虽然一个晚上没有睡,脸上明显布满了疲意,但是仍然难掩盖脸上的兴奋。领头的,是个不到三十岁的汉子,个子高大,膀厚腰圆,黑里透红的脸,高高的鼻子厚厚的嘴唇。他就是野补团警卫营突击连的副连长张重山。张连副是河北人,本来是江防军的排副,黄梅大战后补充到176师,分配到当时的1056团后,立即被罗卫看中,分配到突击连担任排长,当时当任连长的瘦猴,把全连分成三种不同的排,三排全部配备苏制的水连珠步枪,还配上瞄准镜,是个标志的狙击排。二排全部列装德国毛瑟M712,机动灵活。张重山的一排是一色的日军拐把子,这个排号称巨人排,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以及体能都在全团数第一,三个班九挺拐把子,由九个正射手,九个副射手,九个弹药手,还有一些后勤人员组成。无论是什么岗位,这个排的每个战士都能搂着拐把子打冲锋。瘦猴离开后,赵胜安担任正连长,副连长一职就落在张重山的头上。扛着一挺拐把子,背着几个日军武装带和背包,张重山大步走在前头,负重太大,有点喘不过气来。机枪排的人都是重负,因为他们不仅要负担自己的武器,还要腾出四个人来,两人负责抬一门81mm曲射炮,这种曲射炮并不重,五十斤左右,但是不能分拆,只能用一个担架般的支架抬丧似的抬着,炮管朝下,不丁不八。

其它排的人也没有闲着,这两门炮,配备了十六箱炮弹,一箱八枚,每枚重量七斤,一箱也有五十多斤。五十多斤虽然不重,但是走远了也不轻松。再加上几十枝三八大盖,几十个背包,几十个武装带,多了半个连的装备,一看就是打了胜仗。

“张副,你是不是学过功夫?”有人嘻嘻哈哈的问副连长张重山。

“你怎么知道?”张重山回问。

“你搂起曲射炮砸人,没点功夫可不行。”身边的一排长笑道。

“那就是力气大,不是功夫。”张重山说:“功夫都是假的,是使力的门道,真正有力气的人,功夫可奈何不了!我从小跟师傅练功夫,主要就是练力气,师傅说,练功夫就是练力气,没有力气的功夫不是功夫,是取巧。”

一排长笑着说:“我不管是取巧还是用力,你搂着曲射炮砸向日本鬼子那一下,我想这回完了,这门炮不坏才怪。”

“就是,我也是这么想,完了完了,我还想着这回好了,有两门曲射炮玩,之前在麻埠军直属炮团玩时,闲来没事学会的玩炮技术总算有用武之地了,这一下,先报废一门。”一排长身边一个军士笑道,他没有带随身武器,肩上扛着一个帆布包,包分量不轻,应该是曲射炮所配带的一些工具和配件,只听他继续说:“这回参谋长派出我们警通连的一个班,就是为了弄回这两门炮,如果还让你给砸了一门,就太惨了。”

大都想起之前在皖河口打埋伏时张重山的威风,都笑了。

突击连连夜赶到皖河渡口时,日军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到,张重山先让人把摆渡的船船老大一家控制起来,然后让一个本地的士兵扮成船老大的模样,在摆渡人小屋里等候。等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天已接近黎明,正是黎明前黑暗之时,在数把手电筒的带领下,一队日军终于出现在皖河北渡口。走了一夜的夜路,深一脚浅一脚,还抬着两门炮,这个小队的日军走得着实辛苦。好在弄了一辆大车,炮弹都由大车拉着,只是拉车的是人,不是畜牧,畜牧不会走夜路。

到了渡口边,向导喊了好一阵,这边渡口小屋里的士兵才骂骂咧咧出了门,把船撑过了对岸:“急什么急,这么一大早就渡河,奔丧啊!”

到了河岸一看,一把刺刀抵着胸口,面前是凶神恶煞的日本兵,伪装的船老大喊了一声:“哎哟太君!”脚一软,坐在船上。

看到这位在演戏,暗处的突击连好几个人差点笑出了声。

船一拢岸,日军就准备把炮往船上搬,船老大连忙对向导说:“乡党,规矩不对吧!”

“怎么不对?”向导不解的问,他立即就反应过来:“别担心,少不了你的过渡钱。”

般老大摇头说:“不是钱,是规矩。这船小,装了炮,可就装不了几个人了。我往时给大军过渡,都是先过去一船人,在那边守好,才把炮啊弹的运过去,最后才把这边的人渡过去。”

向导立即知道了是什么回事,正准备向日军小队长进言,没想到日军小队长早已听懂了,大赞道:“非常好,相当好,你的大大的好,良民的有,建议的大大的不错,哟西哟西!”

把一个小队分成两半,一半先过去,一半在这边等。很快,第一船就过了皖河,过了河的日军立即在对面河码头周边搜索,没有发现任何情况,黑灯瞎火,仅凭着两把电筒东照西照,想发现问题也不容易。象征性的搜索完毕后,过渡的日军全部聚集在简陋的码头边,乱照着电筒壮胆气。果如船老大所料,第二船拉了两门炮和全部的炮弹以及作为运输工具的大车,就基本满了,不剩什么空位,只有两个日军炮兵跟着上了船,其它人只能等第三船。

这里是皖河的下游,在不远处就汇入潜水,流向石牌。水势在这里比较平缓,水面也变得很开阔,足有一百多米宽,渡船来回一趟时间不短。

船到河中心,只见船老大突然从破衣服里面摸出一把德国毛瑟M712,对准船上的两个日军炮兵后脑袋就是两枪,清脆的枪声划破黎明,两个日本兵还没搞明白是什么回事,就一头扎进水里。接下来,船老大自己也一跃入江,藏身在船底,没有人操纵的渡船立即在江中心横了过来。

船老大的枪声就是命令,分别在在皖河两岸的突击连立即开枪,子弹雨点般洒了出去,在黑夜里,枪口喷出一束束的火苗。在皖河北埋伏的是拐把子一排,面对二十几个日军,九挺拐把子的火力有点太猛,不到一分钟,二十几个日军被打成了二十几个筛子。水连珠三排把*装上刺刀,一刀一个检查,日军都死透了,在这种密集的火力下不死,除非是八岐蛇神。

在皖河南埋伏的是连副张重山带着毛瑟枪二排,把木盒装在手柄上,毛瑟712就是一挺很不错的突击枪,二十响的长弹匣供弹充分,火力也相当的猛,二十几支毛瑟712对付二十几个鬼子,也不过是一分钟的事,所有的鬼子都倒在河边,一动不动。

这时,江里的船老大才爬上船,把船往皖河南划,到了渡口,张重山让二排的战士一起卸船,二排士兵的个头明显不如一排,卸起船来有点吃力,张重山看不过眼,把毛瑟712别在腰上,走到船边,对夹手夹脚的士兵叫道:“递一门曲射炮给我,磨磨叽叽像群娘们。”

士兵笑着,两人把一门带架子的81mm曲射炮小心递给张重山,张重山一把搂过,从船板上走下船,刚到地上,正要放下,只听有人用一种鬼怪般的大喊大叫起来:“,有个鬼子还活着!连副小心!”

几把手电同时射向了距离张重山三米左右的地方。

张重山跟着电筒光一看,不远有个没有死透的鬼子,这个身上流满血,面目狰狞的小鬼子,正在努力从胸前武装带的吊带上取一颗九七式*,已经拉开了系在安全插销上的绳,拔出插销。张重山大惊,日军的*不是拉发,拉开插销后,还需要用力将*在坚硬物体上敲击,才会磕炸。张重山心里一急,将手里的曲射炮扔了过去,曲射炮在空中飞了三米远,正砸在鬼子的身上。

鬼子的上半截差不多砸进了土里,手里还紧紧握着一个没有磕响的*。

二排长这时才冲了过来,捡起一把日军的三八大盖,装上刺刀逐个补刀。

张重山扔了手里的炮,虚脱般的坐在地上,这一下吓得不轻,回想起来,能够把一门五十斤的炮扔这么远,还真是狗急了能跳墙。

之前约好了的几只船从潜水转进皖河,在渡口接应,此时突击连已经完全累趴了,把日本人尸体挖坑埋掉,再把战利品集中,再搬上船。忙完这些,天已经大亮,突击连坐上船,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能就地此睡去。

船一直把突击连送到上石牌才上岸,不敢再往下游走,下游已经进入战区。

突击连把物品搬上岸,一个个不仅仅是累,肚子也青蛙般的狂叫起来。

“弟兄们,加把劲,从这里到石牌,不过是三里路,大半个钟头就能到,连长肯定已经准备了好吃的犒劳我们,小伙子们,走起来!”提起一挺拐把子扛上肩,张重山大步往前走去。

听到突击连凯旋的消息,赵胜安和赵晋带着指挥部的人一拥而出,向突击连迎了过去。郝文波则一叠声的大叫:“准备开饭,准备开饭,”往伙房跑去。为了给突击连接风,今天一大早,杀了两头肥猪,大菜小菜早就准备妥当,菜热了又热,饭一直小火温着,就等突击队回到石牌。

今天是邓九茂的三营负责防御,这个家伙,认定日军不敢进攻,让部队以班为单位,在河堤上巡逻,也给自己打气壮胆。石牌的乡老,看到增援而来的突击连,涌上街头,摸着99式81mm曲射炮乌黑的炮身,一个个敬佩的说:“这回好了,有了大炮,看他日本鬼还敢到河对面露面。”他们以为这两门炮是突击连带来,却不知道,这竟然是突击连刚刚缴获的战利品,握在手里还没有热。

“这大炮筒!”“这花机关!”“这大驳壳!”“不怕了不怕了,大军增援来了!”百姓纷纷议论。只听县长胡积善说了声:“各位乡老,莫敌团长派人帮我们守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表示表示!”百姓纷纷说:“应该应该!莫敌团长的人,帮我们石牌挡了三回日本人,连这回,第四回了,他可真是我们石牌的救星!”

大家纷纷回到各自的家,不一会,就有人担着粮食,有人捧着鸡鸭,向突击连送去。

最让突击连没有想到的是,在临近傍晚的时候,胡县长带着石牌镇一群有头有面的地主乡绅,送来了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一展开,在红色的底色上,加绣了四个金色的大字:天下莫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