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一章 野补(三十八)

天纵莫敌 第十一章 野补(三十八)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一章 野补(三十八)

一日三别,均为小别,此地名叫大别山,却无人愿意大别。

先是与罗田的父老乡亲告别,莫敌部秋毫无犯,与当地乡亲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平湖弄回来的日军钢盔和日式饭盒,成了给当地乡亲的厚礼。再是与瘦猴告别,此去烽烟万里,更是各道珍重。第三次是走到英山板桥后,与伍廷焕率领的师部直属营告别。伍廷焕率领的师部直属营在板桥分路,向北返回深沟铺归建,莫敌则率领176师野补团继续东行。到达今天的目的地三门河时,已经是月上东山。算了算,今天走了足足一百华里,扎扎实实走了十一个小时,两头见月光。到达三门河时,莫敌笑着问靳同轩,累不累,靳同轩苦笑着说,相当够瘾,虽然不怕走路,但是这样的强行军也绝不轻松。

仍然留下钟鼎鼐第二营在三门河驻扎,第二天,余部继续东归,还有两天路程,按照莫敌的说法,时间都花在路上了。靳同轩说,必须尽快修通英山到岳西的公路,这样就不至于每天磨鞋底,这条路走了三次,一双日式大皮鞋快见底。莫敌笑着说,这条路可不能修好,这是抵御西边过来的日军的天然屏障,抗战以来,岳西没有经受战火,得益于此路多多。靳同轩大笑,这样也说得过去。

岂止是说得过去,是很有道理,如果没有地利的优势,171师不可能拿下68联队,如果没有地利优势,172师更不可能挡住60联队的进攻。滴水崖的战斗,以171师的主动退却终告一段落,日军两个步兵大队残部含伤员仅400余人,从滴水崖山谷里走出,又被复杂的山路所困,再加上没有粮食补给,可谓生不如死。在莫敌到达岳西的同时,日军68联队仅存的代表也才走出了康王寨,400余人的日军队伍,被黄春庭率部零打碎敲,最后止剩下不到三十人,康王寨战役全部收官。

坐进岳西野补团指挥部的莫敌还没有喝完一杯茶,就收到了集团军的通报,莫树杰八十四军拟从随县移往商城,负责皖西豫南的防务,填补第七军战后兵力不足、皖西空虚之势。刘和鼎三十九军也将在年末移防麻城滕家堡,罗田英山均纳入三十九军管辖范围。待三十九军到位,钟鼎鼐部即可退回岳西。

这样一来,皖西地区云集了四个军,可谓实力雄厚,立煌固若金汤。

唯有靳同轩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十一集团军这两个军,都是在枣宜大战中损失重大的部队,来到皖西,与其说是协防,不如说是来调养。虽然说在立煌西边多了一些兵力,但是也给安徽省政府增添了不少的负担。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在皖东地区,大量的农村被新编第四军控制,通过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粮食大多成了新编第四军的军粮,当地的民众也成了赤党组织的外围。皖西大山,粮食生产本就不如皖东平原,再增加军队,压力陡增。

没有足够的粮食,没有足够的兵源,想在短时间内恢复两个军的战斗力,谈何容易!莫敌再一次被靳同轩的养兵理论震得体无完肤,过去自己从来不考虑这些,只是想通过作战劫掠,让自己的部属有了额外的收入,有了奖赏,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就已经达到目的,自从靳同轩来到了自己身边之后,思维有了跳跃性的发展,开始有了整体的意识,军事与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的联系。

“只要八十四军到位,立煌的防务全部交给八十四军,第七军不会再放在立煌,如果我估计不错,会进入寿县、蚌埠、定远、明光一带,把新四军在该区域的影响驱除,把之前属于新四军的粮食抢回来。我们四十八军,也会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如果不是138师去往无为含山一带,就会是我们176师调往那一带,把新四军赶往苏北,获得当地的粮食作为补给。”靳同轩说:“这种事,最好是让138师去,我们就呆在安庆一带跟日军作战好了,我实在很厌倦无聊的窝里斗。”

莫敌点点头,告诉靳同轩,即使让176师去皖东,我们野补团也尽量做我们自己的,不去打内战。靳同轩笑了,莫敌说得到肯定做得到。

罗卫走进来,告诉莫敌,李品和主任已经把酒菜准备妥当,请团座大人和参座大人入席。

莫敌不在这些天,罗卫把野补团团部伙房和县政府食堂合二为一,不是为了省事,是因为人数急剧减少,江县长进行的改革,受到了当地部分民众激烈的对抗,特别是一些赖皮的痞子,平时好吃懒做,又受了一些平均主义思想影响,认为白吃白用不干活就是革命,谁不让他白吃白用就要斗争谁,革命胜利就是痞子当权。江承量县长大怒,过去这些痞子敢胡闹,主要是有赤军为他们撑腰,赤军走了后,他们收敛了一些,因为没有人手,也只能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野补国正式进驻了岳西,帐下有了人,手里有了枪,就不能再容忍痞子们的为非作歹。一下子抓了四十多人,放在衙前一带修公路,每天不做完事不给饭吃,做多吃多,做少吃少,不做饿死算是自找。由于管理人员不足,只好把县府食堂的工作人员派了下去搞监督。只是这一来,县长们、主任们的吃饭成了问题,干脆来野补团团部搭伙。这一搭伙有好处,县长老爷们伙食好,物资相对丰富,把野补团的伙食也提升了不只一个档次。

“欢迎莫团长,迎接莫团长率部凯旋。”江县长很客气的伸出手。

莫敌握着江承量的手,笑着说:“此去纯属旅游,基本没有放枪,倒是打死了三十几只野猪,吃了两餐好肉。”

“你们虽然没有放枪,但是有你们在,172师才能放手一搏,你们的功劳仍不可抹。大别山报上面的通讯点明,打退南路日军的,是172师和176师联手所为。”李品和说:“更何况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你们不用作战而使日军退却,比作战更强一筹。”

莫敌眼睛睁得滚圆,第一次听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这样理解的!

岳西这段时间变化很大,最重要的是兵站的成立,在每一个乡都设立了一个武装点,然后采用广西的经验,组织当地的民众为民团,维持安定,协助生产,打击盗抢,卓有成效。赤党岳西县委组织部长王临川向县党部自首,组织纷纷作鸟兽散,一些之前不务生产,专搞串联的投机者没有了物资来源,也只好放弃之前的工作,回到田亩之中,毕竟,无粮难安。赤军武装工作队的工作完全无法展开,负责人张体学离开岳西,返回鄂东,趁第七军移防之机,在浠蕲地区一举建立了八个独立营,成了麻城罗田以南一支强大的抗日武装。

“谢谢,太谢谢了!”江承量夹了一块鸡胸肉,放在莫敌碗里,说:“我在岳西将近四年,这段时间是最为爽快的,手里有人,枪里有弹,腰杆子就硬。我敢保证,今年秋收之后,岳西全面解决粮食问题,一个野补团,想吃饭就吃饭,想吃肉就吃肉,包你们一个个养得胖胖的。”

莫敌大笑,说:“这个难度不小,我是天生的筋骨人,难养胖的。”

大家看了一眼莫敌那副单薄的小身板,都不约而同大笑,莫敌这种人,只怕是天天肥肉吃着,天天补药煨着,也长不出膘来。

“我在南边调整了两千多亩地,弄了一个军屯,交给野补团打理。这些土地都是当年打土豪分田地弄成的无主地,原地主不愿种,分到土地的佃农不敢种,丢荒了几年,人人看着心痛,又不敢出声。这回你们来,正好弄成军屯,谁也不敢吱声。”江承量不无得意的说:“别担心没有人去种,也别担心部队成了农民,你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至于做工的,我已经安排好。我把县监狱里的犯人全部移过去,成了劳工,李品和主任正在协调,把潜山和霍山监狱里的人都移过来,既可增加我们这边的劳力,又可以减少那两处的负担。至于管理,何得贵主任新组建了一个军屯连,负责这些犯人的管理,这些天,把一季水稻种了下去,在秋收时就有收获。之后再种冬麦,做到一年两熟。三年下来,无饥馑矣!”

莫敌很是感动,站起来,给江承量的一个标准的敬礼,弄得江承量回礼不迭,江承量说:“当不得,当不得,莫团座此礼,可折杀我数年阳寿。”

莫敌说:“当得当得,用兵难,养兵更难,我是野补团,没有正式军饷,全靠自筹,有此两千良田,我无后顾之忧,自当奋勇杀倭,以报厚待。”

靳同轩叹了一口气,安徽长江以北地区云集了四个军,还有十几支旅级挺进队,平均分下来,一个县也能摊上一个团,别人都在眼巴巴望着上面要吃的,只有莫敌,早就考虑过自己解决自己的粮饷,防范于未然。想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只怕这一切也是为人作嫁,待到岳西略成气候,摘桃子的就会来临。他知道,莫敌此人,为人坦荡,只管春耕,不管秋收是何人,岳西一县,迟早会成为上级眼里的福地。

石重营回到,解决了县府人手不足的难题,仅一个满编的团属警卫连,就让捉襟见肘的江县长大为满意,又组成了九支机动小分队,全副武装随时增援各地。石重带着三个连一头扎向钟良的三营,按照莫敌的要求,三营必须尽快形成战力,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派上用场。

莫敌则与靳同轩在罗卫何得贵的带领下来到军屯。军屯位于之前的岳西第一区湖村,在群山竞秀的岳西,湖村可谓鱼米之乡,大多是可种植的低山,高山又可以开发为以养植为主的山场,在岳西一地,可谓得天独厚。

军屯连全部由何得贵的辎重大队人员组成,罗卫很狡猾的没有把这个连队上报176师,在路上,他告诉莫敌,之前设置在水吼的辎重队仓库已经搬了过来,这个地方,以后就是176师野补团的根基。靳同轩偷笑,罗卫想得跟他一样,岳西迟早是别人的,只能在这个地方弄个荣军基地,或者还能保住自己这点根基。

莫敌却没有想这么多,当晚在中关找了个位置睡了一晚。这里远离战火,远离硝烟,蛙唱蝉鸣,一派平和景象。莫敌睡得十分舒服,在这个兵火满天的时代,能够有一夜好睡,已是奢侈,不知道接下来还能在岳西过上多久的悠闲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