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四章 转战(十六)

天纵莫敌 第四章 转战(十六)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四章 转战(十六)

下午贴近傍晚的时候,1055团和1056团脚前脚后的来到了临安,看到大军来到,吕县长心中长出了一口气。同时再度收到黄八妹在杭州的内线传递来的消息,与孤川步兵大队配合西进的是第114联队直属步兵炮中队,没有坦克和装甲车,按照内线的说法,日军占领杭州后,压根就没有见过坦克来到本地。

一个步兵炮中队,全驮马的步兵炮中队,下辖三个小队,每个小队有70步兵炮两门,三十六匹驮马,十二匹马驮炮,其它的马驮炮弹,70步兵炮,也叫九二式步兵炮,是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营属野战火炮,主要为步兵提供一线火力支援。全重212公斤,可以用骡马牵引,可以用人力推行,在山区路上行军,还可以分解来人背马驮,在一些快速反应部队里,还可以用三轮摩托牵引。一个步兵炮中队,共122人,由主炮手,副炮手,弹药手,备弹手等十五人负责一门步兵炮,六门炮90人,此外,还有一个弹药小队32人。除了弹药小队的人配南部十四手枪,其它的人除了炮,就是赤手空拳。

徐平的人一到临安,还来不及休息,就被李柏成拉到莫敌面前,李柏成一听有六门步兵炮,高兴得连累都忘记了,他的步兵炮,在这次天荒坪作战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他还不满足,在他看来,如果有超过十门步兵炮,打起来才够威够力。

炮兵连是有车的,他们不用走路,徐平的特务连就没有这么好的命,跟着步兵兄弟一起一步步从半边亭量到临安,着实辛苦,但是一听有六门步兵炮,也来了精神,跟着李柏成来到莫敌面前。

“连续作战很累,你们吃不吃得消?”莫敌问。

徐平苦笑了一下,吃得消要吃,吃不消也要吃,总不能白白放过这六门炮。

李柏成则眉飞色舞的说:“等会我们连派车送特务连的兄弟,让他们在车上睡一觉,醒来就到青山铺,至于吃的喝的,我们炮连全包。”

徐平笑着说:“我要是不去帮他弄回这六门炮,估计李柏成这家伙从此就不会再理我。”

莫敌笑着说:“既然这样,就再辛苦一趟。”

莫敌是个典型的兵种相克主义的奉行者,在他看来,对步兵威胁巨大的炮兵,克星就是徐平这些鸡鸣狗盗。日本人之所以在战场上屡胜中**队,一是有坦克,二是有大炮,三是有飞机,至于日本步兵,与自己的1056团相比,只怕还稍有不如。只要把日本人的炮兵搞掉,以步兵对步兵,日本人一个步兵大队不是1056团的对手,更何况还有1055团和1038团作帮手,想怎么收拾他们,就怎么收拾他们。最重要是的,他们在明,我们在暗,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先让他们吃个暗亏再说。

告诉徐平,特务连与炮连配合,特务连负责把炮弄到手,炮兵连负责把炮弄回来,至于炮弹,更是一颗也不能少,没有炮弹的火炮,还不如二十九军的大刀。

李本一的1038团吃了午餐后,就启程开往金鲜湖下游的青山铺。他们是走路,走到青山铺要两个多钟头,今天晚上在青山铺北面的山里扎营,计划明天在南茹溪边的狗脸山一带截击敌人。他们的工作是不挡住敌人,而是尽量延迟敌人的进攻时间,同时还要让日军造成一种幻觉,袭击他们的人不是中国的正规军,是黄八妹的乌合之众。而且要让日本人觉得,在西进的路上,就只有这一次阻击,之后就是康庄大道。

上午,李本一黄八妹和莫敌三个坐着一辆由临安县政府弄来的汽车,沿着临安往杭州的公路走了三十来里,把周边的地形看了个遍,这条公路一直沿着南苕溪修建,只有在一些河弯处,才取直线走近道,溪水与公路距离最远的地方就是狗脸山,差不多有一公里,溪水在这里弯了个大弯,而公路则是径直而去。

李本一的工作就是在这个地方把日军运送辎重的船只给打掉,让日军因为辎重遭劫不得不停下来。日本只要一停下来,李本一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能够抢下一些物资自然是好,如果抢不下,就全部沉进水里。

如果日军不停步,就凭身上带的装备与弹药完全不可能与1055、1056团对攻,如果停下来,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是让徐乐和刘克己们去零打碎敲,还是让刘伯龙陈正信们去正面埋伏,全看自己高兴。

李本一知道自己的工作竟然这么简单,有点失望,他跟着171师在上海打了几个月,从来没有干过这种事,要打就真刀真枪的干,你一枪过来,我一枪过去,枪枪咬肉。如果不是在富阳游了一趟钱塘江,李本一还真有点看不起这种打法,如果按照他之前的做法,一定是把自己的部队拉上去,跟日本人见过真章。

当着黄八妹的面,莫敌把这种做法的好处细细讲述了一番,最大的好处是自己的损失少,还能够最大程度的杀死敌人,作战,并不在于自己一个单位能杀多少敌人,而在于在最大保全自己的基础上,成为整个作战计划中的完美一环。随着部队的增多,莫敌也开始考虑整体利益,只是他的出发点和落着点与军委会总参谋部大有不同,参谋部动不动就以牺牲某些单位为代价来取得全盘的胜利,莫敌则没有这么多人去牺牲,就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做文章,争取获得最大的利益。

黄八妹听懂了,一个劲的点头,李本一想了好一会,虽然不是很懂,还是同意照办,他知道莫敌的脑水够用,十年前在南京,莫敌一个人胆敢与十来人游斗,最后还能收拾对方,十年过去了,越打越有水平,听莫敌的不会错。

在狗脸山上找了一个避风的山沟,李本一的人弄了一个临时营地,有了日式大衣,有了日式军服,在唯一可以显示身份的**帽子外面,套了一个日式钢盔,一些战士还把日本人帽子上的屁帘也沿用了下来,这两块破布作用不小,夏天能遮阳冬天能挡风,这么一打扮,一个如假包换的**正规团,怎么看都像是小日本军队,广西人个子普遍不高,与日本人相当的形似。有了被子,还有脚上的大头皮鞋,烤着篝火,这一夜熬得并不十分艰难,他们经历过冬泳钱塘江,又光脚穿草鞋走了百多里路,与那种艰难的环境中相比,熬上个一两夜,不算什么。天亮了,吃上一顿热呼呼的稀饭送馒头,战士们又变得生龙活虎。

找了条过河的小桥,李本一的人离开了公路,去到南苕溪的对岸,在狗脸山的南苕溪大弯的北岸布下了阵地,单等日本人的辎重船到来。为了防备日本的辎重船间距较远,李本一把埋伏的阵地弄得比较长,在两百来米的河岸边布置了狙击口。

一直等到中午,才看到日本人的队伍出现在东边的山口。

一直到日本人的步兵消失在西边的目光尽头,才看到二十来只小船从下游慢慢的撑上来。

“团长,是民船,日军征集的是我们老百姓的小船。”1038团的一营长对李本一说:“团长,怎么办?弄得不好,会误伤我们的百姓。”

李本一也觉得有点棘手,打日本人打中了我们自己的老百姓,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先看看,一条船上有多少个日本人。”李本一说:“如果日本人不多,我们想办法几个打一个,先把日本人打死,再喊话,让百姓把船靠到我们这边。”

船越来越近,看得清楚了,才知道,问题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难搞,除了第一条船和最后一条船有日本人押船,中间的船上都是船工。船装得不轻,吃水不浅,船工都在奋力的撑着船,长长的竹篙深深的插进水底。押船的日本人也不多,第一条船上有十来个,最后一条船上有十来个。江风冷洌,日本人都搂着枪坐在船里,一动不动。

“尽量选一些有眼法的弟兄开枪,最好不要打到撑船的老百姓。”李本一说。他是神枪手,手下的神枪手也不少,还都是参加过淞沪大战的老兵,凑合上百八十个有准头的枪手不难,对付二三十个鬼子,几把枪瞄一个,原则上枪响过后,很难留下活口。也正是因为李本一的士兵枪法不错,才成为171师在陈家行活下来最多的一个团,第七军军长周祖晃曾赞扬1038团为神枪团,对于这一点,李本一充满了得意。

很快,船队进入了李本一的埋伏圈,李本一拿起一支三八步枪,准星套上了坐在船头的一个小队长装扮的日本人,三点一线尽头的日本人年龄不大,面无表情,两眼惺忪,一脸睡意,手里一把战刀,如同拄拐一般拄在船头,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忌日就在今天。只听到一声枪声,李本一的子弹准确的打进了日军小队长的右边太阳穴,穿过了脑袋,从另一边穿了出去,还带走了一块拳头大的头骨。

随着李本一的枪声,溪水北岸,传出了一阵枪声,枪声过后,一头一尾两条船,除了艄公还站在船头,再没有一个活人。艄公何曾见到这种场面,双膝打抖,裤裆早已湿透。

只听到北岸有人大叫:“劫道,想活命的把船靠过来。”是地道的本地口音。艄公们听得很清楚,知道是那话来了,连忙把船靠岸,他们明白,劫道劫的是财,不会要他们的命。

李本一走到第一条船上,把之前日本小队长手里的战刀拾了起来,抽出刀刃,寒光逼人,似乎还不错,准备拿回去让莫敌看看,品评品评,这玩意是不是好货。

所谓人多力量大,五百来人,三下五除二,把船上的东西搬得干干净净,不管是箱装还是袋装,不管是粮食还是弹药,发声喊,撒腿就往北山上跑。1038团这些人,都是穷怕了的货,到了手的物资哪怕是一粒米也不舍得扔。更何况,之前与莫敌有言在先,这次缴获,谁弄到手的归谁。

一个胆子较大的船工问:“你们都是那路的好汉?”

还是之前的那个声音:“我们是黄八妹的队伍、谢司令的忠义救**。”

船工一屁股坐在船头,骂道:“天杀的大烟鬼谢友胜,日本人也敢杀,日本人的东西也敢抢。”

远远传来回答声:“我们谢司令,专杀日本人。”

般工呸了一口,谢友胜,**,你狗日的抢得痛快,还让不让我们这些行船的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