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一章 野补(二)

天纵莫敌 第十一章 野补(二)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一章 野补(二)

颜僧武还带了一个警卫连,杨赞谟却是孤身上路,他对王赞斌说,他从而就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兵,但也从来没有缺过兵用,作为参谋长,不会上前线撕杀,用不着什么警卫连。这次去麻埠,有李柏成的炮团作警卫,岂不比什么小警卫连要高级得多。靳同轩一脸敬佩的看着杨赞谟,心里赞许不已,这才是懂事的人,非常明确自己的位置,自己以后跟着莫敌,也要明确位置,不要犯之前黄天化的错误。

炮兵团车多,除了汽车还有大车,只是这两种车速度差得有点大,从麻城和麻埠汽车只需要一天,大车则需要三天。由于时间并不紧,少数服从多数,汽车服从大车,准备用三天的时间回到麻埠。计划头一天到斑竹园,第二天到响山寺,第三天回到麻埠。

听到响山寺这个地名,莫敌突然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杨克志。杨克志已经不再在二十一集团军担任任何职务,在响山寺板堰闲居,顺路经过,应该可以去看望拜访。

李柏成很会安排,汽车快,先出发,到了预定的地点扎营,等到坐大车的队伍一到,就能有热腾腾的饭菜上桌。选择坐大车还是坐汽车,莫敌和韦永成各持几见,莫敌认为汽车快,到了目的地之后,可以有时间逛逛。韦永成则认为风景在路上,坐在大车上,一路赏景,看累了就睡,睡足了再看,这才是神仙日子。唐如儒提了个折中的方案,头一天坐大车,第二天坐汽车,评比一番,哪一种方式好,第三天就采取好的方式。李柏成笑唐如儒废话,第三天他分道扬飙去梅山,肯定是坐汽车,选择也只有去麻埠的才能选择。

决定三天都坐大车的是杨赞谟,一问才知道,他不是对汽车有什么偏见,他晕车。经过一个月的相处,靳同轩已经把杨赞谟树为偶象,二话不说,陪杨赞谟坐大车。

杨赞谟虽然没有带卫队,却也派出了两辆马车,一辆拉上一些书籍和行李,以及一些个人物品,另一辆,竟然是一辆很不错的胶轮黄包车,只是与上海街头的黄包车相比,这个的材料要厚实得多,车架不是木头,用钢铁焊成。顶上有可以收折的油布篷,屁股下的座椅也不是硬绑绑的木板,而是用布包裹好的棕绷。豪华的大扶手,高高的靠背,两个座位,中间还有扶手。一匹大骡子套在车前,健壮有力,一看就是条好牲口。

“杨参谋长这个车不错!”靳同轩上下打量了好一阵,才从另一边上了车,坐在杨赞谟的身边。杨赞谟的车,是真正的独一份,作为一员少将,一个军参谋长,弄一辆马车,还真不为奢侈。只是杨赞谟弄了这么一个车,着实有点独树一帜,靳同轩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诸葛孔明的小推车,是不是做参谋长的人都有一点与众不同。

“同轩眼光不错!”杨赞谟说:“去年打孝感,我从铁路小站里,得到了这个小马车。据说是当年一个德国工程师的坐驾,几十年的老物了,车身是从欧洲运过来,这些木料和座椅是到了中国后加的,扔在仓库里多年,木材朽掉了,铁架没长锈,我买回来,找了个当地的工匠,重新整理了一番,权当出行的工具。我坐不了汽车,晕得厉害,弄这么个马车,挺好。这个车没有掌鞭的座位,为了用这个车,我还学会了赶车。”

然而,车还是不需要杨赞谟赶的,虽然杨赞谟没有警卫连,作为少将,随身的勤务兵还有几个,一位骑手策马来到拉车的骡子前,拉起缰绳,轻轻一抖,小车出发。

靳同轩坐在右边,左手依在座位中间与左边座椅共用的扶手上,面前的大骡子轻快的小跑着,速度不算快。小马车舒适性不错,不仅有胶皮大轮,还有钢板减震,座位很宽畅,身子呈半躺的姿势。顶上的篷往前拉,可以把整个座椅全部笼罩,下面有一圈不算高的边,正好挡住前面马蹄扬起的灰土。

杨赞谟一上车,熟悉的往靠背上一缩,舒适的半眯住眼睛。靳同轩这是最近距离的打量面前这个男人,在他看来,这是个真正的智者,充满了智慧。在大洪山打了半个多月,杨赞谟充分显示出他的才干,靳同轩静静的呆在一边,欣赏着杨赞谟的表演。从应山扎营开始,杨赞谟的智慧就无时不在影响着全军的攻防。第七军军长张淦是修道的,他只做一件事,审核杨赞谟的军事计划并负责签字,审核的方式也很雷人,用羊角卦板。副军长王赞斌则负责监督实施。不知道杨赞谟离开第七军后,张淦会不会自己亲自做点策略方面的事,也不知道张淦用罗盘打仗会打出个什么结果。

“同轩。”耳边传来杨赞谟的声音,靳同轩回过神来,应了一声。

“听说你现在还挂着徐平那里的职务。”杨赞谟问:“从皖东离岗来到皖西,不会只是跟着莫敌闲逛吧!”

“皖东一天到晚跟新四军搞磨擦,没意思透顶,我想找个能够打日本人的地方,不想把心思放在窝里斗上面。”靳同轩说。

杨赞谟点点头,说:“赤军赤党其志不小,眼光不短,磨擦正是其生存之道,通过磨擦,才能无中生有。**与赤军之间的争斗更不是普通的窝里斗,是朋党之间的存亡取代之争,此二者绝非一窝之物。当年蒋冯大战,蒋桂大战,才是窝里斗。你不愿意与他们纠缠是对的,不过在我看来,二者之间一场更激烈的争斗迟早会发生,难以避免。你从皖东过来,应该知道赤军的扩张速度,据说,在晋察冀地区,赤军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各种以抗日为借口形成的军事人数,可达数十万之多。”

靳同轩对北方的赤军了解不多,对新四军相对比较了解,还真如杨赞谟所言,新四军处境艰难,为了生存,采取了以抨击时弊为途径的行动,从而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同,一些理论甚至也让靳同轩相当认可。如果不是因为舅舅石华斋被杀,也许不会发展到目前水火不容的程度。

“我家是广西百色人,十年前,百色暴动时,我还在衡阳讨蒋。赤军离境后,我回到家乡,可谓满目疮痍,我家薄有地产,属于革命对象,被抢走了不少东西,好在李明瑞张云逸没有乱杀人,家里人都得以侥幸活了下来,失去的都是身外之物。赤军北上湘赣边之后,我在余鸣剑团任参谋长,在平治海城一带清肃赤军余部,现在想来,也是无趣之极。”杨赞谟说:“我能理解你,宁愿跟日本人打,也不愿意与中国人斗。”说眼这里,杨赞谟换了个话题:“这次大洪山作战,同轩居功至伟,因为身份问题,不好为你请功,只能委屈同轩做个无名英雄了。”

靳同轩笑笑,功不功无所谓,没有人找他私自离岗的麻烦就已经万事大吉。

“进攻之初,我最担心的就是日军的重炮旅团。同轩一策,竟然将重炮旅团首先除去,之后的所有军事行动,立显游刃有余,第七军承你的情,川军王瓒绪更要知你的好。”说到这里,杨赞谟话锋一转:“只是有一样我要提醒你,奇不胜正。作战可用奇,但是仍要以正为主,即使用奇,心中当有一股正气在,如果凡事偏于奇谋,纵使一时取胜,亦会后患无穷。”

靳同轩认真的点点头,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知道这已经是一种战争哲学,没有人教过自己。在大洪山作战后期,杨赞谟不再同意三支游击部队再采取同样的猎杀行动,而是以骚扰为主,通过战术将四十师团撕扯,拉开,局部歼灭,应该就出于这个原因。

“战争有破坏性,有杀伤性,甚至有毁灭性,这些都是表像。其实战争未必都是不好的,通过战争,去伪存真,明确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优势,摈弃社会的渣滓,锻造民族的意志。新文化运动以来,多少文化大师宣导和呐喊,并不能把国人从愚味懵懂中醒来,一场战争,只有醒来的人才能活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争未尝不是社会进步的一剂良药。当然,对于死去的人,这种说法有点不够人性,但是对那样努力活下去的人,则十分公平。一场十年的战争,会换来百年的辉煌,中华民族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靖远血战到今年,已是整整百年,百年的战乱,怎么也应该换来五百年的鼎盛。”杨赞谟说:“我们属于那些通过努力,存活下去的人,胜利必将属于我们。但是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战争的胜利,胜利者就会被用奇用巧的小聪明所左右,将来在享受胜利果实时也不能以正确的思想对待,不会以大智慧来分享,胜利给胜利者或许会带来更多的痛苦。所以我们在作战时,更多的是要通过战争锤炼自己,提升自己。兵法云,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在作战中提升了自己,虽败犹胜,如果作战让自己变成卑鄙,胜亦无喜。”

靳同轩听得呆了,面前这一位,还只是一个军的参谋长,就已经有如此高深的理论,如果面前的是一个战区的参谋长,一个中央军委会的参谋长,不知又会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就在靳同轩陷入思考时,杨赞谟又说:“同轩很不错,在第七军我找不到人说这些,那都是一些粗人,以胜负论英雄,以成败论价值。其实成败不用论,早就摆在面前,以中日战争为例,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蒋百里将军在《国防论》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在这个炼狱般的考验里,中国如何获得涅槃。”

涅槃,浴火重生!靳同轩已经完全吸引了进去,任凭骡子四蹄翻飞,任凭马车在沙石路面上颠簸,他已经完全沉浸在杨赞谟的理论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