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双鹰旗下 > 171、东线

双鹰旗下 171、东线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3: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42年严寒的冬天让在初冬时期几乎已经全面崩溃的苏军重新赢得了喘息之机,在这个冬天,英美两国加大了对苏俄的援助力度,数千架飞机,上万台坦克发动机以及大量俄国人紧缺的机床和铜、铝等战略金属,使得苏军再次又恢复了活力。

轴心国联军在进入冬季之后,主动放弃了对察里津的围攻,退守齐姆良斯克一线。不过,在北线,德军则一直在围困着彼得格勒,在其他战线,基本上处于平静的对峙状态。在突厥斯坦,桑德斯将军所指挥的德、奥、意、高加索联军则越过里海,势不可挡地横扫整个中亚荒原,在这个冬天已经推进到咸海以北的恩巴河一线,兵锋直指苏俄腹地的乌拉尔一线。

在春季过后,双方都开始了蓄谋已久的进攻,在伏尔加河下游,轴心国联军继续向察里津推进,但在乌克兰东部,苏军从德奥两军防线的结合部突然发动进攻,一举收复被奥军占领的别尔哥罗德,打了德奥联军一个措手不急。

德奥两军总参谋部经过紧急协商,决定组成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乌克兰东南地区的轴心国兵力,并任命德军南方集群总司令布克元帅出任联军总司令,其下辖的联军东南乌克兰集团包括德军第1、第5装甲集团军,第2、第6、第12和第17集团军,奥匈第2匈牙利集团军、第6波希米亚集团军和第9加利西亚集团军,另外还包括乌克兰第3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顿河第2集团军等总兵力大约为110万人。

在布克元帅接到任命后,即开始调集兵力,积极准备对别尔哥罗德甚至是整个顿河上游地区的反击作战。

春夏之交季节的雨水伴随着阵阵狂风洒落在了广袤的东乌克兰平原上,天空中不时划过一道明亮的闪电,浓重的乌云笼罩着天地,预示着另外一场暴雨的来临。在风雨中,一列拖着数十节车厢的运兵列车喷吐着白色的烟雾,在这片平原上飞驰,时不时地发出阵阵汽笛声。在铁路线两旁。不时能看到满载着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等重型装备的军列在临时轨道上待命,在一些小站上,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

这列火车的车头和煤车后和车尾,是两节武装防空车厢。里面坐着全副武装的奥匈士兵,在每节车厢上还安装有一门双管20毫米伊斯莱亚防空火炮和两挺高射机枪。现在离前线越来越近,虽然在战场上德奥航空兵占据着绝对优势,但百密一疏,还是时不时会有苏俄空军的伊尔式攻击机突破德奥联军的空中防线。对后方的运输车队进行轰炸。

几个小时之后,列车驶入哈尔科夫郊外森林里的一座小站,这列火车开始减速了,刹车闸瓦尖利地与车轮发出摩擦声,车身也剧烈地抖动起来,列车的速度般慢行起来。列车在岔入另一条路线后大约继续行驶了5 分钟后完全停了下来,缓缓地停在了一个宽敞而又很长的站台边上。

士兵们从火车上下来,整个站台上到处挤满了忙碌的人群,到处是全副武装的士兵。抵达这里的士兵们被宪兵按照部队编制喊出来,列队到大食堂里领取食物和饮料。其后步行离开了车站。此时,车站外面的天气已经变得十分炎热,车站四周有许多闲散的俄国人、乌克兰人,他们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新来的奥匈士兵,如同观看动物园里的猴子。

这些刚从林堡新兵训练营出来的新兵背着沉重的背包,在宪兵的指挥下,出了镇子,登上了在镇外等候的军车,被送往拉于哈尔科夫南部科罗恰河沿岸的奥匈第27机械化步兵师驻地。奥匈陆军第27师的荣誉称号是“加利西亚师”,是一战时期的功勋部队。也是奥匈陆军中第一批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的部队之一,属于奥匈陆军中的精锐。不过,这支部队在去年的作战中也损失惨重,减员超过了三分之一。在别尔哥罗德战役之后,被迫撤回到第二线进行休整和补充。

新兵们将在这里接受一个多月的严酷战前训练,然后就会被派往前线。

奥匈陆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编制与德军稍有不同,奥匈装甲兵理论受埃曼希博格将军的影响较深,而德国装甲部队的编制则深受古德里安、布伦堡和弗里茨等人的影响,所有的装甲部队组成装甲集团军进行大规模地运用。但却削弱了步兵师的攻防能力。

而埃希曼博格却极为重视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用,主张在步兵部队里也应当配备一支数量相当的坦克部队,在进攻时担任突击力量,在防御时用于重点消灭敌人的突击兵力并快速增援和堵住被突破的防线缺口。

受财力和工业生产能力的限制,奥匈仅编成了三个三团九营制装备有416辆坦克的重型装甲师,其后编制而成的装甲师则由一个三营制的坦克团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团所编成的轻装甲师,这样每年装甲师装备有212辆坦克。

与德军不同的是,奥匈陆军装甲部队的最大编制就是装甲师,而且装甲师一般配属于各集团军使用,另外,奥匈所有的机械化步兵师都编制有一个装备有78辆坦克的独立坦克营,拥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在这个世界,苏俄受到了很大的消弱,而且由于奥匈帝国依然存在,德奥同盟本身在工业能力上具有与美国相抗衡的实力,到1943年,德国每年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3900万吨,而奥匈的钢铁产量也超过了2500万吨,是苏俄的三倍。不过,德奥两国由于要兼顾海军的发展,而苏军则专注于陆军装备,双方在坦克装备数量方面相差无几,甚至苏军所装备的火炮数量反而比德奥方面要多出近三分之一。

但在空中力量方面,苏军则被全面压制,这也是苏军在战场上一直处于被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坦克性能、质量和战术等方面,苏军也完全处于下风。

现在,布克元帅的手上已经聚集了3200多辆坦克和110万大军,正准备在顿河上游一线大干一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