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双鹰旗下 > 二九、海军竞赛

双鹰旗下 二九、海军竞赛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3: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与李海顿在奥匈海军建设中混得风生水起正好相反,他在德国海军中推行自己的造舰理念时受到的更多的是阻碍和冷遇。

提尔皮茨对李海顿就德国海军的建设问题不断进行干涉十分反感,甚至可以说是妒恨。虽然那家伙是皇亲国戚,还是第二帝国海军的名誉元帅,但他毕竟是个奥地利人。一个外国人动不动就对德意志帝国的海军计划横加干涉,还动不动就搬出那位自以为很精通海军的外行皇帝来。这一切都令人感到愤慨。

而且,他还不得不把一艘“沙恩霍斯特”级装甲舰的建造工程交给了那个人名下的北海造船厂去施工,这是对那个他所竭力反对的设计方案的奖励。

1908年1月21日,奥匈帝国第一艘战列舰“拉德茨基”号舾装完成,由于加装了锅炉和加强了舯部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但它的航速依然达到了26.5节,因而最终建成时它的排水量增加到了22300吨,而不是官方数据所显示的21000吨,这使得这级装备了305毫米主炮的战舰表现要比人们意想中强大许多。

奥匈帝国海军所建造的“皇帝”级装甲巡洋舰影响到了德国人的设计,在奥匈海军开始建造后不久,德国海军就得到了这级“所谓的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图纸。作为同以德语为官方语言的盟友,两国的海军在技术交流方面十分频繁,奥匈帝国在建造设计时得到过德国同行的许多指点和有益的建议,也差不多得到了德国人所有的战舰设计图纸。

同样,奥匈海军设计师们自然也有让德国人借鉴之处,不过最初,还是奥匈帝国方面得到的帮助要多一些。不过现在,反而是奥匈帝国的设计师们走在了德国同胞的前方,这虽然令人感觉有些不快,但海军方面的交流依然密切,犹如一家。

奥匈帝国在炮塔设计,战舰线形优化和动力布置方面要领先于德国同行,而德国人在结构设计,隔舱和装甲布置等方面一直比奥匈帝国的军舰设计师们要强。

在得到“拉德茨基”级战列舰的设计图后,在德皇的干预下,德国海军装备部门总监赫尔林根中将立即决定按照奥匈帝国海军的设计方案对最新建造的“德意志”级战列舰进行重新设计,但遭到提尔皮茨上将的反对。小心翼翼的德意志帝国海军总司令此时已经开始变得十分保守,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没有绝对的把握就尽量排斥。

赫尔林根中将却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原则,两人的官司又打到了威廉二世面前,德国皇帝在看过报告后站在了他的造舰总监一边。最后提尔皮茨同意进行重新设计,由于他的拖延,德意志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被推后。

英国人无畏舰开工建造之后,李海顿就通过在伦敦的间谍搞到了这级战列舰的大概布局方式,一艘排水量在20000吨左右的大型战舰建造工作根本无法做到完全保密。在奥德海军情报交换时,这份情报也被放到了提尔皮茨的办公桌上。

提尔皮茨终于同意按照赫尔林根的设计开工建造新一级的“德意志”级战列舰,但还是不同意装备燃油锅炉。

其实他的担心确实毫无必要,李海顿之前已经和他争论过了。早在1903年,德国人就建立了一座大型的低温煤干馏工厂,为化学工厂提供原料,低温煤干馏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在战争中足以为德意志帝国第年提供200万到300万吨的煤化油。

当然,煤化油的生产成本大约是石油价格的两倍,可是在战争进行期间,谁还会真的去在乎成本问题。

德国人的无畏舰建造虽然比英国稍晚一些,但却比另一时空时提早了近两年,德国海军则不用经历两年的主力舰建造空白期,其规模将会更加接近大英帝国的水平。

奥匈帝国海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合作另一个重要的项目是潜艇和鱼雷,总部设在阜姆的“白头”公司是世界是最早制造鱼雷和最大的鱼雷供应商,而德国海军在制造鱼雷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德意志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电动鱼雷的国家,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就一直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另外,伊斯莱亚造船厂和克虏伯旗下的日尔曼尼亚造船厂在潜艇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两家造船厂都在1906年左右研制成功了第一艘实用型军用潜艇,这种装备了三座鱼雷发射管的潜艇虽然只有240多吨,装备也很简陋,但已经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不过,潜艇在两国海军中的境遇却皆然不同,在李海顿的大力支持下,奥匈海军已经装备了大约12艘试验型潜艇,而在德国,由于提尔皮茨的阻挠,只建造了四艘潜艇。由于技术共享的原因,德国人在潜艇方面的技术进步倒也一直能跟上奥匈海军的步伐。

但这一切都让李海顿感到很愤怒,他好心好意地帮助德国人在加强他们的舰队,结果却被排除在了利润丰厚了战舰建造工程之外。

他甚至有宰了那老家伙的冲动。

这个时空中由于李海顿的推动,英德之间的无畏舰建造竞赛比原来的历史上要提前了一些,而且也激烈得多。1909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五艘“德意志”级战列舰陆续下水令正沉浸在建成“无畏”号和三艘“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喜悦中的大英帝国海军如同遭受了当头一棒,急了眼的英国人在开工了三艘“无畏”号的改进型“柏勒洛丰”级的建造工程之后,又追加了三艘“圣.文森特”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

英国人在这两级战列舰上依旧采用了“无畏”号上的主炮布局,只不过稍稍增加了排水量用以加强防护而已。

1909年,奥匈帝国海军在完成了四艘“拉德茨基”级战列舰之后,又通过了新的海军扩充预算,开始建造新一级的四艘战列舰。新一级的战列舰采用了德国人“恺撒”级的舰体结构,但已经退休的波佩尔上将和刚刚升任海军造舰总监的罗茨纳少将采用了一种大胆而激进的新设计――军舰上装备了四座三联装的330毫米主炮塔。

三联装主炮在“拉德茨基”级上就已经装备,但考虑到舰体的平衡,只装备了两座三联装主炮塔。但这次两位设计师显得更为激进,李海顿对此稍有不满,因为这么做虽然加强了火力,但势必会削弱舰体的防护,但费迪面大公却支持这种方案。

面对奥匈帝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实力,法国人和意大利人自然也无法坦然面对。法国人放弃了他们愚蠢的“绿水海军”学说,在1907年开工建造了六艘“丹东”级无畏舰。由于李海顿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无畏舰竞赛比另一时空中要早了两年,法国海军幸运地搭上了首班车。而意大利人的反应则要迟缓得多,只是在1908年开工建造了他们的第一艘无畏舰“但丁”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