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双鹰旗下 > 八五、比萨拉比亚(三)

双鹰旗下 八五、比萨拉比亚(三)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3: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反攻开始了。

1916年6月17日,奥匈罗马尼亚方面军第3集团军和罗马尼亚集团军从加拉茨首先发起进攻,其后第6集团军在德兰西瓦尼亚、第4集团军在布科维纳也展开全线攻击。第11集团军则作为战略预备队集结在雅西一带。

奥匈第14军在卡胡尔一带渡过普鲁特河,在乌克兰索契第1军的配合下,向摩尔达维亚首府基希纳乌推进。

加利西亚第3枪骑兵师在莱奥瓦附近开始渡河,多瑙河舰队派出了四艘炮艇负责掩护部队过河。水流湍急的普鲁特河上,这些炮艇后面拖着几艘驳船,然后把士兵和装备运到对面的码头登岸。

部队在莱奥瓦集结,然后补充弹药,每个士兵是120发子弹和4颗手榴弹。

野战炊士车开了过来,士兵们盛满了饭,蹲在地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配属于第3集团军的第2装甲旅和第3枪骑兵师一起行动,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乌克兰第1猎兵师。为了表彰这个师在巴尔喀阡保卫战时的英勇和鼓舞乌克兰人的干劲,他们的军旗上写着“乌克兰雄狮”。

俄国人把主要的兵力都投入到了布列斯特-沃伦一线上,在摩尔达维亚和加利西亚一线现在只有3个集团军,兵力显得不足。在奥匈军发起反攻后,即开始后撤,只是利用哥萨克骑兵部队,不断进行频繁的骚扰,以迟滞奥匈方面的进军速度。

第14军在攻克奇米什利亚后,俄国人放弃了比萨拉比亚,在德涅斯特河左岸摆开阵势,构筑起坚固的防线,双方的后续部队向着河岸一带集结,都在准备着一场大战。

不过,在乌克兰的作战计划随即被取消了。

在德国从西线抽调回三个集团军回援东普鲁士后,德奥联军协力解除了俄军对布列斯特要塞的包围,俄国人的进攻被迫停止。但幸存的德第8集团军也损失巨大,现在他们只剩下了11万人,不到年初时的一半。

鲁登道夫主张继续在东线展开反击,而李海顿却主张暂时休整。他知道俄国人在明年初就会演变出一场大的动乱,反而不愿意在东线消耗宝贵的兵力。没有了奥地利人的支持,德国人也无法自己行动,而鲁登道夫已经决定在西线采取守势,现在,陆地上反而平静了下来。

奥地利人与土耳其人矛盾重重,土耳其人想收回罗得岛,而李海顿根本不会答应,这是奥匈帝国从意大利人手上得到的补偿,开什么玩笑。

于是,奥匈舰队干脆离开了君士坦丁堡,驻扎到了罗得岛,并以此为海军基地,紧扼着海琴海的出海口。

索罗钦倒是制定了一个可行的作战计划:驶出达达尼尔海峡,到巴勒斯坦海岸,去袭击那里的英国舰队。

黎凡特现在已经陷入到英国和法国的手中,在英国人的煽动下,阿拉伯人所在的地区暴乱频起,整个小亚细亚半岛几乎都已经落入到英军的手中。在美索不达米亚,英军沿着称底格里斯河一路进军,直逼奥斯曼帝国腹地,并一直通过波斯为外高加索地区的俄军提供着军事援助。

陆军方面如果得不到德国的增援,土耳其军队无论如果也不可能击败英军或是俄军,但在黎凡特地区,海军还是大有可为,特别是目前英国地中海舰队受到极大削弱的情况下。

这有助于杰马尔与恩维尔之间的权力之争。

索罗钦的舰队对贝鲁特和特拉维夫港进行的两次袭击卓有成效,击沉了英国人四艘浅水炮舰和两艘驱逐舰。

在失去制海权后,英国人无奈地撤出了在黎凡特的军队,把主要的主意力都集中在了保卫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区一线上。不过,到目前为止,在北非的德奥联军似乎把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殖民地方向。

这让英国人目前能稍稍松了口气。

北非还是土耳其?李海顿在权衡着目前的两个战役方向。波斯湾的石油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但如果帮奥斯曼人赶走了英国人和平息了阿拉伯人的叛乱,他们最终会把自己赶走怎么办?

一个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绝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虽然德国人想把那里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但那是德国人的事,和奥匈帝国无关。

这需要一个协议,当奥斯曼人决定放弃这块土地的时候。

接手意大利人的殖民地,然后与英国人作战,看样子不错。

这也是李海顿最想做的事,问题是需要有德国人的支持,一个奥匈集团军是不足以支撑整个北非战场的,而且后勤保障是个大问题。

如果再有一个德国集团军的支持,李海顿绝对有把握将英国人赶出埃及。真正的利益在东方。广阔的印度洋啊,你将从英国人手里失去,落入奥地利人的怀抱。这需要和鲁登道夫一起制订一个计划,当然还要给威廉足够的好处才能打动他。

但是,绝不允许有任何失误,任何一次失败都有可能让这个帝国崩溃。

李海顿赶到了德军总参谋部,与鲁登道夫商议联合在北非采取行动的计划,这里出现了一个意外。

他应德皇的邀请赶到吕贝克去参加“梅克伦堡”号战列舰的首次海试仪式。

初夏时节温暖的阳光始终让人有种慵懒的感觉,远离战场的梅克伦堡湾丝毫感受不到任何战争的气息,平静的港湾里停泊着大大小小十余艘舰艇。易北河造船厂干净整洁的舾装码头上依然可以看到工人和水手们忙碌的身影。那些身穿深蓝色海军服、身背长枪在码头上巡逻的海军士兵们才让人们意识到现在属于战争时期。

在简短的仪式后,已经完成了舾装的德国海军“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5号舰“梅克伦堡”号悄然开始了它的第一次海上测试。

由于李海顿的建议,除了“巴伐利亚”号,这级德国主力舰的海试都没有进行什么大张旗鼓的宣传。

在1916年1月,保守的波尔上将因病辞去了德国海军总参谋长的职务,斯佩上将成了总参谋长,而原来的第二战列舰队司令舍尔上将升任公海舰队司令,希佩尔中将出任公海舰队参谋长兼巡洋舰队司令。现在,德国海军终于掌握到了三个不安份的人手里。

李海顿和德国皇帝在海军大臣英格诺尔元帅、海军总参谋长斯佩上将和公海舰队司令舍尔上将的陪同下,在基尔海军基地乘坐“罗斯托克”号轻巡洋舰也在半夜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坐海军基地。

他们将在海上与“梅克伦堡”号进行会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