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双鹰旗下 > 八三、比萨拉比亚(一)

双鹰旗下 八三、比萨拉比亚(一)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3: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加利西亚第三枪骑兵射手师结束了在意大利战役后一个月的休假,奉命在克拉科夫火车站集中。

加利西亚下士拉科夫斯基告别亲人,乘火车从切钦赶到了克拉科夫。下了车,他马上向着挂着一副醒目的大牌子的士兵报到处跑去,他的休假证必须在午夜到来之前盖上章,这样他才不会因为迟到而遭受处罚。

一大堆士兵把报到处围的水泄不通,不过一长排桌子后面有十几个士官在盖章,排了不到十分钟的队拉科夫斯基就办好了手续。

“三团在第5区,下士!免费的餐票在团里领取,火车晚上就会出发。”那位士官好心地提醒道。

所谓的第5区是在车站外面广场上画出的区域,拉科夫斯基走出了露着红色砖墙的车站,来到了广场。那里已经站满了从各地返回的士兵,军官们正在整理着自己这些正乱哄哄喧哗的手下。

“嗨,拉科夫!”利扎科夫在向他招着手,拉科夫斯基穿过人群回到了自己的连队。

“我的天,你怎么还没当逃兵?”利扎科夫笑着说道。

“不是因为你还没走吗,我舍不得把你独自丢下。”拉科夫斯基也笑着回答。

这时米丘克也从处面挤了回来,“喂,伙计们,我们这是又要去痛打俄国人吗?”

“这可不是时候,等我们到了前线,俄国的大雪可能都埋过了膝盖。”拉科夫斯基一本正经地说道。

这时军士长瓦卢齐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沓饭票,“全连的人到我这领饭票,快点,晚上7点的火车。”他在大声喊着,但很快就被自己的士兵们给淹没了。

吃完了饭,7连的一大群士兵在沿着车站木质的通道来到了站台,他们被分在了第13号车厢,“13?这可不是个吉利的数字。”班长希伦维茨中士在嘴里嘀咕着。这是一节运货的铁皮车厢,没有坐位,地下铺着麦草。士兵们没有抱怨,这里可比潮湿阴冷的战壕里条件要好多了,大家在麦草上坐下或是躺着,尽情地开着玩笑。

外面的天快黑了,车厢里只有两个小窗口,只有一盏挂在厢壁上了马灯发着昏黄的灯光。当士兵们都上车后,只听咣当一声,车厢门被合上了,然后就是拧铁丝的声音。

“喂,你们不要把门拧上,遇到情况时我们都会变成待宰的羔羊。”站在门旁边的塞诺克向外面大声喊道。

“没办法,奉命行事。”外面的人说道,随后不管他们再喊什么就走开了。

火车开了,感觉到车身在震动,但什么也看不到,车轮和钢轨之间发出有节奏的撞击声。“我怎么感觉火车是在往南开?”有人喊道。

“谁知道火车是怎么拐弯的,反正我每次坐火车都会迷失方向!”有人在高声回答,立刻引起一阵哄笑,谁也没有在意。

外面的天早就亮了,阳光透过车厢上部那两个小窗口照进了车厢。车厢里没有厕所,只有两只大铁桶用来方便,整个车厢里面充满了难闻的屎尿混合的气味。现在大家饥肠辘辘,只盼望列车能够停下来,好下车吃上点东西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终于,列车缓缓地停了下来,外面传来铁丝拧动的声音。接着,咣当哗啦啦的声音响过,车门外拉开了,士兵们都急不可奈地跳下车来,活动着手脚。外面的气温很暖和,比加利西亚显得暖和,几辆野战炊事车停在站台上,士兵们按连队在排队等着打饭。

拉科夫斯基注意到车站站牌上写着“马里波尔”,这是哪里?

这时普莱茨中尉正好从身边走过,于是他喊道:“排长,这是哪里?”

“马里波尔。”普莱茨中尉回答。

跟废话一样,难道我自己不认字?拉科夫斯基只好又喊:“马里波尔是在哪儿?”

这时中尉停下了脚步,稍微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罗马尼亚。”

“天呐,我们怎么到了这?”希伦维茨中士在嘴里低呼了一句。

“谁知道呢。”中尉耸了耸肩,走向了车站里的军官餐厅。

饭盒里是一份面条,上面浇了用马铃薯、蔬菜、葡萄干和肉混合的汤汁,这些东西很快就进到了肚子里,随后每个士兵又领到了一份飘着难闻气味的燕麦粥。这些食物并不能满足士兵们的胃口,大伙只好又去水槽那里接了些凉水喝进了肚子里。

现在差不多了。

士兵们又被赶进了货车车厢,车门被关上,但这回外面没有听到拧铁丝的声音。看样子,斯洛文尼亚人还是比加利西亚人显得更善解人意一些。

列车继续向东行驶着。

到了晚上时,火车抵达了加拉茨,一个座落在锡雷特河北岸的罗马尼亚城市。

士兵们下了车,然后列队,现在到了城市了,好歹也要作出点样子给罗马尼亚人民看看。车站的广场外面,停了一排排的军用卡车,然后这些卡车拉着拉科夫斯基他们出了车站,穿过一条条街道。

这是1916年的春天,奥匈第3集团军再次被部署到了东线战场。

经过一个冬天的重新整备,俄国人又恢复了一定的元气。

3月中旬,俄军分为北线、中线和南线三个重兵集团向德奥联军所把守的1200多公里的漫长防线上发起进攻。奥匈军队在皇储的指示下,一面抵抗,一面后退,一直从南布格河一线退至德涅斯特河至普鲁特河一线,并沿着两条大河构筑了坚固的防线。

他的意思是利用俄军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况,再消耗完俄军的物资后再发起反击。

反正就是不给俄国人突破的机会。

在摩尔达维亚一线,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安静,俄国人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了西乌克兰。奥匈方面不愿独力面对俄国人的进攻,放弃了去年取得的所有战果,节节后退。

在1915年10月,艾利莫尔将军指挥着奥匈第2集团军甚至打到了基辅郊外,而现在,人们期盼中的东线胜利似乎再一次渐渐远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