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双鹰旗下 > 七九、的黎波里

双鹰旗下 七九、的黎波里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3: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俄国人就象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在1915年夏天,它几乎面临着崩溃,剩余不多的兵力已经不足以维持战线,只能一路后退,以空间换取时间。

但俄国冬季的严寒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他们,每当冬天来临之时,他们又一次得到了喘息之机。将近半年的“冬歇期”,来自美、日、英、法等国的军火和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入俄国,经过半年的重整装备和人员补充,他们再次恢复了军力。

在1915年连续遭受了一系列惨重失败的俄国,经过自己动员再加上协约国提供的物资,

在春天来临之时,他们又在东线组织起了近二百七十万的大军。而法尔肯海因为了发动一场毫无意义的凡尔登战役,从东线抽调了第4、第9和第10三个集团军返回西线,德国现在在东线又只剩下了三个集团军。

南侧的马肯森集团被抽调到了斯卢奇河一线,用来填补因第9和第10集团军被抽走所留下来的空档。现在整个南布格河到罗马尼亚一线,就只剩下了奥匈军队在独立对抗俄军的进攻。勃鲁希洛夫指挥的俄军南线集团一百多万大军正在敖德萨集中,看来他很快就会发起新的反攻。

李海顿很无奈,他本来是计划在北非和土耳其方向投入三个集团军的兵力,以便把英国人赶出北非和小亚细亚半岛。那样的话,他就打开了通往印度洋的通路,而在那里,现在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奥匈海军的驰骋。

现在一切都报废了,他不得不在巴尔干和亚平宁一线抽调三个集团军填补到东线,甚至还加上了保加利亚第一集团军。罗马尼亚军队绝对不可靠,只能在二线充当后勤部队,而且他们现在也只剩下了二十万人。李海顿解散了大部分因动员而组建起来的罗马尼亚军队,他需要这些人回去给自己种粮食。

奥匈军第3、5、6集团军又被迫返回了东线,现在东线的奥军组成了两大作战集团:艾尔莫利上将指挥的西线集团和博洛耶维奇上将指挥的东线集团。

现在李海顿手上能用的机动部队只剩下第7集团军的一部分,他们还要留下部分部队守卫马耳他和继续围困瓦莱塔。当然,他还有海军。

出身于海军陆战队的霍瓦尔德中将奉命率领由第7集团军中的一部分部队和一些补充部队组成的第13集团军进入北非。这支部队包括蒂罗尔第2射手师,克罗地亚第7、第11步兵师和达尔马提亚第5师,另外还有第21步兵师。除了第21步兵师之外,其它都是由地方守备部队升级而来的杂牌部队。

先期进入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海军陆战队第1和第4师也将归到在他的指挥之下。

这样,他的手上就有了近14万部队。

可是,这么一点兵力要在北非广阔的土地上进行两面作战,还远远不够。

自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七日起,奥匈帝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4师分别在的黎波里、班加西登陆,驻扎在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意大利军队并没有抵抗,奥匈军队轻易地就在北非获得了一大片控制地。

清晨的北非海岸依旧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之中,在雾气迷蒙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艘军舰灰色的身影随着海浪微微起伏着。的黎波里塔尼亚的码头上,数千睡意朦胧的阿拉伯劳工在懒洋洋地从货轮上往下搬运着物资,一些很显然是监工的人员在大声呵斥着那些偷懒的劳工,但实际状况证明,他们的效果几乎等于零。

梅尔津中校从“射手星”号驱逐舰上换乘一艘土黄色的交通艇,向码头驶来。他是名陆军军官,乘坐“射手星”号在海上颠簸了一夜,这才赶到昔兰尼加,到现在都还感到头脑发晕。

他不明白为什么帝国的军队非要到非洲来打仗。

对于一个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奥匈帝国的军人而言,非洲的土地显得十分陌生。奥匈帝国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海外殖民地,德国人倒还有一些。他对非洲的映象都是从书本上看来的,南非有黄金和钻石,这会令人心动,而中非给人的概念就是热带草原、非洲土著的黑人和狮子、大象。但北非有什么?除了沙漠还是沙漠,哦,还有一些骑着骆驼的柏柏尔人,他看不出来帝国的军队将要占领的这一大片炎热和贫瘠的沙漠有什么用处。

的黎波里港是从突出的海岸上向海中伸出一条狭长的岬角而形成的天然半封闭状的港湾,港口面积不小,但却很落后。意大利人在占领这里之后,曾设想着把港口扩大,但只修建了一座混凝土码头后,战争就爆发了。

现在,这里归奥匈帝国所有。

港口里挤着不少来自帝国的运输船,也有几艘挂着意大利旗帜的货船。意大利虽然投降,但它的国家还保留着,伊斯特里亚皇储宣称哈布斯堡家族无意恢复旧日对意大利的统治,也无意侵占意大利的领土,但殖民地除外。

意大利人为数不多的殖民地被当作战争赔偿完整地移交给了维也纳,除了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兰。

现在它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尽管被解除了武装。

目前港口正在加紧扩建当中,再加上往北非运送的战争物资,整个港口人声喧闹,起重机在嘎嘎作响,一派繁忙。

交通艇停靠在了一座木质的码头旁,缆绳被系在了码头上的木桩上,梅尔津中校和二十多个军官顺着刚搭好的跳板上了码头。

两辆伊斯莱亚小汽车和一辆斯太尔卡车停在码头,拉着这些人前往的黎波里市内的奥匈北非军团司令部。沿途的风光充满了一种异国情调,黄土垒成了房子,偶尔会有一些用大理石或是石灰岩砌成的建筑,教堂或是清真寺,它们的风格与维也纳、的里雅斯特或是萨格勒布迥然不同。黄土的街道两旁种植着一些高大的棕榈树和橄榄树,还有一些棕色皮肤的柏柏尔土著,一切都带给人一种莫名的新鲜感。

这里就是非洲,而且他们将会为了这里去战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