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双鹰旗下 > 五六、自食恶果

双鹰旗下 五六、自食恶果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3: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法尔肯海因被迫辞去了陆军大臣一职,而且被迫从西线抽调了第4集团军进行回防,但他还继续担任着德军总参谋长。德国东线总司令兴登堡现在手上终于拥有了五个集团军,110万的总兵力已经足以单独对抗俄国人的进攻了。

但奥匈人允诺的反击却迟迟不见,反而在俄第3、8和新组建的第13集团军的步步紧逼下连连后退,固守于喀尔巴阡山的各个要隘。

李海顿只注意到了与德军总参谋部之间的争斗了,却没注意到奥军的后退和俄军节节胜利所引发出来的后果。

罗马尼亚人最终选择了站在了同盟国的对立一面,4月18日,向奥匈帝国宣战。在南方,意大利人也禁不住**,在英国人承诺在战后将蒂罗尔,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甚至是阿尔巴尼亚划给他们之后,也与英国人缔结了协约。

有大量情报表明,意大利人很快也要向奥匈宣战。

李海顿在与法尔肯海因为首的德军总参谋部的争斗中占了上风,但却把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推到了敌人的位置上。

这次他是自食恶果。

作为首要敌人的塞尔维亚长久地屹立在巴尔干,数万英法援军也在萨洛尼卡开始登陆和聚集。丘吉尔执意地发动了达达尼尔攻势和英法联军在加利波利半岛成功登陆更是让人觉得同盟国前途黯淡。而在东线,俄国人长驱直入,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更是加深了这种认识。

孱弱的土耳其人马上要完了,大多数人是这么认为的。屡战屡败的奥斯曼帝**队绝对不会抵挡得住英法联军和俄国人的夹攻,而俄国人的节节胜利更是让人看到了协约国取胜的曙光。德国人在开战后一直试图和土耳其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通过接纳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把土耳其牢牢控制在手,打开通向东方的道路。

但愚蠢的德军总参谋部却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西线,不停地与法国人进行着大规模的消耗战,西线的人员和物资损耗是巨大的,差不多每年都有六十多万德**队被消耗在无休无止的战壕战之中。

罗马尼亚人最终决定站到协约国一方,他们渴望得到奥匈帝国手上的锡本布尔根(特兰西瓦尼亚)以及布科维纳,这是英国人许诺给他们的,而俄国人则在压力下同意在战后归还在1878年俄土战争后从罗马尼亚人手上骗去了比萨拉比亚。

要知道整个特兰西瓦尼亚和现在的罗马尼亚的面积是一样大,这样罗马尼亚人的国土就能扩展一半。

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大罗马尼亚,始终是布加勒斯特的执政者们心中的理想。

罗马尼亚利用1912年巴尔干战争的危机,从保加利亚人手上夺得了多布罗加,他们对统治着锡本布尔根以及布科维纳的奥匈帝国成见颇深,现在还增添了对保加利亚人进行复仇的担心。

保加利亚选择加入同盟国也是让它选择加入到协约国的另一个因素。

在开战后,罗马尼亚人对于加入到同盟国还是协约国,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以马若雷斯科为首的罗马尼亚保守党倾向德国,但以新任首相布拉蒂亚诺为首的自由党倾向法国。官僚集团以外著名的政治家站在协约国一边的是塔凯・若内斯科,站在德国一边是卡尔普。

卡罗尔国王不但是亲德份子而且本身就是出身于霍亨佐家族的德国人,但王储阿帕伦特亲法,而其妻子是英国人。

在战争之前,卡罗尔国王曾与德奥之间缔结了秘密盟约,但在战争开始后,他又担心国家陷入到毁灭。虽然他不能履行曾经的协约,但他的影响还足以阻止罗马尼亚人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可是亲德的卡罗尔国王于1914年10月10日去世,这对于罗马尼亚国内的政治平衡造成致命的影响。此时,布加勒斯特政府里倾向于协约国方面的势力占据着绝对上风。

李海顿和康德拉为了意大利之事与德国人吵过好几架,法尔肯海因主张满足意大利人的愿望,将特兰托,南蒂罗尔,乌迪内让给意大利,还好他知趣没有提的里雅斯特。康德拉则反唇相讥,德国人如果把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给法国人那岂不天下太平?

在土地问题上,谁都不可能作出让步。

问题是意大利人却满怀野心。

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正式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协定,协议规定意大利参战的报酬不仅仅是上述地区,还包含伊斯特里亚半岛,达尔马提亚地区,发罗拉和德国人在非洲的几块殖民地。

贪婪的意大利人终于禁不住英国的**,悍然背弃昔日的盟约,反而在背后捅了一刀。

现在,整个的形势看起来马上就要崩溃。

失去了罗马尼亚的粮食和石油供应对于奥匈和德国的打击都是巨大的,罗马尼亚人正在进行动员,他们很快就会组织起一支五十万人的大军。虽然他们缺少装备,但确实是个巨大的威胁。

这些本来都是可以被争取到同盟国一边的。

但李海顿与法尔肯海因之间的争斗却毁了这一切,现在又新冒出来两个敌人。

虽然不很强大,却足以令人头疼。

这是个重大的失误,但现在已经无法弥补。

现在形势危急,康德拉请求李海顿从东北战线上抽调两个集团军,一个去加强意奥边境,一个去匈牙利的锡本布尔根,用于防备罗马尼亚人的进攻。

李海顿却不为所动。

现在没有办法,只是在奥地利抽调了一些三流的地方守备部队,匆匆忙忙地组建了只有不到8万人的第8集团军,被派到了蒂罗尔前线。

另外,匈牙利地方防卫军也被紧急扩充,组建成第10、11集团军,这两个以中年人构成的兵备集团军总兵力只有30万人,但他们却需要应付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喀尔巴阡一线的俄军和罗马尼亚人。

李海顿在紧急与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进行沟通,他在构想一个大的计划,但需要德国人的全力配合。

德军东线总指挥官兴登堡上将和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上将终于答应派出一位联络军官过来,与李海顿商量联合作战的问题。

但法尔肯海因却希望向奥匈军队里派出德**事参谋团,妄图控制奥匈军队。

很可笑,康德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