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七十一章 僧正齐己

狩宋 第七十一章 僧正齐己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施睿静笑道:“在下清贫,家里无余财,我的一双儿女还要送到蒙学,还望各位大人救济。”

施睿静是个狠人,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至少现在表现得是标准的张汤式人物。得到他好处得人很多,但是却没人敢上门道谢或者攀关系。因为只要敢这么干的人,全倒霉了。

李载仁也是一个穷书生,长期担任掌书记,以前还不得文献王喜欢,也没有什么钱财。

孙仲文想了想道:“这样,不如仓房牵一个头,募款后集中使用,也不限多少,做成名册,在各蒙学刻石纪功。比如西城倪家出资多,就写倪家。我们这些穷书生,一人捐一点,如果用在南城,就刻在南城。以此类推。”

高从谦点头道:“高家也不能都由舍人院出,不过高家可以由舍人院牵头。既然舍人院一直在管这件事,不如这事就交给舍人院。仓房管理国家财政,不宜与私财有牵连。”

“舍人院的门对外开着,这个也好。舍人院专门派人管这个事情,收到的钱怎么用,舍人院会张榜公布。”

高继冲笑着说。

“舍人院这几个月,也有了一些产业,收入尚可。所以按照规矩,该向仓房纳税就纳税。三爷爷说得对,公产和私产要分开。”

“王府所出,历来都是国库所出。哪有一个国家养不了国君的。”倪从进和孙仲文同时道。

孙仲文又补了一句:“这不合礼法。”

高继冲笑了:“我虽然小,但是还是知道一些事情,这些年,节度使府没用过国家的钱。高赖子的名声不好听,但是节度使府确实是靠各国的馈赠过活。孙监事不是刚刚从皇上那里带回来了丰厚的回礼?我还没去看呢。以前舍人院只管礼仪,迎来送往。现在总算有了产业,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至于国家的税赋,还是用在军需和建设。我看城池就不用修了,多修直道、蒙学和医馆。仓房也要多扶持一些产业。”

“城池不修,多修直道,敌军可直入荆南,恐怕不妥。”

“修了城池不是一样没有挡住敌军。敌军敢不敢攻打我们,还是要看军队强不强。”

高继冲带有了几分嘲笑。

“再说了,蜀国为什么不敢侵犯荆南,我看不过是有大汉在我们背后。没有大汉,我们打败了施州兵,也是不行的。”

几个人就都不说话了。

他们考虑的其实还是节度使府的产业也要征税的事情。

这意味着官员的产业同样要征税。这个官场隐形的福利,就被高继冲一句话就给取消了。

看着高从谦诡秘的笑容就知道,他肯定不会放过。

站在高继冲身后的王婉容也看出来,其实官员们更加重视的不是什么礼法问题,而是税法问题。于是低声和高继冲说了一句。

高继冲点点头道:“对了,这个商税一直没有一个定法,虽然说有十取一的说法,但是实际收税据说都是摊派?仓房有一个折子上写了来着。”

高从谦道:“确实只是摊派。”

“这摊派,就不是收税了。仓房准备一下,以舍人院产业为例,确定经营收入后,按照纯收入进行增税。这个法房、户房和商司也要配合,弄出一个核算和征税的条例。征税的时候,要把本钱除掉,不然那些小商户要赔本的。摊派不是办法,这衙役们徇私舞弊,欺压百姓的事情,就是因为这个而起的。有了条例,仓房可以按照条例收税,商司可以按照条例规范商家,法房可以按照条例拿人。”

——————————

龙兴寺,神龙元年,唐中宗即位,称天下中兴,命令在各州新建中兴寺和观。景龙元年改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再一次命令各郡设开元、龙兴二寺。每年国祭大典时,各地方官员在这两座寺院举行仪式。

江陵龙兴寺就是那个时候建造。一直以来,龙兴寺的主持都是各地方佛家的首领,也成为僧正。

齐己,益阳人,是大沩山寺一个佃户人家的儿子,本名胡得生。也就是依附于寺院得佃户,他读书识字都是跟着大沩山寺得僧人学的。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在牛背上用竹枝写诗,大沩山寺的僧人认为他是个奇才,所以强行给他剃度了。

天福年间,与司空图同院,很有名的诗人都官郎中郑谷住在袁州。刚刚成年的齐己就带着自己的诗前去拜访,得到了郑谷的赏识。后来郑谷为齐己的《咏梅》诗“昨夜数枝开”改为了“昨夜一枝开”。被齐己奉为一字师。

一字师佳话流传很广,齐己也因此而名闻湘楚。

齐己后来住在长沙道林寺,湖南幕府,也就是后来的天策学士中廖匡图、徐仲雅等人都号称能写诗。拓跋恒年纪最大,最稳重,而且也不是以诗为名,对齐己只是尊重而已。但是最年轻的徐仲雅当时只有十**岁,那是谁都瞧不起,见到马家的王公贵族,从来都是傲然而过。但是就是怕齐己,见到他就躲。

后来因为仰慕已经去了蜀地的贯休诗名。齐己准备也去蜀国。

贯休来江陵的时候,那时候的荆南节度使是成汭,也住在龙兴寺。因为贯休得罪了成汭,被赶出了荆南。这件事让武信王认为是个最大的错误。所以齐己来龙兴寺的时候,就被武信王留下了。

问题是武信王虽然对文人很尊重,但是他自己是个武将,不善于诗书,只是想把儿子们培养得至少知书达理。所以武信王得几个儿子取名叫做高从诲、高从让、高从谦等等。能够稍微懂一些诗文的也只有文献王高从诲。

贯休一直郁郁不欢,他写的渚宫莫问篇十五首,现在还在渚宫的诗廊里面。

以前渚宫是不对外开放的,现在渚宫和公园成了江陵两大游玩的地方。前者多半是文人骚客,后者就是普通市民而且大多是孩子。

后来秦王李从荣为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天下兵马大元帅时,密谋称帝,因为他一直与群臣不和,希望做出礼贤下士的样子以争取一点声望。所以把齐己传唤到了开封。齐己讥讽李从荣要看好自己要走的路,别在风口摔倒了。差一点被杀,逃回荆南,全靠武信王保他才留了一条性命。

这也是齐己一直留在荆南没走的原因。

高继冲到龙兴寺的时候,为了郑重,把孙仲文和吴夏,还有医学院的一位大夫都带上了。

吴夏其实很不愿意在此时抛头露面,但是钱湄实在是对这个人的窝囊样子很烦,强行把他赶了出来。

孙仲文虽然是孙光宪的弟弟,但是他对诗文也不精通,他通的是礼记。

倒是王婉容完全没有一丝顾虑,落落大方地就带着高继冲和孙萱到了龙兴寺。

龙兴寺,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的历史,还保留着盛唐时期的雍容华贵,里面松柏参天,清幽静雅。

只是因为裁撤僧众,显得有些冷清。

齐己确实病了,不是装病。小沙弥见到王府的小公子来了,都有些眼泪汪汪地把一行人带到齐己居住的禅房。

齐己瘦了很多,这让他脖子上瘤子显得更加硕大。

龙兴寺的知事僧、都监僧都到了,轻轻地唤醒齐己。

齐己坐起来,见到是高继冲带着一群人到了。连忙要下榻。

高继冲连忙拦住了,直接坐到了床头。

“大和尚,怎么就病了,我带了大夫给你看看。”高继冲还是没有架子,孙萱则好奇地看齐己脖子上的瘤子,她太小,对什么都感兴趣。

“人老了,自然病就多了。梁老都死了,我也到时候了。”齐己看着两个活泼的孩子,精神一下子好了起来。“因了,你去煮一点好茶过来招待各位施主。”

都监僧就答应着出去了。

齐己伸手让大夫诊脉。

一边和吴夏打招呼:“吴先生还是这么风华正茂。”

吴夏连忙弯腰到:“不敢,当年有些唐突,至今才觉得自己太浅薄。”

知事僧请他们都坐下了,只有王婉容站在床傍边。

“各位能来,战事应该有了一个结果。”齐己笑着问。

“是的,施州田行皋被围,粮草尽绝,延请蜀国武定军节度使高彦寿代为议和。战事虽没有完全停下来,但是结束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主上已经赶回监利,听说您病了,特请小公子前来探看。”孙仲文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