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丰收带来的动乱

狩宋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丰收带来的动乱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整整半年,这大概是高继冲一直留在旅顺时间最长的一年了。

渤海除了虚张声势,吓了辽国一下后,非常安静。

但是实际上,渤海再次耗空自己的积累,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和工程项目的开建,竟然慢慢地达到了七八十万人之多。渤海的“移民”和“徭役”不同,不是把老百姓召集过来就不管了,钱粮,各种物资保障,配套设施建设,都是紧跟在后面。

为了保障东丹郡新移民的安全,刚刚组训完毕的渤海师第四团也开赴东丹。

而乐浪守备团在完成了东部的剿匪任务之后,转移到了长白山一带,带方守备团扩充满编之后,也在悄悄往西移动。

江华岛的海军基地已经建成,军事学院把蓬莱训练营搬迁到了江华岛,改成了海军分校。

乐浪和带方的土地分配和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在军队的帮助下已经完成。大部分的世家和贵族都到了沿海的城市,要么想办法出走,要么经商。只有少量已经没落了的世家愿意和奴仆一起共享土地资源和共同劳动。

海军战舰上只有很少的陆战队员,总人数减少了半数以上,就是旅顺级的战舰,算上陆战队员也不过六百多人,出海作战的人员减少到了一万五千人左右。其它的人员全部在军港里面完成基地守卫和后勤维护保养的工作。

海军的舰队收缩后,只在伊予港维持一只分舰队的力量,其他的三只分舰队回到了济州,海宁和大连港。海军上岸计划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地方实在人才缺乏。基地所处的县,现在都是海军战士暂时维持着。

好在各地的中学都有了学生,大学生也有万人之多。金德、复州、登州、定远和济州都有条件筹建大学了。

渤海统辖的五个郡总人口数据来来去去,不算四国和琉球,总算超过了一千万。问题就在于男女劳动力居然不到三分之二,也就是说三百多万孩子和不到十六岁的学生压在总理府的头上。还有快要到十万的军人,以及五六万完全需要政府供养的公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现在再加上七八十万的移民和筑路劳工,如果不是大部分政府公务人员的家庭都分配了土地和家庭成员拥有其它工作,总理府无论如何也自支撑不下来。

接受淮南如此多的妇孺。对于总理府实在是很重的一个担子。

好事当然有的,夏天的时候,夏粮获得丰收,其中就有土豆很大的功劳。不过由于渤海的粮食种植坚持了多品种,所以收获季节各不相同。加上旺盛的需求,对粮食价格的冲击并不明显。

大周和南唐,虽然阴雨绵绵和战乱的影响,粮食仍然获得了丰收,粮食价格大跌。因为他们人口增加的量很小,需求小不说,还因为世家和商人把这种需求进行扭曲了。如此众多的土豆和红薯,收购、储藏、加工都是问题。毫无计划,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而疯狂开垦和种植,导致增产的粮食成了祸害了。

孙睿永不得不放开了山东边境的粮食交易。同时因为粮食过剩。有号召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棉花种植面积。因为利益驱使,一些产量较低的农作被老百姓放弃了。朝廷也支持这种行为,因为好规划,好进行产业布局啊。

大周的粮食作物被确定为玉米,土豆,红薯,黄豆,稻谷五大类。油料作物确定为油菜,胡麻和棉花。同时棉花也作为丝织品的替代品。桑麻种植数量也在缩水。

类似的情况。南唐也在发生。

不管怎么样,大周开放了与渤海的粮食交易,让总理府大松了一口气。

夏粮的丰收不仅对渤海有好处,对于大周和南唐来说。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对弥补战争创伤非常有利。实际上,大周除了湖南损失比较大以外,其它的地方代价极小。南唐不管是灭吴越,还是南昌防御战,都损失惨重。加上朝廷严重的内耗,恢复起来要缓慢得多。

只是大周,太子柴宗谊无心军事,跟着范质李谷等人熟悉政务倒是有些起色。而柴荣现在正在疗伤,身体上的伤和失去爱人的心灵上的伤。所以本无大碍的大周军队,并没有多少动作。

也许是柴荣的心已经乱了,所以他把高保融调入河东,协助折家和杨继业稳定地方,因为这两位都是战将,不是施政人才。而把赵匡胤留在的江陵,并把潘美,赵普等人留在了那里。

南唐,他还是要打的,如果符皇后不亡,柴荣的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蜀国,但是现在不会有第二个目标了,南唐不打也得打。

辽国,现在心惊肉跳,因为新种子的巨大威力,自己国内还没有大的显现,而在大周,已经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

辽国的商人千方百计地想要获取大周已经泛滥成灾的种苗,为了让这些种苗回国。精锐的皮室军和符彦卿的青州军已经多次交锋,符彦卿也知道种子的重要性,完全封住辽国,不让辽国得到种苗是不太可能,但是减少进入辽国的种苗数量,拖延大规模种植的时间却是做得到的。

一场粮种争夺战在沧州和黄河沿线展开,被杀的都是商队和暗通辽国的世家。一些世家控制的区域,为了避免灭门之灾,干脆召集私兵,勾结辽军对抗青州兵。开始只是小打小闹,最后仗越打越打。禁军不得不北调,张永德赶赴了河北地区。

七月,黄河大水,不过除了开封等地稍有影响以外,并无大患。

而慑与大周的军威,定难节度使,银州刺史,青唐羌两大部族,归义军节度使都派使者进京朝贡。他们组建了联军在西北牵制辽军,希望得到和渤海王相同的待遇。

柴荣很大方地给了他们这个待遇,表示朝廷不在派官员到哪里任职,允许他们自己任命地方官员,对藩兵的数量也做了放宽。但是要求他们把家族迁到开封为质,不是让几个儿子过来,而是像折家一样,举家搬迁。

这些人也不敢不答应。他们自负还没有南唐这样的实力。渤海王厉害吧,但是他一家子除了少数几个人,全族的人都在大周担任官职。所以皇帝才放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这让辽国的边境局势迅速恶化。因为牵涉到了南院这些人的生死存亡问题,南院不得不发力,和北院争抢南部汉人区域的控制权。耶律璟不能为了北院的暂时的利益而牺牲整个国家的利益,所以对南院进行了妥协。

本来在南部汉人区的一些部族返回了北方,这些部族渐渐有了脱离辽国的趋势。耶律璟也知道单靠部族现在已经很难,开始从大周边境抽调军队赶赴北方,镇压和威慑那些部族。

这引起北方部族更加大的不满。但是耶律璟显示了他强势或者叫残暴的一面,一旦被他发现有反叛的迹象,他是真的把人抓住抽筋剥皮。挂在军营门口喂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