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唐灭吴

狩宋 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唐灭吴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蜀国被困住了,这是渤海的建议。

如果周军要拿下蜀国,也不是不可以,特别是在现在优势这么明显的情况。但是渤海的建议是蜀国因为地形的关系,只需要用极少了兵力就能困住百万大军。何乐而不为。

柴荣是真想把蜀国拿下啊。但是周军刚刚一动,李弘冀也动了。

李弘冀从海上和路上两线向吴越发起袭击,用的是和大周非常相近的战法。吴越太大意了,他们以为有大周的强大,南唐刚刚又吃了这么大的败仗,应该没有能力进攻。但是他忘了李弘冀,李弘冀半脱离南唐,养兵养民这么长时间,水军都拿下了熊曾国和琉球。为的就是要除掉吴越。

吴越淬不及防,连跑和抵抗的机会都没有。被毕德率领的舰队长驱直入,拿下了钱塘,活捉了钱弘俶。

淮南军队攻取了苏杭一代。吴越立还在福州的钱弘儇为君,收缩部队,收住钱塘江以南,希望能够寻找机会收复失地。

可是就在此时,李璟派冯延己劳军,并请李弘冀回京。这次是李弘冀亲征,柴克宏、李金全都留在淮南防备大周一直没有动,实力最强大的禁军。而且李弘冀也认为自己立下了赫赫战功,有把主要的实力留在了淮南和琉球。朝中就算有人想对他不利,也不敢。

所以李弘冀就真的跟着冯延己回了金陵。谁知道一回金陵就被李璟软禁了。

其实李璟也认为这个儿子当皇帝比自己可能要好,但是奈何群臣不同意啊。李璟只是说朝中情形已经如此,要改变需要时间,让李弘冀稍安勿躁。只等时机成熟,就立他为太子。就是自己退位也是可以的。

武将弄不过文人就是这样,他不跟你来硬的,来软的。加上李璟答应淮南部队,包括淮南水军都不动,朝廷不插手。李弘冀就这么留下了。

九月,当柴荣完成了围困蜀国的时候。南唐大军在李弘冀这根强心针的支持下。打下了吴越国全境。钱弘儇在福州**而亡。吴越国灭。

柴荣惊讶地发现,只要李弘冀不死,南唐不能压了,越压。李弘冀说不定就真的当太子了。原本准备好的南征大军不得不停下来。南唐的死穴就在于朝政都是由文臣把持,大家都希望过太平日子,不希望打仗。李弘冀是个异类。文武不协才导致南唐空有强大的国力发挥不出来,真让李弘冀当了皇帝,想要打下南唐。没有五到十年的准备,基本上不可能。

柴荣把除掉李弘冀排到了灭南唐的前面。

而大周,也不是没有隐患。

十月,柴荣任命慕容延钊为湖南留守,调赵匡胤到禁军任殿前都指挥使。这是明升暗降。因为禁军是张永德和李重进说了算。由于赵匡胤进入禁军,禁军开始操训火炮。

而为了铸造火炮和铜钱。柴荣诏禁天下铜器,规定除县官法物,军器次寺观钟磬钹铎之类所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值。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处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这道诏令比摧毁寺庙的铜像更加严厉。一时之间,连老百姓中的佛像也全部被收缴了。

没人敢在说话。你是要铜钱火炮,还是要佛像?

十一月,完成了整合的大周军队,包括纷纷开赴北汉和南唐边境。不过这个时候,谁也说不好大周想做什么。反正就是大军压境就是了。

显德二年整个下半年,高继冲都在辽河流域的农庄里行走,不仅仅是为了三种主粮的种植问题。还有新引进的蔬菜和粮食加工烹饪问题。这可把符金定乐坏了,以前只知道她学习的是膳食,现在才知道,她纯粹就是贪吃。

已经能跑会说话的高仲均对高继冲夫妇不亲。甚至有些畏惧,但是成天缠着高悦和符金定。因为不管是高继冲,还是王婉容,都很少抱他,不过现在,高继冲经常把小家伙抓过来。放在自己身前,处理文件的时候,也让小家伙看着。

“我小时候,我爹我娘就是这样做的。”

高继冲还是挺喜欢这个长得过分秀气和安静,有几分害羞的男孩子。不过这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体质一直不是太好,经常会歪在高继冲或者王婉容的腿上睡着。他不喜欢看书,看书就打哈欠,然后昏昏欲睡。也不像别的小孩子喜欢运动,如果不是宓乐和陈抟过来检查,小家伙的身体没有什么异常,只是先天体弱而已。高继冲都以为他是病了。

“算了,不要强求他,这孩子在我们身边顶多还有两三年,就得去育儿园。好的习惯比认识多少字要重要。”

王婉容不愿意苛求小家伙。

其实同样可怜的还有高宝儿,四岁的她被扔在旅顺的育儿园里,虽然说有女卫们照顾,其实不管是高保融,还是高凤,还是杨继嗣都没有时间去看她。据说哭哭啼啼一个月后才慢慢融进了小集体。小姑娘也是先天体弱,不过性格比较活泼,在育儿园锻炼调理后,身体已经不输于同龄的孩子了。

吴夏往辽河跑的次数也不少,毕竟新的粮食作物产量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玉米成熟已经给了大家一个惊喜,按照渤海亩计算,亩产能够达到八百斤。因为渤海的一亩要大一些。这还是第一年,大家没有什么经验,确实套种下的产量。要是如果按照大周的一亩,也有六百斤左右。

到了土豆的产量,一下子就到了一千二百斤。红薯的产量略微少一点,也在一千斤。

而在北方,产量比较高的小麦的亩产,渤海要高一些,约四百斤左右。这相差太远了。

虽然实际上,由于间种和套种,真正一亩的产量至少是两种作物,甚至三种作物的产量。可是中原地区旱地主粮的麦和豆类的综合产量明显如不现在的种植模式。

所有的人都很兴奋,因为如果明年进行大面积推广,至少吴夏是送了一口气,其他物资不知道,粮食是不用愁了。

不过高继冲仍然把这次推出来的种植方案给否定掉了。

“王爷,农业司已经调降了玉米和土豆的种植面积。”

看着高继冲在文件上再次写上“请再做研究”五个字,吴夏忍不住小声道。

高继冲摸了摸睡得小脸发红的高仲均笑道:“我知道,玉米面积已经不错了。但是土豆和红薯的面积还需要考虑。这是因为要考虑土壤肥力。你们把豆类作物调得太少了。豆类虽然产量不高,但是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营养价值高,并且能够增加土壤肥力,而不是消耗肥力。所以在考虑间作,套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轮作。也就是不能一直在一块土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玉米秸秆和红薯的藤蔓可以用作饲料,不过同时也要注意把它们还田。我们不要一时的产量。”

高继冲抬头道:“之所以让你们进行规划,就是怕老百姓为了利益而不顾一切。天上突然掉下一个金娃娃,谁都想捡。可是捡这个金娃娃是需要代价的。政府不进行控制和宣传,到时候悔之晚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