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乐浪与平边策

狩宋 第二百一十九章 乐浪与平边策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电力的运用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不仅是系统技术本身缺陷的问题。而是比如电线,合成树脂,玻璃制造和机械制造、新设计的电子元器件的制造都要面临废弃物的治理问题。旧的工厂再进行必要的改好和研究,新的工厂因为系统不完善而重新进行了设计,施工也面临很多困难。

但是处理污染必须的化学和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却提升了一个档次。

这给耿先生这样专心技术的人很大的冲击,因为解决技术问题,不是解决单项技术就足够了的。

四到五月期间,科学院已经在讨论系统论的问题了。

高继冲和王婉容在定远待了不断的时间,大多数时候都在在广场上,偶尔也和居民一样在市场里买一些日用品。看起来平常。但是却让太多人来效仿。

这让渤海的年轻人不忌讳把感情自然表露,认为以前男女之情被藏起来,好像是件丑事是可笑的。当然男女相互尊重,对感情专一,王爷和王妃就是标准。世界上不止有那些烂七八糟的事情,也有比如王爷和王妃那样的美好的爱情。

除了不吝于表达感情以外。还有待人处事的诚恳,虚心求教。思考问题要细致深入,尊师重道的同时,也不要拘泥于旧有的理论。善于观察和发现等等。

有太多人因为高继冲和王婉容在定远新城而赶往那里。

所以内卫的保卫任务有些不堪重负,高继冲只能决定离开。

不过虽然高继冲和王婉容不在,定远新城的广场中的那株大树下的传说却被人们津津乐道,很多人在树下的木椅上献花。一些定情了的男女会主动跑到哪里,一方面表示定情,一方面希望得到王爷和王妃的保佑和祝福。

定远高科技给人带来的震撼被王爷和王妃的温情给掩盖了。只有很长时间,定远都是作为一个爱城的形象留在了人们的心目中。

这与当初王府建设新城的初衷相符,王府也刻意去宣传。

因为定远新城关系,其它的城市也被带上的“帽子”,比如旅顺被称为“科学城”。因为大多数研究员都在那里。创建科学的主要人物,比如高继冲,耿先生,玉清。玉琳,陈陶等等都居住在旅顺。而且大部分都居住在渤海王府的周边。随着科学的理论渐入人心,哪里成为了科学的圣地。

大连被称为“海城”,因为哪里是船舶工业最集中的地方,虽然很多军事工业也在哪里。但是毕竟和船舶工业相比,那实在是微不足道。

济州被称为“商城”,因为那是海上航线的交叉点,商业最集中的地方。这个在后来的百年时间都没有变化。

定远的作用慢慢开始体现出来,因为乐浪郡的年轻人也会跑到定远来,有些是纯属“朝圣”,有些是打扮的花枝招展来寻求爱人的。有时候,人心的转变,要打过家族的束缚。原本斗争激烈的世家和庶民,因为要追求自由的爱情。中间的禁锢被打破了。而这些禁锢一旦被打破,就再也很难恢复。

世家还在往外迁移,但是太多年轻人被渤海的这种开放,平等的文化所吸引而留了下来。

乐浪郡紧张的局面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五月,动物们向北迁徙,渤海郡新毕业的学生们正式分配了一批到达乡镇,他们带来的还有大批的学生参与到了地方的治理。

一条沿着海岸线的铁路和直道开始修建,定远新城的对面是新定城,定远和新定都有不错港口,清川江江口的安州城。大同江江口的南浦城的港口也在开工建设。这三座新城之间肯定是要用铁路连接的。

反而是平壤没有一个定位。当然三座新城因为都是滨海城市,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控制。

乐浪郡的海上商路一通,加上它与山东距离不远,人员交流骤然提速。

三月末的时候。柴荣再次发布了招贤令,不错这次主要集中在了文士身上,要世家推荐人才,直接任命官职。如果考核合格,举荐的人会得到嘉奖。人才单方面向渤海流失的现象总算得到了遏制。

四月,柴荣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实际上就是用了以工代赈的办法,解决了部分穷人的吃饭问题。同时,柴荣又让大臣进献策论,自己亲自批阅。以前渤海不“奉献”人才,这次柴荣命令渤海必须献上一篇策论。

其实柴荣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新的官员都是世家中人,世家子弟没出一个策论,几乎都把渤海的政策放在了对立面上加以挞伐。而渤海完全不当回事,让他这个皇帝也不胜其烦。

高继冲当然不会和世家去争吵,那太掉份了。而且他可知道历史上王朴的“平边策”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献上去,并成为了大周,甚至后来大宋的基本国策。

所以高继冲让王朴为首,准备一篇策论。因为他是高继冲的内府行政之首,他不写谁写?

没想到王朴拒绝了,他认为自己现在正在为科学事业忙得不可开交,不想扯一些闲话。王朴这个人不太好说话,认定了的事情是不会回头的。结果是吴夏、敬梁、赵挺等人一起写了一篇策论,两个人硬把这个《平边策》栽到王朴头上,谁叫王朴是大周的状元呢。

实际上,因为渤海王王府的地位,写《平边策》算是比较合适的。平边策定下的策略和当初柴荣与高继冲谈的策略一脉相承。西北蜀中先走,然后先南后北,解决辽国问题。“攻取之道,从易者始”是总原则,这句话是王朴说出来的,虽然王朴没动笔写具体的文字和办法,但是几个人围绕这句话做文章。所以栽到王朴头上,王朴还真没话说。

这中间当然有渤海的谋算,其实说白了,就是为渤海争取时间。

不过这篇策论比历史上王朴的策论可详细多了,里面很多都是具体的策略,可谓阴谋诡计跌出,体现的是吴夏的大局好,敬梁的诡计多,赵挺的思维细的特点。

所有的策论其实并不是直接送到柴荣哪里,都是冯道和李谷等人先看的,两个人吓坏了,连忙封了策论,进宫找柴荣。柴荣也大吃一惊,命令这篇策论不宜公开,让李谷将策论去掉里面的细策,简要概述总要,伪托王朴之名对外公布。

柴荣当然知道这不可能是王朴写的,肯定是集中了渤海王府的所有谋士的智慧写的。

柴荣叹了口气道:“有此策,一统天下怕是要不了十年,五年就够了。”

而因为这篇策论太精彩,也太具体,庞杂博大,以至于里面隐藏的玄机被人忽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