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五十一章 临终问策

狩宋 第五十一章 临终问策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到土洲梁家台的人并不多。

因为是战乱时期,梁震不允许人通知还在前线高保融和梁夫人。

孙光宪没有担心高保融,但是却怕梁夫人冲动返回江陵,那样高保融的心就会乱,而且前线确实没有进行协调调度的人。所以刻意把梁震并未的人限制在了内阁的四个老臣范围。

王怀义和倪可福必须坐镇江陵,因为他们最熟悉军事,现在的一切都在为军事让位。

所以赶往土洲的只有高从让,孙光宪,王婉容和高继冲。外加五十名女卫和五十名近卫,他不得不小心,因为这个时候万一有个什么差错,南平国就真的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梁家台,虽然是深夜,但是仍然有很多百姓赶往那里。

两家正在派人安抚和遣散他们,并跟他们讲清楚这个道理。

“请乡亲不要外传,万一老大人一个不好,不要举丧。南平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主上正在亲征归峡,老大人不想因私事误了国事。”

高继冲赶到的时候,地上仍然跪了一片的人。

梁震没有正式的官职,从来没有过,但是老百姓仍然称他为老大人,因为他说的话足以影响南平王府,以前梁震走得动的时候,去见文献王,都是骑着水牛,直接跑进南平王府,文献王高从诲总是亲自从大殿里出来迎接。高从诲把傻儿子高保融送到土洲,从十四岁开始务农,一直到二十六岁。结果一个傻儿子变成了这么多儿子中最有出息,老百姓最喜欢的一个。

高保融十八岁娶了梁家大小姐,当了司农,仍然在土洲亲自耕种了整整八年,老百姓都说高保融才是梁震的亲传弟子。直到文献王病重,高保融管内外军政的时候才从梁家台搬到了江陵王府。

梁震把所有赏赐给他的田产和钱财全部分给了老百姓,这导致整个监利从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了稳定南平国江水以南的基石。因为有梁震和高保融在监利,监利一直没有另外设置官员,因为这里虽然不是梁震的食邑,但是实际上等同于他的食邑,文献王等于把儿子都送给梁震了。可是梁震自己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官员看,他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自己耕种,自给自足。连老百姓逢年过节给他送礼,他也会安排回礼,往往回礼还要重与送过去的礼。

梁玉江和梁玉海这两个舅舅总算是等到了高继冲的到来,根本没有任何让他们停留的意思,催促道:“可到了,快进去吧,不然来不及了。”

外面的人群登时大恸。但是一行人鱼贯而入,一百名士兵分成两圈吧梁家的大院给围了。男兵在外面,女兵在里面。

而这些女兵很多老百姓都认识,因为她们是梁家的大小姐一手训练出来的。

悲痛的气氛很容易感染人。这些士兵们全都泪流满面。

梁氏兄弟是跑着前往梁震居住的屋子,王婉容也抱着高继冲往里面跑。

房间里蜡烛点了好几根,让屋子里非常明亮。

“父亲已经看不太清楚,他说屋里太黑。”梁玉江解释道。

“是继冲到了吧。”梁震听见声音,居然坐了以来,声音宏亮。消瘦的脸上泛出妖异的红润。

“外公。”

王婉容把高继冲一放到地上,高继冲就跑到床前。不过梁震不让他上床。

“你就在床边坐下,外公快要死了,别沾上晦气。”梁震笑得很开心。

梁玉江的媳妇封氏连忙把高继冲抱到靠近床边的凳子上坐下。

这是孙光宪和高从让才进来。

“你们都来了,快坐快坐。这么晚,太麻烦你们了。”梁震非常清醒,但是这恐怕就是回光返照了。

“老大人召唤,不敢不来。”孙光宪已经泣不成声,倒是高从让还算镇定。

梁震笑着说:“老三,以前最调皮,最不成器的就是你,想不到现在最稳重的也是你。”

高从让排行第三,他连忙躬身道:“要不就白活这么多年,我都快六十岁了。”

“孟文也快四十岁了,你哭什么,人总有一死,人生七十古来稀,我都活了八十一岁了,该死了。老而不死是为贼,我不想为贼。”

“老大人知遇之恩,扶持之意,不敢忘。”

孙光宪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梁震磕头。

孙光宪二十五岁,在陵州当判官,是梁震发现了他,并把他推荐给了武信王,才有了今天。

“你也不小了,孙子孙女都好几个,还做儿女态,不怕人笑话。”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结婚早的缘故,王婉容十四岁,王怀义就怕她嫁不出去了,一般十五六岁的女孩子都已经抱着孩子。所以孙光宪不过四十九岁,最大的孙女孙慧已经七岁了。

这个时代人的平均年龄都很短,五十来岁就死去的人占绝大多数。盛唐的时候,这个年纪开会稍微大一些,但是也不过六十岁。所以才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俗语。梁震确实算是高寿的了。

“老大人,您有什么吩咐。”高从让低声问,他知道梁震时间不多了,所以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儿女私情上面。

梁震笑道:“我只想看看你们,看看继冲,保融和敏儿就不要打扰他们。等我死了他们回来在我的坟前烧一些纸钱就行了。继冲,听说你们印了仙书,带了没有?”

王婉蓉连忙道:“老大人,小公子还没睡醒就被我抱过来了,所以他没带。我倒是带了一本,不过是曲谱,是新印刷的。”王婉蓉把一本白净如玉的书递给梁震。

梁震接过书:“好纸啊,不知道这种书百姓是否买得起。”

“现在怕是不行,但是过些日子就可以了。”高继冲道。

梁震点头:“印书,办蒙学,这是好事,不要荒废了。”

梁震抬头看着高从让和孙光宪,这两个人还站着,梁震并没有让他们做,却让高继冲坐了。王婉容很自然地站在了高继冲的身后。封氏已经退到一边去了。

“立国,人为本。这些年你们应该知道了。武信王从北方来,马步水三军裕万,百姓却不足两万户。两户要养一兵。武信王不得已劫掠为计,兵强然不可持久。久之则衰。文献王向各国称臣,养民也。今人口已经过五万户。荆南到现在仍然是你们这些老人撑着,就因为人口少,人才也少。武信王和文献王立国艰难,没有时间教化。”

“老大人,如今主上削世家豪族土司寺院,将奴婢仆人僧人还籍,令婚配,以丁分田,初步算下来恐怕已经要超过七万户了。”孙光宪连忙道。

“好好。”梁震道。“保融,常人之资,但是好在踏实,可以做守成之主。有敏儿在,保融不会有事。我担心的是敏儿,敏儿从小没有受过委屈,保融对她宠爱有加,所以她容不下保融身边有其他人。可以同患难,但是未必能够同富贵。如果敏儿一走,保融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很难预料。”

高从让和孙光宪都沉默不语,因为这也是他们担心的。

“敏儿性格外柔内刚,所以到时候还请两位多多维护。冲儿,你到时候,要多规劝你爹娘。”

“外公,我知道的。爹不会欺负我娘的。”高继冲使劲点头。

“主上如今所行之策,对北汉颇为依重。南平未来该如何走?”孙光宪问。

“不管如何走,荆南不能留。”

“主上意于击契丹,契丹之强,荆南之弱,恐不能胜任。”

“所以必背依中国,不管今后中国谁为主,必厚结之。”

“主上不可为中国之主吗?”

“百世之功必累世积之,如今王气不在荆南。二十年后,或可有变化。”

“如不击契丹,南平可有发展的方向?”

“方向我不知道,但是第一,不能入蜀。”梁震竟然全无病态,对答如流,没有半点迟疑。

“为什么?”

“川中,享乐之地,我生在那里,怎么会不知道。王建、孟知祥前后蜀国,前车之鉴也。人生有忧患死于安乐。国家也是如此。第二不可外逃入海。”

“为什么?”

“神仙之流,尽皆虚妄,岂有国家外逃入海有生还之理。道理与入蜀中一样,且更加不堪。入蜀中尚有余志,入海曰避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