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一百七十三章 附加值与兼并

狩宋 第一百七十三章 附加值与兼并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郭威的病是中了水蛊,也就是血吸虫病。而且到了晚期,太医院不愿意用虎狼之药,因为郭威的身体已经经不住折腾,恐怕立马就要了老命。

余老制止了一听说是蛊毒就要满宫中查下蛊的人,因为这种水蛊不是人下的。

郭威虽然是北方人,但是当年跟随刘知远为官时,也曾经到过南方。他原本就出身不好,忍饥挨饿的情况看得多了,以农为本的思想非常浓重。所以经常下地帮助老百姓干活。历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皇田,虽然种地已经变成了仪式上的东西。可是郭威是少有的亲自下地干活的皇帝之一。他真正病发,就是在皇田里干活的时候。

所以余老猜测应该是那段时间感染了水蛊。

江南,水蛊病是常见病,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郭威听说了自己的情况,就担心郭荣和在蕲州的郭宗谊。不过由于余老在江陵修建汉江江堤,开垦云梦泽的时候,就曾经大规模地派人到哪里研究和防治水蛊病。第一次放大镜的实际运用也在哪里。所以之后,高保融在治理地方的时候,老老实实地延续了以前的防治方案。并向老百姓宣传什么样的地方有水蛊,稻田应该如何防治钉螺。所以郭荣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慢慢向郭威解释。

北方人得水蛊病很少见,郭威算是特例,而大周的太医也是这几年在从荆襄学来了相关的知识和药方。他们根本就没想到会是水蛊病。他们也是第一次在一个高倍的放大镜下,看到了从郭威的排泄物中找到的虫卵。不仅是水蛊虫卵,还有其它寄生虫的虫卵。

尽管太医们反对,余老还是用较为柔和的方式进行了杀虫,排水。但是病情到了郭威这个程度,肝硬化以及长期劳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所有的脏腑都处于了很糟糕的状态。

郭威的肚子小了,但是身体仍然一天不如一天。

七月,余老以郭威腹中虫卵已经大为减少为由,要求告老还乡。他年纪确实已经很大了。郭荣不放,但是郭威却准了余老的请求。

余政因为年纪小,被余老限制,不准显露才能。所以郭荣特许余政回渤海学医。

而余老在回江南,过境湖南的时候,被土匪截杀了。

一伙土匪截杀一个身上没有带多少钱的老人做什么?因为这件事,原本就很冷清的渤海边境线上。除了拥有通关文碟,从官府确定渠道进出以外。所有地方的人都变得有进无出。

渤海人在疯狂地种树。为了种树,他们宁可在挖树的时候保留庞大的护根土,然后用板车把树拖过来,种上。所有的树木都专人管理。他们不仅种树,还种草。种各种灌木。

在种树的同时,他们花大力气修建和开挖水渠。这些水渠就藏在树林之中,道路两旁的排水沟里面也能够看到这些引来的流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沟渠都有水,森林中的一些土沟是没有水的。护林人通常都在这些地方行走,而这里也成为人和野兽的葬身之地。大多数的渤海人现在身上都携带着武器,据说是为了防止野兽袭击。可是莱州和登州。还没有那么多野兽。所以军事意味浓烈。

以前零散的农户和山民都逐渐迁移到了一起,农田被栅栏围了起来。在这些村子里的树上,通常都有鹰在翱翔。

如果说森林和农田现在都变成了屏障,而草场就是通道。这些通道看起来是完全敞开的,但是进入草场,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非常危险,因为你会随时都会受到神出鬼没的那些所谓的林业管理员的盘问。一些与外面对接的直道被扩建得很宽,不过行走在上面的外来商贩,甚至曲阜书院来的书生们都被命令不得随意离开直道。不得东张西望,不然后果自负。

渤海人似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以前温文尔雅的态度,变得凶狠起来。

敌意显而易见。这种敌意可是全民的敌意,让人随时不寒而栗。

大周这一侧。老百姓们对被恨上了感到莫名其妙。很快一些有着亲戚关系的人穿出话来,说大周对渤海去的神医保护不力,导致整个派下来乡村卫生所的卫生员们都在讲是大周暗杀了他们的老师,也就是这位神医。

卫生员们是干什么的?是教人们搞好环境卫生,防病治病,接生和给小孩子们检查身体等等。这些人男女都有。但是女孩子多。被称为仙女。

杀了仙女的老师,还不招人恨吗?

在渤海,有三种人不能得罪,一种就是卫生员,一种是蒙学的先生,另外就是佩戴火枪的军人。因为不佩戴火枪的那都是管理员,甚至是一般老百姓。虽然他们身上都有武器。

另外其他人大多为了自己的事情而匆匆走过,只有这三种人会主动帮助人。特别是那些军人,他们帮助你是“力气多得没地方使”了,完全不计报酬。他们不想卫生员和先生喜欢说教,通常帮了你之后,扭头就走。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军人。

有趣的说法也很多,据说渤海王就说世界上最不能惹的其实不是这三种人,而是两样:先生的嘴,士兵的枪。

其中“先生的嘴”要排在前面,卫生员也是先生的一种。

广顺三年,郭威在为郭荣即位做最后的准备,一些官员被抓起来,问罪砍头。不过新税制和减租减息两项政策保证了地方的稳定。加上大周境内大规模垦荒,到夏天的时候也算是风调雨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大周因为新税制有了钱粮,所以一些苛捐杂税被禁止,老百姓心里一高兴。边境的紧张气氛那都不是事。

丰收也有丰收的坏处,就是粮食价格暴跌。与粮价相反的是,新推广的棉布价格却暴涨,已经接近了与丝绸等价的地步。道理很简单,一些世家掌控了棉花种植,并拥有了先进的纺织机。他们不怕没有粮食吃,因为他们的土地多了去了,稍微拿出来一些种棉花不碍事。整个棉布从种植到纺织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孙睿永联合世家封锁渤海还有一个附加产物,那就是商会。商会为了保证世家们的利益最大化,采取了涨价的行为。

其他的手工业产品甚至工业品都在涨价,因为这些东西据说不仅仅是多了人工,还多了什么附加值。

附加值是什么?老百姓不知道,只知道种粮食不如种棉花好。五六月份的时候开始,老百姓开始也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那些世家们单单卖棉种,或者利用棉花收购承诺,就开始赚大钱,土地兼并也进一步恶化。老百姓新开垦的土地,再次沦入了世家们的囊中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