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一百四十九章 虚高的水泥价格

狩宋 第一百四十九章 虚高的水泥价格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睿永非常奇怪为什么水泥在渤海郡能够迅速得到广泛的运用,可是在大周却推行缓慢,难道水泥还不够先进吗?

如果说水泥是在渤海王的主持下,为了修蒙学的黑板而由江陵工匠们发明的,渤海王并没有藏私,而是与改进的纺织机一样,无偿地奉献给了大周。纺织机能够得到快速运用,一方面这种小型的机械其实可以简化成半人工的纺织设备,老百姓也能够用得起。棉布比丝绸要便宜,棉花种植老百姓随便找一些坡地开垦就种好了。

那些世家们现在也都抢着上纺织厂,相应的印染和织绣也在发展。

这些不用官府衙门去催促,银行在孙睿永的主导下,也只是向一些富户贷款,贷款的额度也不大,因为不管孙睿永再怎么宣传,毕竟朝廷更替太过频繁,人们宁可相信家族,也不相信银行。

现在银行最大的业务,就是给朝廷贷款开矿和开办冶炼厂和军械厂。

然后就是修建直道和开办水泥厂。

所有的业务都是针对朝廷,而不是针对百姓。因为这些股东们认为老百姓没有偿还能力,可是朝廷可以用每年的税收还贷。

可是由于渤海王的一些意见。户部和工部以及度支部的一些人认为为什么要向银行借款担负利息?现在国家人心思定,皇上一心减免税赋以让老百姓修生养息。就是劳役,除了修建直道也在尽量减少。朝廷没有钱,可以慢慢来,不着急。倒是认为贷款的方向在那些老百姓,银行是利民措施,而不是反过来增加老百姓负担,为富商牟利的机构。

孙睿永就被卡住了。

水泥的烧制价格非常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那些矿山是属于世家的,但是也属于虞部管辖,也是国家的。开矿国家肯定要课税。理论上所有的矿产都属于皇家所有,还是新皇开恩,把非金属矿交给了老百姓自己开采。其中就包括了石炭和水泥矿。

国家课税,而世家们烧制水泥主要还是用来国家修建直道。其中加入了暴利。很多官员也都是世家出身,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捏着鼻子认了。

水泥价格奇高,老百姓自然用不起,而直道修建成本也居高不下。导致很多地方根本就不用水泥。而改用石灰和石膏混合的三合土。如果不是水泥在修建城墙上优越的性能,可能真的会慢慢消失。

水泥现在成了官府和大世家的专用品。而这根本就不是因为成本,水泥厂的劳工们只是勉强能够养家糊口而已,很多还是在半饥半饱中度日。黑火药的价格非常便宜,掌握了技巧,大多自己炒制。

成本真的高吗,不高。就算是渤海因为认为的汇率问题,导致渤海币与金银币的价值等同,远超铜币价值。可是算下来,渤海的水泥也不过与大周的水泥相当。甚至还便宜一点。渤海进口很多矿石产品,唯独不进口水泥石。说渤海推高水泥价格还真说不过去。

渤海推高了陶瓷价格倒是真的。因为按照渤海币的汇率,就算是加上运费,开封一代的陶土和铝土运到渤海,也能够获得烧制陶瓷的利润。所以现在大周的瓷器价格高得离谱。仅仅比玻璃差那么一点点。都成了奢侈品。

孙睿永试图改变现状,他原本打算购买矿山,然后开办一个官办的水泥厂,强行把水泥价格降下来。可是谁买矿山都可以,他卖就不行,卖也是天价。孙睿永虽然在江南银行赚了一些银子。可是调入进城后,他一个没有根基的官员想要站稳脚跟,花钱简直如流水。所以他个人没有这个能力。

如果说有谁有这个能力,那就是皇上郭威。

可是郭威处理军政要务。产业是由宫廷来管的,而宫廷的太监们除了自己赚钱,还要为皇帝赚钱,所以价格比世家们只高不低。

“李大人,我是没有什么办法,但是如果李大人联络几位大人。把水泥价格降下来,老百姓就用得起,那些世家也不会为所欲为。我们甚至能够向渤海出口水泥,赚取一些银子。”

孙睿永对于李谷的追问也感到无言以对。

李谷很古怪地看了孙睿永一眼。这个孙睿永有才干,但是却在气节和操守上不怎么样。因为他对谁都喊大人,即便是职位比他低的人有时候也喊。但是大周一般只叫德高望重的人才叫大人。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孙睿永被穿越前的中国宫廷戏给误导了,那是后世的习惯而不是现在的。

“宫里已经答应把水泥价格降下一层,那是因为宫里生产的水泥用工细,用料有讲究。外面的水泥远没有宫里生产得好,价格还要高几成。修建直道是为民造福,现在却成了什么样子?银行还对这些人贷款,我看是不是该停下了。”

李谷非常不高兴:“你说我们来把价格降下来,外面那么多水泥窑,把我家的山挖空了也修不了几里路。难道要我派兵把那些水泥窑全部给收了?反正我不用水泥,一样修直道。”

孙睿永连忙道:“大人,万万不可,银行朝廷还有四成股份,要是那样,银子就白白地扔进里面去了。”

“我不管你想什么办法,水泥价格给我降下来,不然我只有派兵一个办法。”李谷拂袖而去。

其实降下水泥价格办法很简单,就是宣布直道和城池的修建不用水泥。

可是这样会有大量的水泥窑倒闭,后果就是李谷也承担不起。李谷不愿意走这一步,就只有派兵接管水泥窑,这样除了民夫的粮饷,额外的朝廷一两银子也不用掏。

孙睿永咬咬牙,这明显是李谷不愿意得罪人,希望他在前面当炮灰。可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孙睿永也不能往后退了。

孙睿永写了奏折上奏,要户部和度支部会同银行对凡属借贷了银行银子的水泥窑进行查账。检查水泥窑的经营情况和还贷能力。

“皇上,水泥价格昂贵,只需要按照水泥交易的金额进行征税,国家有了银子,自然就不怕水泥价格高。要是国家税赋来源少了,哪怕水泥价格再低,直道还是修不起。”

孙睿永道:“所以皇上在发展商业的同时,开征商业税收。拿商业税收来冲抵建设费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