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民生

狩宋 第一百三十四章 民生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婉容的先天不足其实与他的父母有关,王婉容出生的时候,王保义已经五十多岁,而她的母亲也有差不了多少。王婉容出生后不久,她的母亲就去世了。王婉容还是不足月就生下来的,如果不是这个穿越过来的灵魂,根本活不下来。

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人口出生质量的问题,过早生育已经又医学院提出来,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向后推延了两年,到了至少十六岁。实际上可能还会稍微晚一些。

但是对于之后,历朝历代可是没有什么规定,为了增加人口,朝廷的意思是只要你能生,能养活就不加限制。曾经有的朝代十四岁婚配,二十岁还不结婚,会有朝廷强行择人配之,不然父母得吃官司。

所以从来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事实上,老年人生育的子女问题非常多。王婉容就是一个受害者。

陈抟现在又要从小孩子三岁教育起,虽然只是把小孩子集中起来,在玩耍的同时教一些导引术,但是总归是要增加家庭的负担,因为这就意味着政府要对这些孩子的营养水平,锻炼程度加以关注。一个家庭如果不加注意,被政府或者学校指责,那就是一定的事情。

王婉容要求在医学院和卫生所增加一些宣传优生优育的内容,并要求进行一些人口素质与生育年龄的调查。医学院和卫生司倒是没有怀疑,认为只是因为教育带家庭带来的压力而采取的措施。

但是王府的人很快就意识到,这可能是王婉容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而要对过于晚进行生育进行一些限制。

没有人敢说年纪太大就不能生育,但是适当的宣传,要让子女有一个好身体,这总是没有错的。生育还是要看家庭和夫妇俩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王府的人如果算上办公室和护卫、情报人员,人数也不算少。不过这些人都有非常严格的纪律。知道王婉容的病情的人也被限制在了很小的范围类,除了几个主官,就是少数几个女卫。

东海舰队的有些人可能会有所猜疑。不过时间一长,也就过去了。

唯一有些变化的就是王爷和王妃的态度,以前一直是往前催促。现在反而会劝一些事情不要太着急,更加重视研究人员的锻炼和身体状况。医学院和体育局因此受益匪浅。连经费也增加了很多。

这样做也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让本来对这些机构的清洗而变得紧绷的气氛缓和下来。王爷对叛徒也许很严厉,但是对自己人那是好得没边了。这种向心力一下子就强化了很多。

时间很快就到了六月,渤海郡迎来了第一个真正的丰收年,经过两年的开垦。农田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因为堆肥和沼气池的运用,土地的肥力有了一定的保证。再加上政府也好,农学院,军队也好,都在全力帮助这些农庄。渤海郡第一次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这导致进口的粮食价格大跌,进口数量锐减。

大量的粮食积压在登州,导致登州粮食过剩,这些粮食开始往罗州和耽罗走,又冲击了高丽和日本的粮食价格。

围绕渤海的粮食价格波动,很神奇地没有影响到中原。中原地区依然粮食缺乏。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粮食不掌握在老百姓手中,而掌握在世家和商人手中。他们有足够的资本来囤积粮食,控制市场,粮价的涨跌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基本上不关老百姓什么事。粮食价格经过商人、世家再经过千万里路程到老百姓那里的时候,这种波动已经不算波动了。该饿肚子的时候你还得饿肚子。

这一年,渤海有多的粮食酿酒,除了成人喝的酒以外,学生们还有了果汁喝,价格都不贵。因为早年种植的果树现在都开始挂果了。商店里出现了一种果汁压榨机。小孩子到学校直接带水果太麻烦了,所以就有了这种设备。

只是水果的产量还没有到能够一年四季都有果汁喝的地步,所以专门加工果汁的工厂被农业司推迟到了下一个年度。

食品的加工业,本质上就是把食物加工和储存起来。能够保证在其它季节也能够有足够的食物。

在渤海还稍微有所区别,那就是林业和农业部门栽种的果树除了供应人类食用以外,大部分还是提供给了其他动物食用。留二取一的原则,意味着只有三分之一水果是给人的。

一群猴子惊动正在啄食水果的鸟,腾地一下飞了起来。

“这些猴子太讨厌了,我们用葫芦盖起来的桃子也偷掉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带着一帮小孩过来摘桃子。一个中年人则在驱赶那些猴子。

不高的桃树上。有些特别大,特别好的桃子被枯黄的葫芦做成的盖子盖起来。这些桃子能够不被鸟儿啄食。但是可挡不住猴子这种动物。

不过他北上的背篓里已经有猎杀的两只猴子和几只鸟。

“这些猴子的数量已经有些多了,山林里的果实不少,现在他们还下山来偷,应该控制一下它们的数量了。”中年人似乎在为自己猎杀猴子的事情辩解。

高继冲和王婉容笑着默认了。

猎杀动物的根源,其实不是人们的需求,而是由于交易而带来的过分的需求。渤海郡对于狩猎并不禁止,但是禁止用于商业出口。老百姓猎取动物一部分是为了食用,另一部分是为了换取生活必需品。而在渤海,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乃至工业品的价格都只核算成本,不包含所谓的“附加值”,所以十分便宜。

老百姓的收成换取这些必需品并不困难,所以如非必要,是不会随意猎杀动物的。

高继冲和王婉容陪着孩子们往学校走,直道修建已经差不多了,但是还没有铺上水泥。路边上有几个商店,渤海郡的建设时间还短,里面的商品不算多,大多数都是用具,有些类似五金杂货店的意思。有一家收购毛皮和销售皮衣皮鞋的收购点,应该是千山县皮具厂的收购点。一家布匹店和成衣店,却是自己在缝制衣物。生意似乎不太好,因为这种个体手工,比不上制衣厂的那些经过训练的女工们,何况她们还有专业的辅助设备?

这些成衣店很显然是在训练自己家的几个小女子,希望能够考入制衣厂去工作。

这户人家是因为一个渤海师的士兵而搬到这里来的,大女儿还在今年考上的师范学院。家主已经去世,只剩下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的绣工非常不错。在以前的地方非常有名。不过到了渤海后,就有些落后了,现在只能指望家里剩下的三朵金花能够有一个重现老太太的威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