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一百三十一章 进化与仙道

狩宋 第一百三十一章 进化与仙道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甫德走了。

高丽王王昭的心思很多,他与石重睿交好,自然有在有实力的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和辽国交好,那是迫不得已。不过他一直认后唐是正统。因为高丽王就是唐明宗李嗣源封的。南唐算是继承了后唐的皇统,只是不被中原承认而已。

这中间的后晋只有九年,后汉只有短短的三年。现在到了后周,高继冲逼问他也是对的,你总要表明的一个态度。

而这个逼问显然还不只是逼问王昭,同时还在问石重睿。晋国是高继冲扶持起来的,石重贵当年都只是自称晋王,虽然没有正式下诏退位,但是石重贵自己就没把自己当皇上。要说退位诏书,在耶律德光的时候已经下了最为耻辱的降表,石重贵认为没有必要再下一次。

这下可好,石重睿直接登基称帝,问题是你有实力称帝也行啊,可是他没有。在高继冲的容忍和王昭的纵容之下,安安心心在平壤过皇帝的瘾。说不自量力也好,说傻也好,总之就是这么一个人了。

后汉还说对这个他有所顾忌,这下又换了一个朝代,郭威就完全可以不理他。事实上郭威根本就没把石重睿放在眼里。南唐一灭,天下还有谁敢质疑他的正统地位?

高继冲明白地告诉石重睿和王昭,走中间路线,那是不行的,迟早表明态度为好。

高继冲见过皇甫德一面之后就没在管他。但是敬梁和叶天在下来见面时明确地说:“王爷一心治理地方,不过这不表示王爷能够容忍一个敌人在自己的背后。”

渤海王可能不能控制高丽,但是推翻高丽的王朝容易得很。没有人比皇甫德更加明白这点,所以他只能回开城王京向王昭禀报。

高继冲在木浦会见了几个被推举的乡长,有百济人,也有新罗人,也有汉人。汉人居多,因为来罗州的汉人的文化水平其实距离上旅顺的学院的水平相差不远。这要远超过本地人,再加上汉人数量不少,所以被推选的乡长也非常多。

罗州。现在有两个县城,一个在荣山江中游百济故城。现在还在高丽的控制之下。一个是木浦新建的港口城市。李定是这里的县令。李定实际管理区域为木浦半岛,海南半岛和长兴半岛这一区域。这一区域的乡镇已经脱离了高丽朝廷,也没有办法不脱离。他们根本挡不住陆战团的扫荡。官员都被驱逐了,还如何维持统治?

这个地盘还是非常大的,即便是没有东海舰队的陆战团,高丽军队也不一定能够拿下这一地区,因为这里的团练里面多了很多汉人。不仅阴谋诡计百出,身体素质也要强于高丽人。

罗州,维度与江南差不多,气候也差不多,所以汉人在这里很适应。这里的垦殖技术还十分落后,如果不是东海舰队派人限制垦殖面积,这一地区会在很短时间出现大面积的农田。

为了保护河流两侧的丛林,舰队不只是那个缺德鬼居然把鼍龙给弄到了荣山江水域并要老百姓不得随意捕杀。至少在荣山江下游,这种鳄鱼慢慢定居下来。

除了出现在江水的鼍龙,还有来自印度进贡的印度鼍龙。体型比江水鼍龙要大,嘴巴要长,性情凶猛。这种鳄鱼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河岸湿地,限制了随意在江河捕鱼。

因为所有人都传说渤海王喜欢异兽。所以一些商人辗转送过来了一些只有西域才有的动物。在旅顺的保护区里面,甚至还有两头幼小的西域狮。如果不是旅顺的保护区和山林养不活大象,说不定连大象都能送过来。

这些动物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一些乡长都向高继冲反应说这些猛兽是伤人的,历代明君都会除猛兽,安百姓,为什么渤海王逆向而行?

“安百姓的基础是强百姓。只有百姓强壮了。百姓才能平安。不然那与养一群羊,一窝猪有什么区别?反过来说,这些动物的肉食可是美味,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虎骨,龙骨都是很好的药材。没有这些动物就没有这些药材。”

高继冲拒绝了这些乡长的建议。

“你们只要办好蒙学,教好孩子,习文练武,强身健体。让老百姓强壮起来才是正道。”

王婉容也笑道:“不要怕外来的这些东西。以前花生就很小,后来从西域和印度引进了一些品种。慢慢地江南才有了非常不错的花生品种。花生现在在旅顺是非常美味的食物。除了花生还有白叠子。这些都是从西域过来的。我们鼓励那些商人带一些奇异的动植物过来,物种多了,我们吃穿用的才会更加好。”

众乡长虽然皱着眉头,不过也不再强求。毕竟农作物引进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好处,而这是汉人们带来的,和引进动植物的性质其实大同小异。这个时代,工业品虽然迷人,但是远没有农作物的引进实用。何况还能让子孙得到“成仙得道”的机会?

高继冲一直都不承认什么“成仙得道”,只说强身健体和一个可能的进化。不仅是人的知识积累问题,还有身体的强化,甚至提倡万物的进化。这在渤海郡的各学院逐渐形成了一套理论系统。但是在外面,可不是这么传说的。道门有意无意地给老百姓一个概念,那就是渤海王倡导的就是遵循天道的“道术”,学了这个道术,不仅人能够成仙得道,连草木野兽也能化为精灵。

而渤海郡的那些军人也似乎印证了“仙术”的传说。这些士兵擅长隐匿,杀人于无形,翻越那些本来就不高的房屋院墙轻而易举,说白了那大多都是茅草棚子,也不过是跨越障碍的难度,战士们确实很轻松。再加上这些士兵都“行侠仗义”,经常会为老百姓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大到疗伤治病,小到劈柴干农活。所以不仅是罗州人把他们当成“仙人”,就连登州人也是这样看待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想方设法也要考入渤海的原因。

这种传言流传非常远,在长沙,孙睿永听到后只是摇头。他认为渤海王虽然有些神奇,不过难免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在往封建迷信上面走,走向了科学反面。孙睿永再想:难怪中国几度辉煌,都陷入了沉寂,一些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渤海王大概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吧。封闭,保守,这是渤海王致命的缺点,也很可能是中国人致命的缺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