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九十一章 登州攻略

狩宋 第九十一章 登州攻略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继冲还是远远地看了萧思温和吕不古一眼。

两个人都穿着汉人服饰,吕不古还牵着一个一岁来一点的小孩子,应该刚刚学会走路。这是两个人的二女儿。

萧思温和吕不古把已经六岁大的大女儿萧胡辇留在了南京,他不敢真的把妻女全部带走,不然他就是第二个跑到汉地的“人皇王”。两个人身边只有一个老家人和一个侍女,都是汉人模样。

不过萧思温和吕不古只是来看了一下热闹,然后就带着人游山玩水去了。

是真的游山玩水,因为近些日子很多道观的后山都开放了,山贼都被剿灭,山民也得到了必要的安置。所以安全了很多。再说安不安全,萧思温和吕不古似乎也不太在乎。盯着他们的人说,这两口子武艺都不错,带的人也算是高手。

人家没有见高继冲的意思,就代表至少萧思温没有想与渤海缓和关系的意思。高继冲也没有,辽国,就算他们有心向汉人之心,抗辽、或者吞并辽国都是一定要做的,这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只是一个方法问题。所以高继冲只是命令暗卫进行监视,让他们在登州玩耍。

登州,派出去的干部也好,部队也好,都把在登州视为一次行动。军队和干部都是一扫而过,没有半点停留。所以如果只是在登州,萧思温能看到的,恐怕还没有直接在辽东战场耶律**看到的多。

正因为只是一次军事和政治的行动,参加的人不会因为利益需要平衡而忍让,没有人能够感到他们对罪恶和善良的判断。一次杀过去,几乎彻底改变了社会人群的结构。

四个港口和口岸的建设才是这些干部的工作重点。至于军队,正在总结经验,视情况看是否需要再扫一边。

这有些像运动,但是这个运动不是在自己的境内。高继冲是准备以这四个口岸为基础,以军事横扫可以抵御教育,经济的绊脚石,然后从这两方面缓缓渗透。

如果开封事定以后。能够让他管辖登州,就可以对官府衙门改革。如果不行,那么四个口岸高继冲是无论如何要保住的,要不给面子就翻脸。而这四个口岸。就是吸引原材料和人才的基地。

“对于蒙学,多投入一点没关系。相对于民心和人才,免费给每个孩子每天一餐的粮食和奶制品,免费为他们提供蒙学课本和笔墨纸张不算什么。登州、芝罘、清泉夼、不夜城四个口岸的蒙学条件可以参照大连。其他地方就请海蟾道长代为布施。”

刘海蟾已经把整个登州的道观里的道长聚拢在了一起,由他们代理渤海为孩子们捐赠的物资。

对于这些道观来说。这是一场功德。他们都是坐地户,和地方百姓关系都不错,这次也是响应渤海王的主要的势力。所以在高继冲还无法对地方进行执政的情况下,有他们代办是最好的办法。而暗卫和商司的人可以监督和协助。

刘海蟾带着几个道长过来是辞行的。老头见了周训,周训当然支持这件事,功德谁不想要?

当然,其中渤海王打的什么主意,大家都很清楚,不就是把科学传播开来吗?现在的书院不教这些,因为朝廷科考不考。书院也不好把科考不考的东西强行推动。可是朝廷不考。渤海王哪里考啊。书院不好推动,让道家的人以捐赠的形式来推动。周训在捞取民心的同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人追求,自己也好打马虎眼。

只是不管是周训,还是道家的人对高继冲的豪气震惊了一下。整个登州的幼童,全部上蒙学。书本渤海王给,每天免费一餐吃饱。这得多少银子?这中间还有运输的问题,没有这四个口岸,还真的不好办呢。

周训下令牟平县和文登县的县令全力支持,可是登州有三个县。除了牟平和文登,还有黄县。黄县这次王爷的人避开了。虽然王爷打印了三个县的蒙学同等待遇。可是能不能执行不是那么简单。朝廷的衙门实际上只管到县,乡镇是世家在管。牟平和文登的世家被渤海王杀怕了。黄县可没有,黄县不仅没有。那些世家主动与泰宁军勾结,事实上已经脱离的登州的管辖。

周训已经决定去黄县一趟。

高继冲在登州蒙学的讲学时间在压缩。登州免费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年级的启蒙书籍。少量出售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教科书。书都不厚,是旅顺蒙学各科教科书的简约版合订本,重在一些基础知识。

售出去的每一本书,都要高继冲在上面签上名字。有些类似签字售书。

不过意义不一样。这意味着,这两本教材不是现在传授的。没售出一本,都需要高继冲认可。

孔宜拿到两本书的时候十分羞涩,他只是比高继冲大不到一岁的小孩子。

唐末,朝廷战乱不休,自顾不暇,孔宜的爷爷孔光嗣,也就是孔子的四十二世嫡长孙只是在唐天祐二年被任命为泗水县县令。后梁乾化三年,孔末灭曲阜的阙里孔氏,杀孔光嗣,取代其位,主孔子祀。孔光嗣的独生子孔仁玉刚满九月,被其母张氏抱回娘家而幸免于难。明宗长兴元年,鲁人将孔末假冒嫡裔,窃取官爵告之于官府。唐明宗处死孔末,命孔仁玉任曲阜县主薄,主孔子祀。长兴三年迁龚邱县县令,袭封文宣公。后晋天福五年改任曲阜县令至今。

孔宜生于天福六年,刚满九岁。因为孔家是遭逢大乱而重立,孔仁玉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儿子,都十分严格。毕竟他要重现孔府的荣光,这很不容易。

孔府,已经不能算是儒家的龙头,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孔末之乱,孔家屠戮一空,老人与家学什么都没了。孔仁玉实际上等于白手起家。

所以孔仁玉把儿子送到登州,因为渤海的学堂现在声名在外,只要渤海王不反儒家,孔仁玉还是想让儿子在这里求学。

“孔宜?”高继冲看着这个比自己大一岁,满是羞涩的孩子。

“是。”孔宜在高继冲面前很羞愧,这个比自己还小的王爷,现在已经满腹经纶。可是自己虽然能写一些小文章,可是都被父亲批得一钱不值。叫他怎么能不羞愧。

“听说你现在就能写文章?”

“写得不好。”

“能写就不错了。我和你也差不多,前几年都是在我娘怀里看折子,每天听他们讲讲讲,也挺烦的。后来遇到姐姐才开始读书。你条件肯定没我好。所以你已经很不错了。”高继冲笑道。

“听说渤海的蒙学,已经有七岁的孩子能写文章了。”

“那是什么文章?就是写几段句子。到了三四年级能写日记就不错了。也就和你差不多大。”高继冲很喜欢这些这个孩子,他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气,单纯,听话,刻苦,是很不错的品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