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八十章 技术与战略分歧

狩宋 第八十章 技术与战略分歧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工部接收了江陵的冶炼厂和铸造厂以后,楚国不再卖给江陵铜铁,襄州和归州,峡州出产很少的铜铁矿。

这让江陵的的冶炼和铸造成本极高。

但是这也挡不住江陵的冶炼炉以及配套设施好啊。不再生产合金,但是工部调集来的工匠们开始用水力锻打的设备锻打百炼钢,生产的百炼精钢刀剑以及盔甲,非常精良。

楚国很快起了警觉之心,所以把与江陵的铜铁被断了。但是却偷偷地给东布洲运送铜铁锭。

火药厂是工部从京城调集的工匠接受,他们受到了火药厂布局的启发,重现了各种原料分开炒制,然后混合以防止爆炸的流水线的工艺。这样无论是生产有毒的火药,还是生产爆炸性强的火药,都非常方便。

至于火炮。他们也在尝试如何铸造炮管,不过是那种沉重的前装火炮。

但是铸造技术非常落后,中国的铸造技术因为条件限制,已经转向了锻打,千锤百炼。

高保融因为没时间,所以走向了合金铸造,在铸造过程本身下功夫。如何减少铸造过程中的气泡,如何控制金属的融合,如何控制铸造温度的结晶,如何铸造更加小,更加精致的部件。

中国的铸造从一开始就不重要,因为还有后来的锻打过程。锻打出来的冷兵器,是铸造出来没有办法比较的。任何时候都是如此,因为铸造出来的就是物件,而锻打出来的就有了灵魂。

其实高继冲仍然保留了这种技术,有些需要很好的韧性,弹性的部件还是要采用锻打技术,只是实在没有时间。

这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的问题。

冷兵器的战争成就了锻打技术。

可是因为铸造技术的落后,让火炮这种大部件成了非常大的问题。

高继冲没有给工部的工匠们太多意见,因为只要这种铸造开始成为一种需要的时候,技术就会慢慢改进。只是快慢的问题。高继冲需要这种技术优势。

不过高继冲对工部的工匠们的锻打技艺的高超感到了惊讶。

“大锤和小锤的落点、次序、力量、力量的方向。决定了刀身上每一块细小鳞片的分布,一把好剑,实际上是千万片这种还连接在一起的鳞片组成的。你一弹这个剑身,里面的无数鳞片相互碰撞就会发生龙一样的吟唱。”

“加在刀剑上的力量。会被无数的鳞片细微颤动消解掉。韧性强,弹性好,锋利无比。”

一把好的剑胚,里面是有灵魂的,有着铸剑师对于力量的深刻理解。

铸剑师说的是北方话。王婉容听不太懂,话经过高继冲比较另类的翻译,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可是铸剑师们却非常惊讶,因为铸剑师只是说方法,并没有说原理。

而高继冲在解释的过程加上这种原理。他的解释让铸剑师也明白了为什么会这样。

“怎么解决材质不均匀的问题?锻打就是不停的揉练,反复折叠。这是直接浇筑做不到的均匀。其中的力学分布会复杂得令人难以置信。铸造是趋于简单,而锻打是趋于复杂。严格地讲,锻打更加符合天道。”

高继冲笑着说:“唯一的缺点就是,这太耗时间和体力了。消耗和所得并不对等。”

李谷抓住了高继冲最后一句话。

“王爷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王爷只花了这么短的时间,消耗的铜铁听说数不胜数。”

高继冲笑了:“铸造啊。我在铸造上下了一点功夫。但是这是投机取巧的结果,我需要一次性的航行,李谷先生总不能像我一样,把大量钱财消耗在短期行为上吧。”

李谷抹了一把汗,尽管外面非常寒冷,但是兵器厂里却因为到处都是炉火而非常热。

高继冲问铸剑师:“师傅,为什么你们还是用木炭,而不是用石炭,用石炭也是零星往里面加一点?”

铸剑师敬佩地看着高继冲:“火力易控。”

高继冲看着铸剑师从小火到猛火地调控火焰和温度。

“小火出锋,猛火熔体。”

高继冲点头。叹了口气:“对,并不是小火就没有用。这里的温度区间要比我们那边大得多。简单有简单的好处。复杂有复杂的好处。”

高继冲被很礼貌地请除了铸剑厂。

一个老匠师偷偷地对赵匡胤说:“将军,您还是别让小王爷在里面逛了。这小王爷是神人啊,看一眼就能把老一辈子人几十年的经验给看透了。小王爷可能自己打造不了神兵利器。可是他手下的匠师可不少。好的铸剑师和差的铸剑师的相差其实很小。”

赵匡胤还对火药和火炮感兴趣。见几个老铸剑师都在他面前跪了。连忙赶到了铸剑厂。

他把李谷拉到了一边。低声说了老匠师们的请求。

李谷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

于是高继冲没有去看制造精炼甲的地方去看,就被请了出来。

这之后的几天,都没有再让高继冲去过那里。

消息传到郭荣那里,郭荣也叹了口气对王溥说:“你们这些人,渤海王把好东西都留给了你们,可是你们还要留一手。”

大雪纷飞。苏逢吉和郭荣带着一只亲军走在回京城的路上。

越往北。人口越稀少,往往很远的地方都见不到一个村庄。雪掩盖了来往的路,不停地有探马在前面打探。以免走错了方向。一些森林里能够听到狼嚎和虎啸声。一群野鹿被军队惊扰,飞快逃窜。

这个时代,整个后晋不到一千万人,经过了几次大战,到了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九百万人口。而盛唐时,这里有近三千万。从一个时间跨度上来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灭绝。北方尤其如此。

荆南说人口少,其实现在不算少了,荆襄合并之后,已经有近百万人,是大汉最大的,实力最强的一个藩镇。

苏逢吉抹了一把脸上的雪道:“渤海王年纪小,他不知道到北方的难处。精忠报国的精神可嘉,但是作为朝中大臣,南方要比北方重要得多。今年要不是荆襄合并,这个冬天我们怎么过?君贵,相对于燕云十六州,淮南对于大汉来说生死攸关。你不能受渤海王的蛊惑。”

郭荣道:“契丹心腹大患,怎么能够不除。”

苏逢吉道:“北方地广人稀,契丹南下,一旬就到了黄河边上。多少人为了抵御外敌而死,我大汉难道就白白为了南边那些蛀虫牺牲?这么多年,大汉在战争中消磨得筋疲力尽。如果不是先皇保存实力,华夏能保得住?可是大汉真的不能再打了,要打,也要拿下淮南才能打。”

王溥也道:“将军,相爷说得对。”

郭荣叹了口气:“正因为如此,渤海王以小小年纪,北上抗辽,才其志可嘉。”

苏逢吉道:“我不是说渤海王所做是错的。如果他做的是错的,那郭公,符公,折公,高行周王爷那不都错了?可是作为一国,不能这么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