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二十三章 土地危机

狩宋 第二十三章 土地危机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勤政殿,气氛有些凝重。

因为没有人想到抄家直接抄出的妇女竟然达到了两万人,南平国人口少吗?不少,全部在富贵之家。有些大户人家里的奴仆居然达到了五六百人,不算庄丁庄户。

有些穷苦人家居然把生孩子卖给富人以维持生活当成理所当然。于此相对应的,就是土地八成以上集中在富户和寺庙里面。而富户往往和寺庙连在一起。这种情况,内阁成员除了高保勖、李载进没有以外,孙光宪、倪从进、王惠范、梁延嗣、鲍唐家里均有家庙。这些家庙的田产一半是武信王和文献王赏赐的,一般是他们家族捐的。

武信王五个女儿,也就是高保融五个姑姑,都从小好道,建立的寺庙也最大,最好。分别是在江陵倪家佛华寺,王家的菩提寺。峡州李家的庄严寺,富水张家的石佛寺和归州何家的法轮寺。

文献王信佛,在执政期间批准修建了大量寺庙。其中倪家的佛华寺光武信王就赐了农田五千亩,文献王赐了两千亩,加上后来富户捐赠的有近两万亩土地。而作为群寺之首的龙兴寺,竟然拥有土地五万亩之多。

大部分富户愿意把土地捐给寺庙,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庙产是不纳税赋的。寺庙是收田租,名义上是修建庙宇,可是这些庙宇都是富户们进行修建。往往一个小亭子数千两银子,所以银子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富户们的手中。

可是国家却收不到税。

除了税收问题,再就是人口。富户家中的藏匿的人口有数万人,寺庙藏匿的人口稍微少一点,但是也有两三万人左右。所有的这些人都靠农民养活着,这就是武信王和文献王时期,王府都是靠上国的赏赐过活,还不能养一只强大的军队的原因。

“佛华寺,愿还民田,只接受香火钱,不再接受俗产。”倪从进这个士房参事首先表态。

“菩提寺亦愿。佛本无为,接受俗产多余了。”王惠范兼任着户房参事,这些事情都是户房的人查出来的,自己不表态不像话了。

这两位娶的都是王女,家庙都不小。所以在座的官员都纷纷表态将田产退出来,交给户房管理。

孙光宪家里老母也在家庙里修行,由于长期主政,依附家庙的人也不少。

“主上,光我们的家庙退还田产还不够,所以还请您找龙兴寺僧正齐己谈谈。如果龙兴寺带头,情况就好很多。”

“主上,这庙产均是大户捐赠,退该是怎么退还?”鲍唐是临时赶回来议事,因为这件事已经太大了,如果处理不当,会动摇国本。

“退还给施主,按照新税法,超出二十亩的加倍征收田赋。内阁也可以把这些田产收购过来,价格要给的公道。”高保融皱着眉头。“龙兴寺的事情缓一缓再看。”

“寺庙的田产耕种较好,但是人口密集,退还给施主,除了田租,还会有田赋,怕是百姓负担更重。所以还是请内阁收购为公产。只是这需要大量的银钱,怕是国库无力支持。另外还有如何不至于僧众动乱?”鲍唐还是非常担心。

一直没有说话的高保勖说话了,说得有些阴森森地:“杀就可以了,劫天下财货以私用已经不是佛性,而是魔性了。南平国原本就难以自安,还怕动乱?了不起只有荆州一州之地。鲍大人可是不敢?”

鲍唐连忙拱手道:“果真如此,我和梁大人需要尽快赶回峡州。”

“杀也是一个办法,但是不能真把天下僧众都杀了,还是要核定僧籍,统一造册,如果有剃度者,需要上报主上批准。由主上颁发文牒,方可为僧。不然天下人都去当僧人,谁来从事生产?”孙光宪连忙拦住了鲍唐。

“如果冒出来十万僧众,不纳税,不纳粮。孙大人该如何是好?”高保勖冷笑着问。

“如此就不存在收购田产,寺庙田产全部没收。如果寺庙能够收到香火钱,能够养多少僧人就养多少僧人。不能养准许还俗。只是高大人,您这是要派兵灭佛吗?”孙光宪也有些生气了。

高保勖坐正了身体,没有一丝退让:“我身体虽然柔弱,但是愿意领兵平定骚乱。”

高保勖可以说这个话,因为荆州,至少纪南县,江陵县,竟陵县因为修建荆江大堤,分配田地,打击人贩,资助平民。老百姓对高氏的认可程度非常高,而且这里都是老兵,随时就能拿起武器作战。

再就是在座的这些新世家,都是靠高氏起来的,刚刚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把农田让出来,也没有多大损失。不扶持高氏,实际上就是断了自己的根基。高保勖这是要逼迫新世家和高氏站在一起。军队倒是其次,刚刚重组,还没有来得及训练,人心倒是可用。高氏刚刚给北汉进贡,还专门给河中送了一万斤大米。北汉怎么也得给面子。所以就是造反,打了南平国,还要对付北汉军队,任何人都得掂量掂量。

孙光宪不再说话,但是却看着听得很认真,想得很认真的高保融。

这位性格迟缓的主上现在还在消化大家的话。

见众人都看着他,高保融回过神来:“军队是要准备的,以防万一。峡州对于南平国至关重要,峡州稳则归州安。梁大人和鲍大人尽快赶回峡州。事情起于追查不法之徒,这个还是要继续追,不要放跑了坏人,否则不得民心。关于僧众,按照孙卿的办法,登记造册,剃度确实需要批准,不然情况只会愈演愈烈。不法之徒所得,财产不应该没收吗?应该没收,用以安置苦主。”

“可是这两万妇人,如何安置。”

“不允许在富贵人家买回去。择人配之,这是一个办法。另外妇人扩建了尚衣局,可以招收一部分好的纺织、印染和绣工。这些人将来也是要配人的。各地也可以有官办尚衣局,以吸纳这些妇人,要给酬劳,让人可以养家糊口。尚衣局的事情,写成条则,报到舍人府,节度使院给予补助。产出来的布匹,衣物,各位大人想办法卖出去,节度使院也会想办法。”

“此法大善。”下面好几个人已经在想着也许就是一个机会。

“为了保证桑麻棉的供应,可以开垦一些荒地种植,水田不允许占用。最近节度使院改造,深感舆图的重要,还请各地方衙门重新绘制图册,最好将山川湖泊河道面积大小弄清楚,那些地方可以开垦,那些地方不适于开垦,以备不时之需。”

“有主的山林如何处理?”

“你们地方的衙门想点办法,比如给一些其它的好处把土地赎回来。一个国家不拥有土地像什么话?比如允许他们参与尚衣局的事务。”

“属下明白。”

“最近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要得老百姓富裕。老百姓富裕,有钱,才能买吃的穿的用的。要是老百姓没有钱,穷得连屋顶都没有。各位的机会就很少。不要老想着从老百姓身上弄粮食,弄得大家都吃不饱。我当司农这几年,没想通别的,就想通了这一点。”高保融叹了口气道:“僧众的事情,一个要查办不法之徒,我听说佛门有不少败类,都快成藏污纳垢的地方了。如何处置寺庙田产,待我和僧正谈完了再说,保勖跟我一起去。兵房也要做好军队开拔的准备。峡州也是一样。”

孙光宪看着高保融说得不快,每说一句话都要想一下,但是居然没有什么遗漏,能够把众人的意见都综合在一起,这一点就和武信王有点像了,最重要的事,他如果想清楚了什么事情,基本上很难动摇。这也许是一件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