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六章 狠厉

狩宋 第六章 狠厉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施睿静一直等着高继冲把厚厚的各地传来的信件看完。

施睿静比较其他人有些特别,李载仁吴夏对高继冲变得恶劣的脾气总是要规劝几句。

施睿静不,他认为高继冲脾气虽然坏,但是即便是最坏的时候,也没有乱杀人,也没有判断错误,也没有因自己的脾气而误了正事。做人那么虚情假意做什么?该骂就骂,该杀就杀,这样才有成为雄主的气质。

高继冲在看的时候,他身边的王婉容也在看。

施睿静的身边,还坐着王惠范与吴夏。因为这些情报不是从一方面得来的。

李载仁则做得稍微靠后一点。

因为高继冲和王婉容进步太快,他已经退出了老师的角色。成为了纯粹的管家。他倒是希望张昭能够早些过来,李载仁知道这个张昭,这个人脾气比自己还要怪异,自己好歹也懂得装糊涂。张昭那是一心要做一个直臣。

李载仁认为这个张昭过来也比自己好不了多少,但是他比自己敢说,能够规劝两个人一些行为。至于学业上,那还是算了。这小王爷和王妃已经自成一家了。

两个人看完。高继冲才问:“这些三位都看过了?”

“大部分都看过了。”三个人都回答道。

“施参事有什么看法?”

“楚、蜀已成僵尸,南唐自寻死路。南汉已经腐臭不堪,倒是吴越有一些可观之处。”施睿静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中土。

高继冲没有说话。

施睿静继续道:“南汉刘晟,刘龑第四子,杀兄刘玢自立。其诸弟均遭杀戮,男人杀光,女人充后宫,伦常已失。求婚于楚,如此暴虐之人,马希广如何肯同意?于是用象兵攻贺州、昭州、贵州。外虽强盛,但内耗以伤及根本。朝中竟然无人可用。不得已以宫人充任。又以宫人充监军,尽掌生杀大权。兵将稍有异言,没有不被杀的。听说王爷造仙舟,于英州造神舟。所请工匠为南海野人,就是大型的海船。认为王爷的江河怎么能够比得过南汉的大海行舟,不过是小儿呓语而已。”

施睿静其实有激怒高继冲的想法。他还是认为北上不靠谱,还不如南下。

“我原本就是小儿,他说的倒也不错。”高继冲冷哼了一声。

吴夏和王惠范都不高兴地看着施睿静。而施睿静全当什么也不知道。

“之所以说吴越还算可观。是因为钱弘俶听说老王爷修建荆江大堤,招募流民垦荒殖田,所以也给农人免税,鼓励他们开垦荒地。据说现在吴越已经没有闲置的田地了。有官员请求查纠百姓户籍上遗漏的男丁来增加赋役,钱弘俶命人在都城大门用杖打他。很得民心。”

吴夏淡淡地道:“这个钱弘俶信奉佛教,善心可嘉。只是吴越免了农人的税收,商税也没有一个定规。好不容易有个人注意到有人利用此时贪赃枉法,要纠正一下,却直接杖打之。国家没有财税,我看到时候他用什么东西礼佛。”

王惠范也道:“此法必不可久。不过博取人望尔。不收农税,必收丁钱。”

王惠范的意思是,吴越现在的做法是不按照农田的面积收税,但是却按照每个劳力征收税钱。逼迫老百姓尽量开垦农田,以减轻负担。这样,自然吴越国内就没有闲田。只是现在还没有实行而已,真要是不收税,又收不到商税,吴越国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现在的做法不过是做一个姿态而已。

吴夏也点头道:“多半会如此。”

高继冲冷笑了一下:“开荒种什么?农业重要的是对自然界资源的利用,而不是把什么物种都灭绝了。只种大米小麦。所以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加工业才是根本。农业也不是单纯的种植业。《齐民要术》难道讲的全部是种植业,吴越国这么干下去,必将自取其祸。农作物不得单一种植,从氾胜之书就开始讲起。万一一个灾荒,当一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而没有替代的粮食,老百姓还不全部饿死?中原之祸,多少都与大灾有关,从黄巾之乱到黄巢之乱。不都是饿出来的?大家都种大米,到时候大米集中上市,米价猛降,老百姓还是穷。如此多的大米,如何储存?大唐时粮食和布匹全部烂在粮仓里,也没办法。都是因为品种单一,产量大于消耗量。等到灾年,想要赈灾,交通运输等等都是问题。消耗在路上的粮食比赈灾的粮食还多,少数人吃饱了,该饿死的还得饿死。大唐的灭亡难道与经济政策完全没有关系?”

众人都呆了一下,因为这种说法是闻所未闻。那里有一个君王不鼓励垦荒种田的?种田难道不是都种五谷?

王惠范就直接问了出来。

高继冲哼了一声:“你们只读圣贤书,还是读一读齐民要术,上面的农作物数百种。山上长的,地里种的,水里生的。从栗子到莲藕,从荔枝到大枣。从牛马到鱼鳖,哪有不能养的?从酿造到各种酱,各种腊货。万物皆可利用。不然只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吃大米能活,契丹人养牛马就不能活?如果我们都重视起来,尽量多元化,就算遇上大灾之年,总有替代的食物,总不能没了大米全都饿死。”

三个人都愣愣地想了半天,才同时叹了口气。

施睿静道:“我总算明白什么叫做愚昧。”

吴夏道:“看来我们到了辽东,农司也是要重视起来,农司不能成天盯着农具和水利。”

高继冲问:“这件事先放下,楚国和蜀国不说了,南唐情形如何。我们出海,南唐是必经之路。”

“南唐朝廷商议有连契丹而夹击北汉的,有联楚蜀抗击北汉者。也有向北汉称臣,下吴越和闽者。有借机吞并楚国者。李璟终日议事,不能决断。不过李璟的意思还是不愿意想北汉称臣。议而未决,前线将士如何等得?已经渡过淮河,击正阳。”

施睿静对此十分不屑。

吴夏道:“朝廷未决,既无援兵,也无粮草。既无后卫,也无策应。虽有小胜,必遭大败。”

王惠范道:“南唐有很多人都是受到契丹之祸,北逃至唐,只因为他们认为南唐与后唐都是李姓,国姓也。与契丹有国仇。原本已经有流言说南唐要联契丹夹击中原。这很可能是郭荣与李谷故意放出来的。韩熙载等人一直否认南唐会如此做。现在可好,契丹犯河北,南唐犯淮北。这不是夹击是什么?郭荣和李谷正等着呢。大军已经在往蕲州调,高大人也动身前往蕲州。这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

高继冲点头,问:“汉军有两线进攻的能力吗?”

王惠范道:“现在应该没有,襄州,蕲州都在灾后重建,河中,也就是洛阳以北地区被战火摧残,一时很难恢复。凤州现在还在对峙。郭公把军队拉到襄州,其实荆南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没有荆南的粮食。二十万大军至少要裁撤一半。郭荣增兵蕲州更多的是要吓唬南唐,打一两仗也许可以。防守也行,但是进攻无力。何况契丹在黄河一线?”

“对就是吓唬人,还是借着荆南归于汉之后的威势。不过这只汉军比较特别,对百姓算得上秋毫无犯,作战经验丰富,都是老兵,只要粮草和军械能够补给得上,是一只非常可怕的军队。只是现在荆襄的匠作大部分都在我们这里,所以限制了军械的筹备。现在就要入冬了,士兵们需要换装,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很多人都生病了,可是最好的医生也在我们这里。我们前段时间筹备药草导致价格猛升。高大人现在筹备不齐那么多军械物资。”吴夏一一分析。

“也就是说,汉军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

“可以这样讲,不过郭公在河中,高大人在襄州,符王在青州也还是做了一些准备,只要熬过了明年春荒。汉军就有一搏之力。”

“据我判断,郭公急于安抚群臣和藩镇,缓和君臣之间的关系。恐怕很快就要再次出征河北以抵御契丹。唐主李璟要是在此时真的下决心打,那还真的有可能打赢。但是李璟有这个魄力吗?他根本就没有准备,出击正阳的唐军只要一两场战败,肯定撤回来,不了了之。”

高继冲点头道:“春荒,恐怕春荒不是那么容易渡得过去。荆南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撑不起襄州,江夏和蕲州。海军如果能够在一月二月部分出港,扫平江水上的南唐水军,南唐还敢打吗?”

“依我看,即便是我们不打,南唐也是不敢打,因为他要打的根本不是淮北,而是江南。”吴夏道。

“打是一定要打,要把南唐水军打怕,打到不敢拦截我们的商船。另外吴先生可以让人给韩熙载传话,就说只要不为难我们的商船,大家相安无事。当然要在打了以后,不然别人还以为我们只是小孩子。”

高继冲的眼睛里露出了一丝狠厉:“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北上,恐怕是皆大欢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