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一百五十四章 侠义之道

狩宋 第一百五十四章 侠义之道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柴荣停在了襄州,说是一路车马劳顿,病倒了,所以会晚一两天才能到达江陵。

王溥是代表柴荣先行到达江陵。一来就直接进了王府。

极少有人知道。

高保融派人过来请高继冲和王婉容到观海阁。

理由是前来江陵应招的士子想要见高继冲和王婉容一面。

“公子,不仅是来自各地的士子,还有蜀国,楚国,南唐,北汉的使者。今早都到了。不过南唐的使者是韩熙载派来的,南唐的密探全部被我诛杀,已成仇敌。北汉来使是王溥,并州祁人,官宦世家,甲科进士第一名,秘书郎,在郭公帐下参军事。蜀国使者叫王昭远,未知其名,为蜀国茶酒库使。楚国使者为徐仲雅,与拓跋先生同为天策府学士,是以个人身份游学而来。韩熙载派来为一琴师,不知名。韩熙载曾经托德明禅师送了一对罪官子女到江陵,其兄为李嘉明,在书院进学。其妹李燕,在为蓉姑弟子。其父为曾建州判官,被诬告见杀。以蓉姑故见梁夫人。”

来人怕高继冲不清楚情况,所以介绍得很清楚。

吴夏道:“如此,还请纯阳真人与白真人陪公子、王姑娘走一趟。众人均以为仙家并非实事,所以以此惑之。也能够保证小公子和姑娘的安全。李大人以为如何。”

李载仁就望向吕岩和白氏。吕岩笑吟吟地没说话,白氏只是皱了一下眉头,但是都默认了。

再没有其它人陪同。

但是纯阳真人和白真人的名头还算响亮。

四个人均穿着白色有着素花的服饰,因为入秋,秋雨过后,就有些冷了。白氏和王婉容都在外面套了一件浅蓝色的小马甲。没有挽发髻。而是让头发自然柔顺地披在肩上。只是王婉容的头发短。而白氏头发长。这个时代,披发只有吴越才有,即便是吴越也是被认为是蛮夷。

只是她们身上的衣裤已经很另类了,所以,也就没人奇怪她们的法式。

但是所有的服饰都传达着一种简约的含义。

而这种简约让两个人的容貌,以及她们散发出来的气质显得尤为突出。

吕岩还是道袍和道人打扮,背着一把长剑。只是布料用了最新的布料而已,他对自己的道士身份十分坚持,被白氏耻笑也不在乎,反正他被耻笑的多了。

高继冲是和蒙学的孩子一样的童装,一样的短发,婴儿肥的脸,眉眼都笑嘻嘻的,十分可爱。

王婉容牵着高继冲的手,四个人出现在高氏井的路口时。就有很多人让开路,站在路边行礼。

观海阁已经站满了人。不仅是成年人,还有很多老人带着孩子也过来了。高继冲是这些孩子们的偶像啊。不过人群中几十个汉子突然在跪在地上向四个人行跪拜礼,还是让他们吓了一跳。

高继冲和王婉容也很奇怪。

只见白氏一脸无奈地挥挥手。那些人就站起来,回到人群中。高保融夫妇不再台上,而是在台下一侧专门划出来的区域。

哪有有些护卫守着。人群中肯定有护卫。

高继冲小小的身影转载了台前。而王婉容和吕岩,白氏都推到了稍微后面一点的地方。

台下一下子变得有些乱,七嘴八舌的。

高继冲就笑了:“我年纪小,懂得不多,你们这样问我也没有办法回答。我刚才听了一些提问,所以可以先回答一些。剩下的大家一个一个来。不要太难了,那是为难我。”

高继冲的声音不大,但是场面还是控制了下来。

“为什么要北上。其实这个不用回答,因为大家既然来到这里,心里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国仇。楚、汉、蜀、唐、吴越,各镇节度,不过是兄弟之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大唐盛世,万国来朝,那些异族人的石像,现在还在高宗和天顺圣皇后的陵前跪着。我读汉陈汤给汉帝书云:宜悬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可是现在,兄弟之心不齐,所以才有外敌入侵。契丹横行于我中华之北,掳掠我人民如牲口,劫掠财货曰打谷草。视我中华如无物。今天,先生教我一句话: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之志不可夺。我年纪虽小,但愿意带着有志之士北上,头断又如何。”

台下的热血之士居多,高继冲声音稚嫩,但是却说得斩钉截铁,惹得他们热泪盈眶。

“为什么是我荆南?其实不是我荆南。我的先生白真人,燕人。高氏,渤海、鲁、高丽,故地也。古燕赵多慷慨之士,我想刚才行礼的正是燕赵人士。我荆楚多豪杰,屈原赴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霸王虽死不肯过江东;汉李陵带三千江楚剑士,就敢北上击匈奴,转战千里,以长剑和弓箭硬撼匈奴骑兵,虽败犹荣。不屈的人总是有的。”

“刚才有人问,输了怎么办,死无葬身之地。国难当头,百姓遗骨于野,又何曾有葬身之地?正因为北地豪杰勇于赴死,才有了我江南苟且偷生,我辈岂不羞乎?死则死矣。况且我堂堂中华,文功武略,非蛮夷所能比拟,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利用而已。”

“我是不是仙人?我不是仙人。这世上没有仙人,我先生说从古到今都没有仙人。”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我们读道德经,南华经以及先秦典籍就知道。只有至人和真人,没有仙人。老聃为太上老君,这不过是后人对他的尊称。他还是会和人一样生老病死。只是如果做到真人或者至人,能够比别人活得长一点。这个世上没有不死的人。什么才是真人和至人?先秦的典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先生说无非六个字,知天命,明天理。在我看来,就是多读书,多锻炼,多体悟。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神来拯救我们,我们只能靠自己。所以要把孩子们送到蒙学,给他们最好的食物,最好的笔墨纸张,锤炼他们的秉性,让他们来建设和保卫我们的国家。”

高继冲随问随答,可以看出来,他的背后很多高明的先生。引用的都是先生说的话和书上的东西。

蜀国的使者叫做王昭远,益州成都人,幼孤贫,曾经给一个僧人当童子。蜀主孟知祥见他聪明,才留在身边读书。他自认为自己够聪明,读遍了蜀国有的典籍,常常自比诸葛亮。

但是他自问即便是现在,也做不到这个七岁的孩子这样应答自如。

“不知道是谁再教这个孩子,把这个孩子教废了。实在可惜。”

在他的身后是一个中年文士。

王昭远就回头问:“这位先生如何说?”

“为主上者,益教圣王之道。而教这个孩子的是侠义之道,仙侠之道。这岂是为人主的教法?”

王昭远却摇头:“先生七岁能如此答辩吗?”

“能答但不能辩。”

“这孩子思路如此清晰,小的时候是养性情的时候,讲侠义之道未尝不可。现在他言必先生,但是稍微年长一点,就会有自己的体悟。所以此子前途无量。不能成为圣王,也可以成为学问大家。”

中年文士看了他一眼。不说话,叹了口气离开。

中年文士离开人群,没走几步,就被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拦住了,对方拱手道:“并州王溥见过徐仲雅徐先生。”

徐仲雅暗暗一惊,王溥进士第一,天下文士少有没有听过他名字的。最关键的是他是北汉非常重要的一个官员,这个时候来荆南,就意味深长了。

“见过王先生。”

“再下听您评小公子,还请指教。”

“刚才那个人应该是蜀国王昭远,他强辩尔。小孩子确实是养性情的时候,少时以侠义之道养之,长大了就很难再扭转过来。如果猜的不错,教他的应该是纯阳真人和白真人。真人言无仙佛可以,然这是凡世,凡世就必须敬尊长敬鬼神。人有高低贵贱,天理伦常。听小公子的意思皆否之。所聚皆轻侠之士,勇猛有余,其实难治。可以盛极一时,不可持久。比如李存勖,当年黑鸦军长歌而进,舍生忘死,所想披靡。但是起得快,亡得也快。”

王溥点头,伸手请道:“徐先生所言有理,可不可以进一步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