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一百三十章 物以稀为贵

狩宋 第一百三十章 物以稀为贵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底下,没有谁是贱民。万物虽然不能完全平等,但是只有整个种族团结,向上,有组织的种族才可以得到好的延续。蚂蚁虽小,但是十多个蚂蚁就能把大不知道多少倍的蚯蚓拖回巢穴,因为这样一条蚯蚓可以当做太多蚂蚁的粮食。老虎虽然勇猛,但是遇到狼群就只有逃跑的份。人也是如此。”

高继冲回答为什么那些工匠们现在能够得到前所未有未有的地位。

“工匠其实是百业中的一部分,和农人,商户一样。为什么工匠的地位就比农人和商户的地位低?我们住的房子,吃饭用的碗筷,厨房的一应物件,我们使用刀枪,笔墨纸张等等都是匠人制造。我们不能说他们的地位比谁高,但是至少不会比谁低。”

“为什么文人的地位比较高?那是因为天底下识字的人太少,蒙学太少。这是一个帝王最大的失职,如果天底下的人都识字。工匠、农人、商户等等,他们都识字。那么文人地位还有那么高吗?大家都是一样的知识,多的就是看谁的技艺更加高明。不识五谷的文人就真的比谁高明?错了,那是最无能的人。”

“爹,娘,如果蒙学把读书人全部教的只认识字,一心只想当官,玩弄权术,欺压百姓。一个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偏偏高高坐在百姓的头上,这个国家早晚得亡。”

高继冲的话让一些官员心里暗惊。

因为高继冲描绘的是如果坚持蒙学几十年后的情景,而且如果高保融真的把蒙学铺开,这种情况就真的可能会出现。

“不错。”高保融点头道,顺便横了自己一侧的那些官员一眼。

“如果真是那样,所谓的圣人之学就太狭隘了。我之所以提倡科学,就是因为百业皆有学问。刚才您应该见过陈陶先生,陈陶先生的文学水平不必在座的人差,但是陈陶先生种过果树,贩卖过水果,炼过丹药,自己种田自给自足,他还精通算学,懂得天文历法。可是现在,他一样虚心地向小蓝学习几何原理。因为蒙学的那些孩子,只要认真地读书,他所会的,未来会变成所有人都会。世界上就再没有什么神仙佛道,因为他们会的,百姓都会。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国家,那天底下还有谁是它的对手?”

孙光宪皱着眉头道:“如果真那样,就天下大乱了。没有天理伦常,不敬神仙鬼神,不尊帝王将相。小公子,天底下,高低尊卑是定下来的,大唐之所以败亡,就是因为藩镇横行,没了天地伦常。无论是谁都能称帝称王,这是前车之鉴啊,为时不远,小公子。”

拓跋恒也道:“小公子,楚国到了今天,楚王没有那么优秀是一回事,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帝王不能节制群臣。导致奸臣当道,政令不能下行,百姓不能得到帝王的恩泽。此风起于武穆王时的高郁,甚于现在的刘彦蹈之流,群臣各拥其主。才有今天之乱。小公子年幼,千万不要听人蛊惑。”

高继冲正要反驳,却被王婉容轻轻地拉了一下。

此时吴夏站起来道:“明主当亲君子而远小人,拓拔先生从一开始就把大臣们看成坏的。如果真是都是奸臣,这个国家的教育又是如何做的?最当杀头的恐怕就是教书育人的先生。楚国有高郁这个奸臣,不是也有拓跋大人这样的直臣?可是是马希范用您,还是马希广用了您?所以天理伦常,君子小人,都是需要蒙学来教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兴教育,尚科学。而不是相反。”

拓跋恒被噎住了。

因为吴夏说的是事实,拓跋恒空有理想,但是马殷只把他当做文学之士,其后楚国三朝君主都没有用他。马希范甚至拒绝见他,直到快要死了,才想起他的好来。交给的却是一个错误的,无法完成的任务。

“行了。”高保融挥手让吴夏坐回去。

“兴办蒙学,是不错的。至于如何办学,也不是今天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后梁灭唐以来,我也没见到那个皇帝死的时候与百姓有何区别,只有更加不堪。又何来高低贵贱之分?我听说品德高尚,对百姓好的人,遇到了盗贼,盗贼也会礼遇退让,没见过什么时候老百姓对乱臣贼子礼让过。对百姓好,就不要高高在上。”

众人就都不说话了。

高保融叹了口气:“有争执不错,但是我希望不要因此而加于人。我现在想说的是,建银船,用水晶,确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继冲你怎么说。”

“就像文人一样,物以稀为贵。但是如果多了,也就是平常事物。拓拔先生所说的烂银,其实是一种铝合金,是多种金属合成的。因为提炼困难,所以恐怕这世上除了我们的匠作坊,也就只有那些炼丹道士偶尔会弄出一点。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一克一克的提炼,而是成千上万吨的提炼。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铝合金还算是贵重之物吗?同样的道理,水晶,也就是玻璃也是一样。我有办法让玻璃变得和白菘一样便宜。只是因为条件不成熟而已。”

看到大家吃惊的样子了,高继冲笑了:“这就是科学的威力,也是匠人们合作的威力。因为不管是铝合金,还是玻璃,都不是一两个工匠能够做出来的,需要一整套产业来支持。只有发展产业,发展科学。就算是金银,有一天也不过是个寻常物件而已。”

“那为什么要有所保留?”高继冲问。

“因为我们要北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王婉容在旁边代为回答。

高保融笑着点头。然后森然道:“现在大家都清楚了,船该建的还是要建。内阁也好,机密院也好,要做的不是在这里争吵,而是要想办法把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同时要做好一旦发生意外的应对之法。对于继冲这边的事情,大家只需要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到了一定的时候,该公开的自然会公开。比如这水泥,比如这新式的炼铁炉和鼓风机。不是一样大家拿回去建水泥窑和炼铁的窑口?”

高保融扫视着群臣。

“我不希望到时候太难看,机密院和法房也不是成天吃斋念佛的。”

“属下明白。”

高保融的话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这些人怎么会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