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狩宋 > 第一百一十章 李谷献策

狩宋 第一百一十章 李谷献策

作者:郁榕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0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匡胤没有再说话。但是他心里却在说:老虎终究是老虎,再小也是老虎。一个明明知道会变成猛虎的人,这些人还放虎归山,想着驱狼群噬虎,万一老虎赢了呢?

当然,这个顾虑似乎是多余了,如果荆南真的归顺,拿下荆南和马楚,震慑闽越。郭威说的情况还真有可能发生。这样南唐除了投降,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高继冲能够从荆南带多少人?就算是把荆南整个搬到燕云,面临契丹,能自保就不错了,很可能只有灭亡一条路。

赵匡胤只是下意识地认为,高继冲未来可能真的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威胁。

而这些话,赵匡胤不会说出来。你认为别人是威胁,别人可能更加认为你是威胁。对于一个有大志向的人来说,赵匡胤绝对会比高继冲威胁大。

而郭威想的却是王婉容的问题。

王溥可能顾忌自己的面子,所以没有提及自己和柴氏。

柴氏,原本在李存勖时候宫中的女官,李存勖死后,宫女遣散,他的父母接她回家。因为遇到风雨停留在乡间驿馆。那个时候,郭威才刚刚因为读过几天书,从小兵转为马步军使这样的小军吏,回家探望家人。

郭威当时只是在路过驿馆,没有进屋,也不知道屋里有人。只是在风雨中赶路。

柴氏就在那个时候看中了郭威。

这和王婉容抱着琵琶曲找高继冲非常相似。

柴氏想父母说要嫁给郭威,柴氏的父母不愿意,说柴氏怎么说也是皇宫里的女官,最差也要借给一个节度使,怎么能嫁给一个小兵呢?可是柴氏看中就是看中了。

当时柴氏家住洛阳。柴氏把自己妆具钱分了一半给父母,自己拿着另一半前往大名府去找郭荣。柴氏的父母没有办法,只能顺从女儿,举家从洛阳搬到了郭威居住的尧山。

到了这个时候郭威才知道有位贤德的女子搬到了自己家附近。于是一见倾心,找人托媒。

第二年,也就是天成元年,郭威娶柴氏为妻,婚后,柴氏才告诉他在驿馆遇到他的事情,并且说为人需要有大志向,不可混迹乡里,并把自己的妆具钱全部给了郭威。

郭威没有遇到柴氏之前,喜喝酒赌钱,任侠好斗,不拘小节。柴氏每次都温言相劝,让他多读书,修身养性,多结交上官和下属。宽以待人。

正是柴氏,郭威才走到了今天。

可惜天福二年,柴氏在开封病逝。到现在有十多年了,郭威仍然不能忘记柴氏。

柴荣,本是柴氏的侄子,从小跟着郭威和柴氏,改姓为郭荣。郭威视同己出。郭威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青哥,一个叫做意哥。但是郭威还是把郭荣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就是忘不了柴氏的缘故。

郭威后来娶的几乎都是与柴氏性格相近,或者相貌相近的人。

所以郭威认为一个男人需要娶一个贤妻。

高继冲应该就是遇到这样一位贤妻。

郭荣现在的妻子刘氏,是在贫困时娶的,没有什么家世,容貌还好,但是实在没有什么见识。郭威对这个儿媳妇非常不满意,郭荣也不太喜欢,只是碍于共过患难,没有休妻而已。

现在郭威虽然没有见到符氏,但是符氏应该相貌不差,加上性格沉稳,凛然有正气。年纪比郭荣小几岁,但是小的也不多。符氏家族庞大,军中威望之高,一时无两。这样的儿媳妇哪里去找?

郭威实际上已经把符氏定为了儿媳,早早地送到自己的府中,还让现任妻子张氏想办法给郭荣说和。

随后的议事,郭威虽然脸上保持着微笑,但实际上已经心不在焉。

大家一看郭威兴致不高,所以很快就告辞而去。唯独李谷留了下来。

“惟珍兄,这高继冲与王婉容相差七岁?”

“是的。”

“你说我把三女晴儿配给他可好?”

李谷连忙摇头道:“荆南成立了内阁,也就是取消了主官和属官的制度。高保融人不傻,但是性格迟缓,所以将政事交给内阁处理。内阁的阁老是孙光宪,蜀人。孙光宪有一个五岁的孙女叫做孙萱,高继冲非常喜欢她,经常出去都背着她。但是痘症过后,孙光宪就很少让孙萱进宫。因为王婉容的声望已经如日中天,王婉容和高继冲吃住皆随。孙光宪尚且不愿孙女受到冷落,大人这是何苦?”

郭威一笑,就把这件事略过不提。

“我刚才看你似乎言而未尽,所以有此一问。”

李谷小心地看着郭威的脸色道:“大人,您现在一家老小都在开封,朝中不宁,皇上年幼,万一有点差错。悔之莫及。”

郭威果然沉下脸。

李谷连忙道:“大人,至少大公子荣应该出京为官。鲁王,襄州节度使安审琦老了,襄州经痘症之疫,已经残破不堪,安审琦的家室,病死甚多,现在只剩下一个儿子安守忠。应该体恤老臣,调回京城为官。”

“你的意思是让郭荣为襄州节度使?”

“荆襄节度副使,襄州刺史。”李谷更正道。

郭威明白了李谷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让高保融为荆襄节度使?”

“是,荆襄节度使,南平王。”

郭威沉默了,因为这是把郭荣往虎口中送啊。安审琦只有一个儿子,我的儿子也不多啊,何况两个小儿子还在襁褓之中。

“大人,荆南成立的内阁是一个很好契机,襄州与荆南合并,吏部可以参照荆南内阁的管制,着高保融与大公子重组荆襄行政院。行政院的官员由荆襄推荐,吏部一一任命。”

“这个办法好,就是不知道荆南是否愿意。”

“只要封高继冲为渤海王,命其择期北上,荆南官员必然分化,愿意守南平国者从高继冲,愿意效忠我皇者,从高保融。荆襄节度驻襄州。江陵可以暂时由渤海王高继冲镇守,但只留一城。高保融已经有此意,只是荆南内阁有分歧,孙光宪曾经向我乞求宽限时日。我想一定是高保融执意为之,内阁不能阻止,所以才有此言。”

“你是说,这是高保融的意思?”

“是,虽然没有明言,但是意思已经非常明显。否则不会拿平地两个镇来换取郢州一个半县。”

“他甘愿失国?”

“他不甘愿也没有用,三叛一平,荆南和楚国就到了必须选择的时候了。所以他只能舍自己,保高继冲。这大概是荆南谋主梁震之策,高保融是其弟子和亚子。”

郭威闭上了眼睛,他在盘算得失。

“大人,襄州和江夏,因为痘症来势迅猛,田地荒芜大半,人民很多都逃亡荆南。留下来的肯定会面临秋荒和冬荒,而我朝没有能力抚赈。而荆南有这个能力。荆南水军约有六千人左右,肯定会划给高继冲。荆南马步就只有六千到八千人。襄州兵马有两万五千人,两军合并,荆南兵马可以不计。而荆襄兵马将是平定马楚的先锋。高保融不善于战阵,但是擅长后勤给养。荆南此次打败施州兵,与大人您的计策如出一辙,使用的正是围困和断绝粮道的法子。所以高保融掌管行政与钱粮,公子荣掌军。先不说马楚,荆南就可以平定了。”

郭威睁开眼睛,慢慢地说:“你容我想想,此计大略可行。但是对于江南成败,实在是在此一举,不得不慎重。过几天我们就班师回朝。到时候和史大人和苏大人商议。”

李谷道:“大人,为避免生变,还请让我前往襄州,代行朝廷抚赈。鲁国公回京的事情可以先行。”

郭威道:“可以,你到了襄州,还请注意安全。荆南对我来说是小事,对于南唐就是大事。你要多加小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