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江山战图内 > 第915章 达成妥协(下)

江山战图内 第915章 达成妥协(下)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7: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德殿偏殿内,一份刚刚达成的谈判协议正在众臣手中传递,每个人都匆匆看了一遍,最后,陈叔达将这份协议呈给了天子李渊。

协议一共有四点,主要内容如下:

一、隋军水师将在双方协议达成后,撤出南郡,对于以后唐梁之间的战争,北隋军将保持中立。

二、一旦西梁灭亡,唐军将占领清江、南郡、澧陵郡、武陵郡、巴陵郡和交趾六郡,其余土地唐军将不再涉足。

三、两军将携手抵抗突厥入侵,在此之前,有必要将并州中北部的民众撤离,撤离去向由民众各自决定。

四、双方在协议达成后,一年之内不得侵犯对方的现有的控制领地。

........

李渊看了一遍协议,对众人道:“大家都说说吧!还有什么不足和不妥之处。”

这时,刘文静走出来道:“陛下,微臣想说一句。”

“刘相国请说。”

“微臣看第二条,除了南郡等六郡外,其余各郡唐军将不再涉足,这个微臣理解,也就是将其他各郡让给北隋,这样北隋必然出兵长沙等郡,这就和第一条有点矛盾了,北隋其实并没有保持中立。”

陈叔达道:“保持中立只是一个说辞,实际上就是要求北隋军不得助萧铣。”

李渊也笑道:“陈相国说得不错,只要北隋不出兵,攻灭萧铣问题不大,如果他一定要出兵,那只能进入双方协商好的分界内,南方各郡蛮夷众多,我们大唐实力不足以控制,让北隋去操这个心吧!”

“微臣明白了。”

刘文静退了回去,李渊又问太子李建成道:“建成的意见呢?”

“儿臣没有意见。”

“那世民呢?”李渊望向一直沉默的李世民。

李世民上前躬身道:“启禀父皇,儿臣有些不解,为何没有提到洛阳?”

李渊淡淡道:“我们也要对抗突厥,而且还有南方萧铣,不可能三线出兵,所以洛阳就暂时放一放,皇儿关心的南襄道也一样暂停。”

可谓知子莫若父,李渊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始终对南襄道耿耿于怀,李世民无奈,又道:“儿臣还有一个想法。”

“皇儿但说无妨!”

“父皇,皇兄,各位大臣,我认为张铉并非没有想到突厥会入侵,他之前就已经在做部署了,据我所知,他在从去年秋天开始就逐渐放开了和铁勒各部的生铁贸易,很显然是想利用铁勒来制衡突厥,同时北隋军队也能获得大量战马和肉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策略,既然早有布局,那么张铉决定出兵并北三郡,也并非没有想到突厥会入侵,我总觉得他是在借这次突厥入侵进行一次新的战略部署。”

李世民这番话引起朝堂上一切窃窃私语声,李渊也有了兴趣,问道:“皇儿觉得张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

“儿臣现在还看不出来,等突厥战事平息,看张铉下一步的动向我们就明白了。”

李建成道:“不管怎么说,一年之内北隋军不会再进攻我们控制的土地,包括并州,我倒觉得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强太原等地的战略防御,不仅是为了抗击突厥,也为了以后对抗北隋军的入侵。”

这个建议令李渊很满意,他点点头道:“这次并州防御建设,朕就交给建成和裴相国,无论人财物的需要,朝廷都必须全力支援。”

李建成和裴寂一起躬身道:“遵旨!”

.........

武德殿的廷议后,李渊最终批准了这次双方达成的妥协,虽然他为没有收回上党和长平二郡而耿耿于怀,但李渊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突厥大军入侵不仅仅是北隋之事,同时也是唐朝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要价太高,更何况北隋对南郡松口使他看到了在南方东征成功的希望。

就在唐朝批准协议三天后,在中都紫微阁议事堂内,七名相国和张铉一起也在最后讨论这份协议,只有李渊和张铉都在协议上签字,这份停战协议才算成立。

负责和长安北隋联系的相国是韦云起,他起身对众人道:“这份协议的核心是瓜分萧铣的地盘,从协议上看,唐朝拿到了比较重要的几个郡,而我们拿到的几个郡虽然汉人不多,民族复杂,但地域广阔,可以将岭南和广南连为一体,但更重要是由唐军出面攻打萧铣,这就避免了我们在道义上站不住脚,总的说来是唐朝利益占优,他们拿到了完整的荆州。”

这时,张铉缓缓道:“考虑把荆州让给唐朝,也是我在反复考虑后做出的决定,荆州水网密布,又有长江和汉水两条大江,没有强大的水军是无法控制这里,而水军恰恰是唐军的弱项,唐军的强项是在北方作战,所以我们需要有步骤地将唐军的战略重点逐渐向南倾斜,削弱他在北方的力量,这对我们将来彻底战胜唐军有极大的好处。”

众人都缓缓点头,都说齐王深谋远虑,果然见识卓远。

这时,陈棱起身道:“这份协议总得来说可以接受,只是一些细节上需要再讨论一下,比如允许并州民众选择避难地,微臣觉得既然并州民众逃到河北,最终还是会返回家园,这样会增加我们的财政压力,有点得不偿失,微臣觉得没有必要。”

旁边苏威微微笑道:“陈相国说得确实不错,晋人念故土,自古便是如此,要想让他们战后留在河北,几乎是不可能,唐朝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故作慷慨,同意让民众自由选择避难,但我们要的不是让晋人留在河北,而是要利用这次战争争取并州人心,为我们将来夺取并州打下很好的基础。”

张铉走出来道:“说到人心,我想再多说几句,当初中原大旱,百万难民携家带口逃到青州,耗掉了我们近一半的粮食,当时有很多官员都认为得不偿失,但我们还是坚持到最后,耗费了粮食,收获了人心,到今天,中原各郡十分稳定,家家户户都安居乐业,从前乱匪横行,山贼肆虐,今天几乎都没有了,这就是人心的力量,人民认可朝廷,就算有人想参加造反,也会被他的家人劝阻,乱匪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今天的中原就前所未有的稳定了,徐州也是如此,江淮也一样,这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我们不要舍不得一点粮食,投下的本钱越大,将来收获也就越大。”

张铉的话赢来了众人的一片掌声。

..........

官房内,张铉提笔在协议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并加盖了印章,他把协议递给韦云起笑道:“唐军有行动了吗?”

“听说太子李建成和相国裴寂赶去了太原,太原开始筑城了,但南郡那边还没有,不过唐军本身在夷陵郡屯集了三万大军,江夏和襄阳各有两万大军,只要我们水军撤离,攻入南郡是很容易之事,就看萧铣的抵抗意志了,不过我并不看好他。”

“为什么?”张铉不解地问道。

“萧铣猜忌太重,手下大将皆封王,却又不信任他们,自从年初他杀了大司马董景珍后,西梁人人自危,两个月前他召集众将来江陵祭天,结果只有宋王杨道生一人前来,其他人皆不敢来,结果萧铣盛怒之下杀了杨道生祭天,此人杀戮之心太重,迟早会众叛亲离。”

张铉又问旁边的房玄龄道:“镇守长沙之将是何人,军师可知道?”

房玄龄行礼道:“回禀殿下,是秦王雷世猛!”

“他家人可在?”

“好像只有一个老母,此人事母至孝,力大无穷,绰号小专诸。”

张铉点点头,吩咐房玄龄道:“打听他母亲爱好,再派人去送一份昂贵之礼,不用解释什么,就说是我的一份心意。”

房玄龄点点头笑道:“微臣明白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