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聊斋狐婿 > 第357章 风骨初成

聊斋狐婿 第357章 风骨初成

作者:士心本尊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20:3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世才既已得‘风骨’,可否指教‘风骨为何物’?”

……

东湖,万亩升烟,天水朦胧。

轻风细雨,船只往来,庙山下东湖集市,远望如蜃楼景象。

一艘渔家小船上,刘彦、陆侯船房对坐饮酒,刘平在旁摆菜设宴,沉炼掌渡当艄公,在船头划桨。

一口甘甜入腹,陆侯与君请教起‘风骨’。

他不是不知‘风骨’,而是不明‘其理与其妙’。

刘彦把盏,笑颜反问:“不知子洵眼中风骨为何物?”

陆侯沉思少许,回答说:“我没见过风骨,只是听人言说,也从书中典故一窥风骨之士。”

“我曾听老师说风骨。”

“师言,风骨脱胎于君子品德,乃精神骨气。”

“欲养正气,先养风骨。而欲养风骨,需先立品德。”

“当君子正直光明的品性入到骨髓里,白骨便成了‘风骨’。”

“风骨成后,身性入骨,内生‘正气风’。”

“适时,君子将精神寄托于天地,便可得一匹‘正气白锦’!”

“此锦,乃正直品德精神所化,熠熠生辉,刀剑不破!”

“老师说,诸子之中,孟子浩然之气最胜,他的正气可显化日月山河,万里锦绣,震撼天地,神鬼敬畏。”

“但我读《诸子列传》,未见其中提到‘孟子风骨’。”

“《大夫列传》中只赞赏‘屈原、伍子胥有风骨’。”

“而《君子列传》中,又说某君子自幼便有风骨。”

“却不知,风骨究竟是形貌、气度、精神、还是品性?”

说到这,陆侯拱手请教:“世才是否能解?”

刘彦饮下盏中酒,说:“子洵其实已知‘风骨为何物’,只是没有理清楚‘风骨之表里’。”

“令师杨公所言风骨,是说内在之骨。”

“列传中所言风骨,乃指精神气节。”

“子洵可读过《相骨认尸》的典故?”

说着,与其讲起这篇典故。

故事说的是‘郓城县有一午作,能够‘相骨认尸’,通过死者尸骨就能认出他生前是什么人’。

一日县里乡绅公子犯了人命桉。

为逃过死罪,他家从郊外盗来一具刚下葬的男尸,搬入公子厢房引火焚烧。

对官家声称‘昨夜厢房失火,公子已死于火灾……’

县官让午作验尸,那午作相骨辨认后,心知死者并非乡绅公子,而是一位品行端正的读书人,暗中告知官家:“此乃‘李代桃僵’。”

县官不动声色,让乡绅为子置办丧礼,看这家人为别人发丧。

到夜里,他领着公人午作来到坟前祭祀,香火问鬼。

从尸身主人口中,得知那公子藏身之处。

三日便抓获,带回县衙审问,乡绅父子及家仆皆遭问罪。

事后有人问午作‘如何以骨辨人’。

午作说:“面有面相,骨有骨相。面为表相,骨为内相。”

“内相承载人的精神气度,品性德行。”

“它们如水如墨,能浸入骨髓,使骨发生变化,透出身骨而显‘气相’。”

“正直之人,骨骼端正。洒脱之人,骨相磊落。”

“阴险之人,豺形狼步。好色之人,缩头娄腰。”

“君子堂堂正正,小人沐猴而冠。”

“只要能认清楚骨之‘气相’,便通过骨相辨别他属那类人,从而推断其身份。”

话到此处,刘彦该篇典故讲完,解道:“所谓‘风骨’,也是一种‘骨之气相’。”

“有道是‘美人在骨不在皮,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好比带壳的稻米,外貌为糠,内相为米。身体为糠,精神为米。”

“骨在皮肉之内,精气、品性、德行乃至法术、身学皆可入骨。”

“骨犹如山石,血肉是泥土,发肤是草木,人就如一座山。”

“试问子洵,观山除了能看见‘山之俊秀’,还能看见何物?”

陆侯闻问,陡然通透,答道:“还可见‘山之气’‘山之势’!”

“不错。”

刘彦饮一口酒,看船外烟雨,远处青山,说:“山高未必灵秀,山低未必无势。”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人的精神品性,就如自身神灵。”

“品性入骨,骨就有了品性,使人形象气貌变化,显于外在,肉眼可辨。”

“天下骨相众多,有恶人骨、将军骨、侠士骨、奸人骨、仁人骨,人人皆不同,皆看其性。”

“积养风骨,先养身性。即杨公所言‘先立品德’。”

“而后再将身学筑入骨中,即是‘筑文骨’。”

“文骨铸成,将精神气与骨合为一体,心体如一,【风骨】便成。”

“这便是我积养风骨之法。”

说话间,刘彦展臂活动身骨,全身骨骼随筋肉牵动,发出卡卡声响。

其头顶一丈浩然正气蓦然飞出,似白龙出山涧,穿过船房顶棚,如一匹白锦虚空展开。

刘彦精气神随之而上,寄托于正气白锦中,沐浴烟雨湖风,与天地相合。

不知过了多久。

他精气神归落,头顶白锦依然飞悬虚空,不断地增长着。

由一丈三尺,长到一丈六尺。

其人盘坐低眉,周身正气似山岚,向头顶聚拢,融入那匹白锦。

数息后,刘彦低语道:“一丈六尺有七,筑文骨果能滋长正气。”

话落他念头一动,虚空那匹白锦‘龙归山涧’。

正气回身刹那,其身骨架像是锦布裹住,越勒越紧,使他整个人都动弹不得,其身性、心体、精神也都被裹入其中。

受正气束缚,慢慢与骨相合……

此时看他,上下无气显露,但一股山势却在眼前清晰。

陆侯心涌明光,盯着刘彦骨相彰显,一念浮现:“世才正在立风骨。”

思量着,恍忽有清风拂面。

此风不是湖风灌入,而是眼前人周身发出!

他观君子,君子观自身。

刘彦精神内观文骨,看到束缚它的正气一点点崩散,散气沿着文骨流淌,流全身三百六十骨骼。

每循环一次,气的流动都在加快,逐渐的化为【正气风】。

风起于足部,经双腿、双肋、后嵴,过双肩脖颈,分流两臂双手,聚于头顶、脑后、面门。

片刻,周身气爽!

周身上下得一快哉通透!

且,清风常驻身骨六处,川流不息。

刘彦抬头显笑颜,面带风气,端起酒盏说:“风骨相合,确是畅快,此时当饮一盏。请。”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