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聊斋狐婿 > 第159章 胥君说仁

聊斋狐婿 第159章 胥君说仁

作者:士心本尊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20:3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妹妹……”

池边,长公主拍肩轻唤李怜云,后者却目视‘春心池’出神。

见白石台上,两位湖主一书生已入席位。

三人呈倒‘品’字而坐,相君、胥君与刘彦矮案相对,间隔七尺。

此时石台上没有神人之分,只有三位儒者。

李怜云望石台人物, 如见‘古之君子高山论道’,心驰神往。

长公主一声叫不醒她,笑与左右众女相视,又加重声音呼‘怜云妹妹?’

李怜云陡然扯回目光。

香兰香草纷笑说:“都说男儿见美人而忘我,今日却是美人见君子失神了。”

“休要调笑贵客。”

长公主轻声训斥,牵引怜云落座池边入席, 并肩谈道:“刘公子悟性高,方才未听教便领悟我父三分真意,且听他高论……”

怜云点头, 带笑平视池心石台。

台上,刘彦坐稳与两位湖主相视,等待师者先说。

胥君含笑拂须,见他怀揣着疑问,开口道:“世才有问,不妨讲出来。”

刘彦拱手一礼,即问道:“先生所言之气,与孟子浩然正气,有何不同?”

胥君解道:“我说精气,乃滋养孕育万物之气,其道在地,为母乃坤。”

“而孟子之气,乃雷天大壮强健之气,其道在天,为父乃乾!”

“乾道至刚, 坤道至柔。正气壮志, 精气养性。”

“道家修仙即是借此气, 存道于心中, 而炼精化气,上通玄明,升登仙家境地。”

“世间鬼神,无论修炼何等法门,无不是采集天地之精气,滋补强壮身躯,炼得法力神通。”

刘彦闻听,闪过萱儿娘子一句话‘儒家入真境,再修就如同修道了’。

此刻听西湖主讲‘天地精气与正气’,他对此话更有一重明悟。

胥君缓言,让他领会少许,继续阐解道:“坤之道,厚德以载物。乾之道,资始而至大。”

“孟子善养浩然正气,也‘存心养性’。”

“《孟子·尽心》中,有一言为证【存其心,养其性, 所以事天也】。”

“世才无需担忧,我之‘仁术’会损你心中道义,反之还能助你成道。”

“你已心存道义, 得乾道天罡之气。”

“眼下就差德性,养德入根性之中,以君子身载德,即可存坤道精气,养育德气……”

“到时乾坤二气相济互补,阴阳和合,你就能立道固守,无人能毁你道义,坏你名节,伤你德性。”

“再修司徒心学《君心化龙之术》,事半功倍!”

刘彦闻此,心中再无任何疑惑疑虑,端正拱手答谢一礼。

“学生受教,请先生讲学。”

“善。”

胥君敛宽袖,扬手说道:“我听闻你在阴山沸河之中‘明见胎性’,得正心明德,能见自己本性。”

“以你所见,自己德性如何?”

刘彦凝思,印堂眉心聚一点文光,引胎光而出,二光重合见其‘书生本相’显现。

视于两位湖主过目。

此举等同‘明德’,乃把显露根底出来,不藏私的请他们‘鉴定’。

同时他也在自观其性,说:“学生胎身本性之中无德,并且还带着愚钝。即便我已通了心窍,聪明几分,依旧根性愚直。”

胥君听其言,不以为然,笑与相君道:“你看,好一块无暇未经雕琢的美玉。”

“世才无德甚好,若是有德而不正,则毁矣!”

“你胎性并非‘愚钝’,而是纯净之性,赤子之性。”

“这等根性十分难得!”

“其一,身具这等根性之人,极难开窍。”

“其二,开窍之后不能被雕琢,不能被世间污浊所染。诸如酒色财气等,一旦染上根性就坏了。”

“而你,却能在开窍之后,及时聪明心窍,入真学明经养气,于沸河之中明心见性,此等机缘可谓‘夺天之造化灵秀’!”

“实在好得很。”

“眼下你有自知之明,我劝君子不可雕琢本性,就让你那‘胎性美玉’维持原貌。”

“须知,玉琢之后便成了‘器’,然‘君子不器’!”

“成器,则不能如龙变化,养不出内在神明。”

说到此,胥君忽起高亢道:“世才继承司徒夫子绝学,修其《君心化龙之术》,实乃明智之举。你当自知!”

刘彦心神抖擞,眉心明光更胜,书生本相更显。

他恍然知道,此乃冥冥之中天意!

自己投胎至此,二十七年不曾跳出‘胎中之谜’,才能保持自身胎性如赤子!

所谓‘愚直’,其实是‘存心养性’,守愚而不使身性受到诸般污染。

如此这般,他看破胎中之谜后,方得一块无暇白玉本性。

前二十七年,恍如一场漫长的养性修行!

好似天意,又如人谋。

他暂不去想‘有无高士相助’,只存明悟在心,拱手礼道:“学生知道了。”

“好!”

胥君高兴拂须。

此刻他看刘世才,好比俗人夜里拾到金子一般,仁心闪动说:“你气运深厚,需身德承载,养仁气,存气运,君道则宽。”

“我问你,仁字如何写?”

刘彦收拾心情,答道:“仁字,从二从人。人立二旁,是为【仁】。”

胥君又问:“你可知仁字中的【二】者,乃指何物?”

刘彦刚起思量,便听胥君自答道:“仁字之二者,乃指天和地。”

“一横在上,是为‘天’,一横在下,是为‘地’。”

“人立于天地之间,便得一个【仁】。”

刘彦思维开阔,请教问:“先生为何将‘二’指为‘天地’?”

胥君阐解说:“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者为原始混沌,为鸿蒙未开,破空鸿蒙而生天地阴阳,阴阳相配而生万物。”

“因此仁德,随天地万物而生,藏于众生灵中。”

“只要明白它,就能从身性之中见到它,加以培养可得‘仁性’、‘养仁入本性’。”

“本性之中见仁德,才算真正成仁,怀仁而养气。”

“本性无仁,心中有仁,乃是虚仁,乃善心而已。所行之事亦非‘仁道’,只能称之为‘善举’。”

“故而,世才要仔细区分【仁】与【善】之别。”

“仁和善十分相近,得仁可得善,得善未必得仁。”

“你且听我细细道来……”

说着,胥君开始与他‘说仁讲意’。

先道‘大意’,再解‘中意’,后说‘小意’。

讲‘大仁’时言简意赅,说‘小仁’时细致入微,犹如‘哺育婴孩’一般,仁慈的将道理传授与这位后学。

刘彦听时,心中愉悦,就像是饥饿婴孩接受这位‘先达’哺育。

闻‘仁字之意’,而化入神思,逐渐通达。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