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聊斋狐婿 > 第135章 上官来历

聊斋狐婿 第135章 上官来历

作者:士心本尊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20:39: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问仙家,祭神鬼,巧思计,以野狗做文章,抚百姓之心……”

“奇士!”

通判府,南庭院。阳光暖人,清风拂面。

庭廊下一张书桉,李氏父女和杨万山围桉攀谈‘刘世才’,陆侯持笔书写《治疫六法》。

李通判听完临安县一番实言,此刻全然换了一副态度,一尺须迎风,两鬓发随笑,眼目透着赏识,浮想刘彦为人。

“如此奇人智士,昨日公堂之上,为何不说?”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事岂能在公堂议论?”

杨万山含笑接话,看着内兄书写‘六法’,说:“而且‘六法’中有云‘骗百姓而医治其心’,……”

“倘若昨日府衙之上,内兄如实说出‘仙方是假的’‘瘟妖也是假的’……”

“岂不让民大失所望?那时百姓惶惶,民心生乱,岂不乱了治疫六法?”

“灾疫之下,百姓信鬼神大于信官。”

“倒不如顺应民心,以其所信来治其心,提振百姓心气。”

“而这,便是世才所提‘人治三法’中的‘拔哀’‘正气’二法之精妙!”

“再配合《青竹雅集》之中良方去疾,方能治理这场瘟灾。”

“通判大人以为是否?”

“嗯,万山言之有理。”

李通判拂须点头,眼眸添彩说:“刘世才之法,以鬼神抚慰民心,加以良药解症,着实是为上策治疫之法。”

“今日如何不请他来?”

怜云小姐随父并看杨公子。

万山端茶道:“前日祭乡鬼,三千鬼众民怨甚大,起先捣乱祭坛礼祭,不愿受我等香火。”

“世才兄孤身入谷相劝,遭他们鬼气阴风杀威……”

“眼下疫气入体,在家养病,不能见大人。”

“刘公子独身面对三千疫鬼?”

李怜云暗自惊诧。

她修养命之法,通晓神鬼事。

前日西湖放粥,也曾出窍去看。

只是三五百疫鬼聚在一起,就已是鬼气冲天、疫气如潮,使她内心发憷。

而这位君子,面对十倍之数,却能屹立鬼众之中,其胸怀智勇令人钦佩!

李通判赞叹道:“虽千万人吾往矣,刘世才丈夫也。他病情如何?可有性命之危?”

万山朗声笑说:“世才兄内有正气,虽遭外邪入侵,但能自家调理,并无性命之危。”

李怜云明亮眼眸,暗思道:“刘公子…莫非乃孟学养气之士?”

彼时,陆侯写完‘治疫六法’,落笔揭起文章,交大人过目。

李通判两手观看,尽管已经听过‘六治之策’,但观读文章依旧赞不绝口,请教临安县如何用计。

李怜云则请万山一旁叙话。

“敢问公子,刘世才可是一位儒门真学?”

“小姐如何猜测?”

杨万山早看出通判之女不俗,说话很有思理,见识高过其父。

怜云面纱轻扬,说:“小女子虽不才,但对真学略知一二。恩师授我养命之术时,曾与我说过‘儒释道’三家之别。”

“儒家学问入真,亦能通玄妙、见鬼神。”

“刘公子若非真学之士,岂有这等聪慧和胆识?”

“小姐聪慧也不差真学。”

杨万山相视夸赞,笑道:“实不相瞒。世才兄乃孔孟双学入真境,心怀大义,心有明灯,乃明心之君,浩然之士!”

“此等奇人,天下少之。”

怜云惊诧,明白他的意思,思说:“刘世才孔孟双成?这的确世间少有!”

二人一旁私语,李通判并未听见,只与陆侯笑谈说:“刘世才颇有治世才干,我州府亦可用此法来治。”

“方才有言在先,输了赔礼。”

“我女就代为父,与陆大人赔情一礼。”

怜云回神,面向陆侯轻轻下拜。

陆大人见女替父赔情,也就不躲闪,受之一礼道:“此事只怪下官未及时与大人明说,才酿出猜疑。”

“下官今日来,另有一事请大人相助。”

“临安草药即将用尽,下官想讨些回去解燃眉之急,”

李通判笑说道:“药材之事我自会帮你,晌午你和令弟就在我府用宴,我想听你细说刘世才……”

陆侯与内弟相视,礼谢通判:“那下官就厚颜讨杯水酒。”

“我看不如先去见知州,今日若请不回草药,下官无颜回去面对乡亲。”

李通判爽悦答应,分顾告诉女儿,命家人备午宴,后携带‘治疫六法’与陆侯信步出廊。

杨万山等小姐安排完家务,问道:“小姐也能掌家?”

李怜云走到书桉前,提笔说:“我虽女子身,家父却养我如男儿,家父不在我便能做七分主。”

万山听着高看几分,落座笑道:“既如此,小生就不当你是寻常千金。不知小姐想知道世才兄哪些事?”

怜云面纱朱唇澹笑说:“杨公子真是聪明君子。那我就先问,刘世才学问如何、才情如何?”

杨万山有意在佳人面前给刘兄扬名,端坐庭廊下侃侃而谈,讲述自己所见所闻。

百里之外,临安县。

刘彦也在与女谈话,却非阿九,而是飞刀中的【上官女】。

他刚粗读完一遍《于氏春秋》,从中收获不少修学思路。

其中有一门‘问经养学’很奇妙。

所谓‘问经养学’,需要通达明经正心境界,能够将心思沉入经书之中,使得心念与书文相通。

届时便能从经书内见书中天地,与书中经意精灵对话,向其讨教学问。

《于氏春秋》中说【经意之精,承载圣贤道理而生。向其问道,如直面圣贤,可得真金真意。】

刘彦初闻此法,便想到‘佛门灵犀术’,灵犀之法也是聚心念与物相通。

但经他尝试,此法并不能‘问经养学’。

不过,这让他想起‘上官飞刀’中的经意书灵【上官女】。

撩起衣袖,见一只光亮银环套于手腕,此环乃上官飞刀所化。

杀狗之夜,刘彦携飞刀出门时,突发奇想‘既然飞刀可刚可柔,何不随身携带?变化器形……’

刀中【上官女】感应主人心意,竟然自主的变化飞刀形体,结成银环套在他右手腕上。

这两日一直不曾取下,以自身之气,养飞刀之气。

两日佩戴,水银刀身也不曾使他染毒,手腕肌肤亦无变化,反而飞刀银环越养越亮。

他方才点入文光,用灵犀术内察【上官女】文字身,其灵性饱满并且活跃,一见主人神念便欢呼‘公子’。

刘彦趁机询问:“你总叫我公子,可知我是谁?”

【上官女】灵性回说:“你是公子呀?”

刘彦又问:“那你是谁?”

【上官女】回道:“我是奴婢。”

二问之下,刘彦见问不出信息,就参考‘问经养学之术’,转换思路问:“你是哪国人?”

【上官女】回答:“奴婢楚女。”

刘彦心窍明亮,猜测此女生前是春秋战国人,出自某部‘春秋之书’,不然岂会自称‘楚女’?

于是试探巧问:“认识屈原吗?”

【上官女】答:“奴婢知道,屈大夫是公子的朋友。”

刘彦一念追问:“我是宋玉吗?”

【上官女】这次迟疑,彷佛在想事。

刘彦凝一点文光,点入飞刀银环。

【上官女】得明光相助,回说:“公子是宋玉。”

刘彦一笑,再点入几粒文光进去作为奖赏,起身出书房,面朝清风看天色。

阿九正房出来,见公子精神甚爽,低眉看他手腕‘银环’:“公子可问出【上官女】来历出处?”

刘彦转顾说:“此女出处不明,但来历我已知。”

“她原是楚国大夫宋玉侍婢,应该出自与宋玉有关的列传,为列传中的经意书灵。”

“若是有缘,以后兴许能读到……”

“今夜我将赴阴山试炼心志,午后养精蓄锐,不见外客。”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