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民国大文豪 > 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民国大文豪 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作者:薪越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8:53: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座谈会在一间会议室举行,有五十多人参加,包括苏联的教员。

“这几日,我一直在想,假如我生活在苏俄会怎么样?”林子轩提出了一个假设。

这个假设让在座的青年思考,这其实就是代入感。

想象自己是一个苏俄人,生活在这个国度,会过上什么生活。

“如果我生活在这个国家,我的没办法出版,我的电影无法通过审核,我的产业会被收归国有,我或许无法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林子轩继续说道。

这句话让蒋京国暗自捏了一把汗,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其他人错愕起来,他们没想到林子轩在这种场合会说的那么直白。

“我是资本家,在这个国家自然会觉得痛苦。”林子轩坦诚道,“为了生活下去,我可以改变自己,学着写一些表现革命或者赞颂国家的摄革命题材的电影,甚至是进入政府,成为官员。”

在座的人疑惑起来,这是要向着革命靠拢么?

“改变之后我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这就是环境对人的改变,但这样我就感觉满足了么?不会痛苦了么?”林子轩反问道。

“我变得和别人一样,我分不清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了。”他忧虑的说道,“在莫斯科的街头,我看到所有人穿着几乎相同的衣服,露出相同的神情,我分不清他们之间的区别。”

“你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一位青年起身高呼道,“打倒资本家,打倒资产阶级自由派。”

“穿相同衣服是人人平等的表现,消灭了阶级,这是社会的进步。”有人呼应道,“你这种高高在上的资本家怎么能明白。”

“苏俄不欢迎你,滚出去。”有人叫喊道。

“我正准备离开。”林子轩平静的说完,走了出去。

走出会议室,他不由得露出了苦笑。在这里说这种话果然是自讨苦吃。

他原本还想讲的更多,却不得不中断。

他一直崇尚的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思想碰撞交锋,多元并存。从而产生多元的文学,如此文学艺术才能蓬勃的发展。

他还想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来讨论在苏联的见闻。

但他不会为了讨好这些青年而说假话,为苏联歌功颂德,这是做人的底线。

和来的时候受到的迎接不同,林子轩走的相当孤单。只有蒋京国把他们送到火车站。

坐上火车,林子轩暗自松了口气,他还担心苏联当局会为难他呢。

看来不被重视也有好处。

冯程程担心的望着丈夫,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事情她听说了,她怕丈夫一时想不开。

以往林子轩在国内大学演讲和讲课都会受到欢迎,这是第一次被学生轰走。

“你说我是不是太较真了,其实说点好听的也没什么难的,我演过电影,演戏很容易。”林子轩自嘲的说道。

“我可不想你说假话。”冯程程宽慰道,“假话说多了会成习惯的。到时就听不到真话了。”

“说的也是,这个坏习惯还是不要有的好。”林子轩点了点头。

火车开动,他望着车窗外的莫斯科,不由得想起后世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在后世流传甚广。

林子轩轻声唱了起来,其中有这样的歌词。

“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默默看着我不声响;我想对你讲,但又难为情,多少话儿留在心上。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衷心祝福你好姑娘;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他看出冯程程的担心,想用这种方式来打消妻子的顾虑。

对于这次的遭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有点遗憾,如果能让他把话说完就好了。

冯程程在学校里学过音乐,音乐和绘画都是女孩子喜爱的课程。

她听着林子轩的哼唱,感受着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结合起来,就像是一首流淌着的诗歌。情景交融,极富魅力。

“你不是不喜欢莫斯科么,怎么会写这首曲子?”冯程程不解道。

“是因为有你在身边,莫斯科才变得美好起来。”林子轩回答道。

以往,他很难说出这种情话,这次是想转移妻子的注意力,忘掉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不愉快,才说了出来。

说出之后,他发觉也不是那么难为情。

“骗人的吧。”冯程程心中欢喜,却还是娇嗔道。

“我可没养成说假话的坏习惯。”林子轩一脸无辜道。

两人嬉闹一阵,把心中些许的不愉快抛在脑后。

林子轩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歌词和曲谱写下来,给了冯程程。

这是他对莫斯科最后的纪念了。

1926年4月9日,林子轩结束了苏联之行,从莫斯科返回中国。

在中国的北方,张座霖的东北军正和冯羽祥的国民军激战。

早在三月份,冯羽祥知道打不过张座霖,便宣布下野,带人由绥远启程前往苏联考察,不给张座霖挑起战争的借口。

冯羽祥到苏联是想得到苏联的支持,他不甘心政权落入张座霖手中。

没想到,他刚走到蒙古的库仑,北平便发生了著名的“三一八惨案”。

冯羽祥的部将、时任京畿警卫司令的鹿中麟没有阻止警察镇压学生,使苏联怀疑冯羽祥的革命精神,让他暂缓前往苏联。

直到5月份,冯羽祥才来到莫斯科。

这时候,张座霖并没有因为冯羽祥的下野而放弃消灭国民军的计划。

4月7日,直奉联军南北夹击,从山东、河南、直隶三处向国民军进攻。

国民军节节败退,两军在天津等地战斗不休。

林子轩沿着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的时候便接到了消息,前面正在打仗,道路不通,他只好在哈尔滨等待战事平息。

哈尔滨是中东铁路的中心,城内居住着大批的苏联人,设有苏联人的医院和学校。

来到哈尔滨,林子轩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天才女作家萧虹。

他在后世看过那部许鞍化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讲述了萧虹的一生。

萧虹出生于1911年,原名叫做张秀环,生活在哈尔滨郊区的呼兰县,今年刚刚十五岁,应该还在上中学。

反正暂时没办法离开哈尔滨,闲着也是闲着,林子轩便想去寻访一番。

他想看看自己和这位未来的才女有没有一面之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