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德芸大师兄 > 第四百九十四章 门户

德芸大师兄 第四百九十四章 门户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4:38: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好……」

看到萧飞登台,底下的观众立刻发出了一阵叫好声。

大家伙都有日子没听萧飞的单口了。

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虽然这里是德芸书馆,演出的节目是评书,可演员却是三个说相声的,他们无论说什么,在观众看来都是相声。

萧飞对着台下一拱手,随后走到了桌子后面坐了下来,将手里的布包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还有一方手绢。

这是评书门的规矩,演出的时候,所需要用到的家伙事,都得说书的先生自带,没有共用的。

刚把东西归置好,还没等萧飞开口呢,突然跑上来俩观众,将两个3也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给我了?」

观众们顿时笑了起来。

到德芸社听相声,录音,录像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剧场这边也不禁止,大家既然喜欢,想要保留一下视频音频,这要是都不让的话,就有点儿不近情理了。

「好吧!回头我这点儿吃饭的本事,都让你们给广而告之了,大家伙看见我都觉得眼熟吧?」

噫……

别以为坐那了,我们就认不出来,化成灰,我们也认识你。

「好长时间没一个人给大家伙说了。」

你还知道啊?

现在很多观众还惦记着萧飞的《济公传》呢。

之前说到了「巧解马鹤冤」,后面是什么,萧飞一直没再说过,好些观众一直心痒到了现在。

「之前一直给大家伙说的都是单口相声,今天不一样,诸位也都瞧见了,上了台,得坐在这里,这就是相声和评书的区别。」

萧飞逐渐进入了自己的节奏当中,底下的观众也全都安静了下来。

「在过去,说书的得尊称为先生,说相声的呢,以前也给大家伙介绍过,那个时候没地位,就是个说玩意儿的,所以在台上,说书的先生能坐着,说相声的只能站着。」

这些知识点,常来德芸社听相声的观众都知道。

「评书我打小就学,6岁的时候,老先生给开的蒙,可一直没在台上表演过,今天是头一次,说的到与不到的,您诸位多包涵。」

萧飞也得先托付托付,关键是心里真没底啊!

「打小就学,后来也拜过师,大家伙都知道,相声门我的师父是于清,评书门呢,大家可能就不了解的,在评书门,我的老师是袁甜袁先生,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不过提起我老师的父亲,大家可能就熟悉了,袁阔城袁先生都知道吧?」

嚯……

台下不少观众都被惊着了,虽然之前听萧飞说过,他的评书有门户,可谁也没想到,居然这么显赫。

如果说相声门有马侯常三大家的话,那么评书门里,最显赫的就当属袁家了。

袁氏三杰,袁杰亭、袁杰英和袁杰武,再往下就是袁阔城先生了。

「我们家跟袁先生家里算是世交,怎么个世交呢?我爷爷当年跟袁先生交情莫逆,俩人拜了把兄弟,我管袁先生得喊一声「二爷爷」,当年我爷爷想给我在评书门里寻个门户出身,最后就是袁.二爷爷做主,让我拜了恩师袁甜先生。」

好嘛!

有些了解这其中根由的观众,已经忍不住开始感叹了。

萧飞相声门的师承,评书门的师承,真真称得上是无比显赫啊!

「评书呢,又有一个西河门的分支,按照辈分从上往下分别是起连增景祥,现在大家伙比较熟悉的都是连字辈的演员,比如田连元先生,还有我的师爷金文生也是连字辈的,我师父年初的时候摆在了金先生门下,赐艺名于增禄,

到了我这一辈,是景字辈。」

相声,评书,西河大鼓书,这三门,萧飞都有正经的门户传承。

「跟大家伙介绍这些呢,也是为了让您诸位多了解一些,现如今传统的曲艺不景气,相声如此,评书也是如此,眼下说评书的几位名演员也就这么几位老先生了,年轻演员跟不上,今天斗胆在这里给您说一回,我这心里也是战战兢兢。」

萧飞说的可是实话,自打登台演出,上千人的场子,他都演过好几次了,完全不知道紧张是怎么回事儿,但今天坐在这里,面对着80个观众,他心跳快的跟打鼓一样。

「大家伙都知道,相声门里,艺人们拜的是东方朔,祖师爷拜的是穷不怕朱绍文先生,评书门,艺人们拜的是左丘明,就是写《左传》的那一位,为什么拜左丘明呢?」

观众的注意力逐渐的集中在了萧飞的身上。

「东周时期王宫里有一个职位叫瞽矇,从工作性质上和形式上看,就相当于那个时代的评书。」

一杆子能支到东周,这可真够远的了。

「瞽矇这个词语本义是盲人,主要就是由于瞽矇的工作都是由盲人完成,所以就用瞽矇代表他们的工作。」

对于萧飞的知识储备量,观众们都已经有些麻了,好像这天地下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

无论什么,都能说得上来,而且,说得头头是道。

「瞽矇本来是两项分开的工作,瞽负责向君王献曲,矇负责献诵,瞽矇在讲述历史和故事的时候,有时会加上一些有意思的包袱和有讽刺意味的寓言,这样能起到讽谏的作用,久而久之,这种工作就成了说书,传说左丘明就是瞽矇出身,所以评书门奉左丘明为鼻祖。」

哦!原来如此!

「另外,评书门也有祖师爷,诸位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评书门的祖师爷……」

萧飞说着,还双手抱拳拜了拜,这才接着说道。

「便是柳敬亭。」jj.br>

观众们听到这里,全都打起了精神,又到了他们熟悉的文化知识小普及的时候了。

「这位柳敬亭,原本姓曹,因为早年间犯法所以改姓柳,后来辗转扬州、杭州、金陵各地演出,所到之处,深受观众的欢迎。」

「再后来到了清初,说书形成了两大派别,南方的评话和北方的评书,南方评话以扬州评话、苏州评话为代表,北方的评书以京城评书为主体,相传为乾隆年间的王鸿兴所创。」

好嘛!越说越深啊!

「评书大家伙都听过,先生上来,先念一段定场诗,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介绍新出现的人物,要说「开脸儿」,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称作「赋赞」;为了吸引听众,制造悬念,每到关键的地方还得预留「扣子」,当然了,我留扣子,你们总说我挖坑。」

噫……

刚才说的还挺正经的,又介绍门户,又说评书的发展历史什么的,说着说着就开始皮了。

今天在座的观众,哪一位没在萧飞挖的坑里待过啊!

基本上都是曾被埋到过眼眉的大冤种。

看到观众的反应,萧飞也不禁笑了。

「放心啊,今天咱们说的是评书,不是单口相声,我尽量不挖坑。」

什么叫尽量啊?

说评书你要是都敢挖坑的话,到时候,别怪我们一脚把你给踹下去。

「大壮,好好看着,这可是你长能耐的时候。」

郭德强坐在上场门这边看着,也是止不住的感叹,萧飞对舞台的掌控力,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说正经东西的时候,能把观众牢牢的拴住了,哪怕说了半天一个包袱都没有,观众也不会觉得厌烦。

还能在恰到好处的时候,抛出一个小包袱,让观众在开怀一笑之余,放松一下精神。

萧飞可真是把舞台表演,给琢磨到极致了。

小小年纪,这功力火候都是怎么练出来的啊?

「说书呢,其实和说单口相声,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大同小异,都是一样的说古论今,道具呢,也是这么几样,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还有一方手绢。」

萧飞说着,先把手绢拿了起来:「大家伙上眼,看着是块普普通通的手绢,意义不同,这可是当年我拜师袁甜先生的时候,师父赏下来的,为什么给这么一块手绢呢,意思就是当徒弟的从今往后有饭了。」

他当年拜师袁甜的时候,还不到十岁,这块手绢到现在也已经十年了,保存的和新的一样。

前年摆枝的时候,白慧敏赏下来的那一块,同样被萧飞保存的非常好。

「还有这把扇子。」

说着话,轻轻的将扇子展开。

「同样也是有来历的,前些日子郭老师说打算开这么一个书馆,问问我有没有兴趣来给您说一段,我也是好些年没说了,心里实在没底,就到袁先生家里去了,想着让老爷子帮我归置归置活,临走的时候,袁先生赏下来这么一把,上面有提拔,袁杰亭,这位是袁先生的伯父,当年袁氏三杰的老大。」

嚯!

郭德强听着,都不禁眼馋了,袁杰亭先生用过的扇子,这还了得,放到今天都能被称之为文物了。

「最后呢,就是这块醒木了,我爷爷传下来的,老物件,您上眼瞧,这上面刻着两个字一一逢春!」

什么玩意儿?

郭德强闻言,差点儿直接从上场门冲过来。

逢春!

难道真的是那一位用过的?

郭德强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萧飞手里的那块小木头,感觉手都在哆嗦,生怕下一秒钟,萧飞会把那块醒木给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