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德芸大师兄 >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八大改行(2)

德芸大师兄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八大改行(2)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4:38: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隔多年,萧飞有一次体会到了当年德芸社第一次去天津商演时,被迫登台救场的感觉。

当时为了拖时间,他在说单口之前,不得不将相声的十二门功课挨个展示了一遍,为此,还得罪了不少相声门的同行。

现在为了给师父于清争取时间醒酒,萧飞也只能使出了浑身解数,尽可能将这个段子的时间拉长,可是,还得保证节目质量,其难度可想而知。

「没办法啊,这就是外行啊,你又不是干这一行的,能不闹笑话嘛,那个时候改行的艺人可多了。」

李京问道:「还有谁啊?」

「比如说,还有一位唱十不闲莲花落的,艺名叫抓髻赵的,您听说过吗?」

「哟,这可是个好角儿啊,咱们德芸社演出相声大会,开场必唱十不闲。」

「那可不嘛,开场必先唱发四喜,福禄寿喜,常听德芸社的您肯定都听过。」

李京捧道:「那你先给我们唱唱这十不闲莲花落的发四喜呗。」

「那好,我学一小段儿啊。」

萧飞把折扇横放在手上,右手一指,开口便唱。

「福字儿添来喜冲冲,福缘善庆降瑞平。福如东海长流水,恨福来迟身穿大红……」

「豆豆起豆起豆呛!」

观众们跟着一起喊了出来。

萧飞也笑了,朝着台下一指:「您听,这都是咱们德芸社的老观众了。」

李京也同样跟着笑:「没错,全都听会了。」

本来只唱一段就可以了,但是为了尽可能的拖时间,萧飞也只能接着往下唱。

「寿星秉寿万寿无疆,寿桃寿面摆在中央。寿比南山高万丈,彭祖爷寿高永安康……」

「豆豆起豆起豆呛!」

一直将福禄寿喜四番全都唱完,观众们爱听,倒也没有谁发现有任何的不妥。

「多好的角儿啊,不让唱了,没辙啊,挤兑的推个车出去卖切糕。」

「他会吗?」

「他哪会啊,推个车出来,站在街边儿发傻,一琢磨得吆喝啊!」

「是啊!」

萧飞又把扇子拿了起来:「他不会啊!攥着这把刀琢磨了半天,这要是不出声也没人过来啊!」

「多新鲜啊,人家知道他是干嘛的啊!」

「实在不行我唱几句吧,拿着发四喜这腔儿,唱卖年糕的词,站在这儿,一举手里这把刀,那什么,我吆喝吆喝啊!」

「怎么吆喝的?」

「我这切糕面儿真粘呐,枣儿不甜您别给钱呐,诸君吃了我的切糕去啊,愿诸位富贵荣华万万年呐!豆豆起豆起豆呛!再看这切糕!」

「怎么样?」

「都成拨鱼儿了。」

李京又是连连甩手:「嗐,你死乞白赖剁它干嘛啊!」

「全都剁烂了!」

第二番结束,上场门这边……

还是没有反应,那也只能继续了。

「这是光绪皇帝驾崩,再后来,没有皇帝了,袁.世.凯当大总.统,更要命了!」

「怎么呢?」

「袁世凯有一位大公子,叫袁克定!」

萧飞说着,还朝李京看了过去。

哈哈哈哈……

台下的观众顿时一阵哄笑。

去年的《建党伟业》里面,正是李京演了那位袁家的大公子,萧飞也是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才知道的。

「说袁克定,你看***什么啊!」

萧飞也不理李京,接着说道:「这位大公子那个坏啊,他过生日,所有的艺人

都得上他家里去,给他贺寿,其实他也不是真过生日。」

「怎么呢?」

「一个月过七八回,他是拿这个当买卖干,借着机会敛财。」

「就为了收钱!」

「这不,过些日子又到了,8月1号,早早的就给我们信儿了,谁都不许不来。」

说到最后,萧飞又学起了李京说话的腔调儿。

「玩去,还是说我啊!」

哈哈哈哈……

了解李京的观众都知道,他的生日就是在8月1号这天,显然,萧飞是在拿他砸挂呢。

「开个玩笑,李京老师只是在戏里演了袁克定,他可不是真的啊!」

「多新鲜啊!」

「不过俩人的人性……」

李京把扇子抢了过去,在桌子上敲了一下:「想好了再说。」

萧飞下意识的往旁边挪了一步:「咱们还是接着说袁克定吧。」

认怂也认得这么清新脱俗。

「接着说你的!」

「这一天,袁大公子又过生日,京津冀这些个艺人们全都来了,给大公子贺寿,其中有一位演员,把大公子给惹恼了。」

「谁啊?」

「唱河北梆子的演员,王庆林王先生,艺名叫银达子。」

「没错!」

「多好的角儿啊!那个嗓子是本宫音背宫音相结合,也就是真假嗓相结合,唱的好听,人家有几出戏特别有名,像铡美案,打金枝,还有结义廉明,人家王先生唱出来,好听。」

李京一听,就知道萧飞为了拖时间又要学:「你给唱两句。」

「学两句啊!」

萧飞说着稍微稳了稳。

「这两个小娃娃呆头呆脑,看起来,年轻的人呐,做事不牢,背地里把孤独一声高叫,宋大爷,袍锦绣……藏有钢刀。」

这一声高腔儿,又引得现场观众齐声叫好。

上场门这边的郭德强更是连连称赞,萧飞为什么不是他徒弟的这个梗,只一会儿的工夫,不知道被他念叨了多少遍。

「好……」

李京也不禁挑起了大拇哥。

「多好的角儿啊,没办法,被困在京城,回不去了,家是天津市武清县王庆坨的人,也回不了家,没办法,在京城找了这么一间小房,先住下了,屋里边连火都没有。」

李京听着也嘬牙花子:「哎呀,太惨了。」

「把人冻得裹着被子筛糠,鼻涕直流,怎么办呢?得活着啊,得吃饭啊!不让唱了,做点儿小买卖吧!」

「卖什么呢?」

「卖小金鱼儿!正好是春节前后,这个时候的小金鱼儿叫冻秧子,屋里没火暖着,活着都费劲。」

「没错!」

「早晨起来,端着盆出门,王先生往盆里一瞧。」

「怎么样?」

「这两条小金鱼都快不动弹了。」

「冻得啊!」

「王先生心里难过啊,一难过,他想起这唱来了。」

「要唱!」

「张嘴唱了几句梆子。」

「您再给学学!」

「唉……」

萧飞先叹了口气,满脸的苦楚。

「这两个小金鱼呆头呆脑,看起来天很冷啊活命难逃,手端盆,不由人珠泪双流……咣……」

李京被吓了一跳:「哪来一锣啊?」

「把盆扔地沟里了。」

「嗐!多受罪!」

已经三番了,我这里最多也只能八番,再多可就不像话了

啊!

萧飞朝着上场门那边又看了一眼,顿时心里稍微稳当了一点儿。

于清终于出现了,虽然还坐着,但至少不像刚送来的时候那样,连坐着都东倒西歪的,这会儿睁着眼睛,虽然脸色看上去还有点儿苍白,但总算是清醒了。

心中大定,萧飞也稍微加快了一点儿节奏。

他这一场是替的岳芸龙和孙月,但后面的节目不能再乱了,否则的话,一旦观众有意见的话,到时候没法收场。

「再后来到了1932年,张宗昌在京城给他母亲做寿,又出了这么一回事儿。」

「什么事儿啊?」

「也是请了好些艺人来唱戏,张宗昌问老太太,娘啊,您想听熟么啊?」

萧飞说着说着,还学起了山东倒口。

「听什么啊?」

「老太太说,我就想听梆子。」

「哦!喜欢听梆子。」

「她好听山东梆子,可京城上哪找去啊?赶巧了,有一个唱河南梆子的戏班在京城演出,把演员都给找来了,一开唱,老太太翻车了。」

「听出不对了。」

「唱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怎么一点山东味儿都没有呢?」

「对啊!人家是河南梆子。」

「把他们唱戏的花褂子都拔下来,把人都轰出去吧!」

「嗬!这老太太还财迷。」

「行头都留下了,演员们是沦落街头,其中有一位唱花脸的演员,叫八里瓮,唱起来粗矿有力,让你听完之后一身汗,跟蒸桑拿似的。」

「至于嘛?」

「您比方说,包公见国太有几句唱,唱出来好听。」

「您给学学!」

「我唱两句啊!满朝满将排呀排起队,金瓜钺斧耀光辉,来是来为的那陈世美,这一回不同那一会,下陈州我铡过四国舅,回朝来又铡赵王妃,见国太我使一个那骆驼跪哎……」

「好……」

观众们也是服了,以前就觉得萧飞会的已经够多了,没想到居然还有他们没见识过的,比如这河南梆子,听过的怕是都没几个,结果萧飞居然也会。

这会儿萧飞就是站在台上唱一段意大利歌剧,他们也不会觉得新鲜。

「听完这个唱,就跟下地刚干完活似的。」

「就这么豪放。」

「结果这位演员也困在京城了,这位八里瓮老先生怎么办呢?得吃饭啊!」

「是啊!」

「找个地方住下来,想起来自己有点儿手艺。」

「什么手艺?」

「在家里的时候,会包烧麦。」

「哦!」

「两个字怎么写呢,烧火的烧,麦子的麦,但据说最早不是这么写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

「什么故事呢?」

「相传,最早是有这么一个点心铺,雇了一个小伙计,但给不起工钱,掌柜的就跟小伙计说,你干脆也做点儿什么东西,放在店里捎带着卖,就顶工钱了,所以最早是捎带的捎,现在山西、内蒙等地,买卖家挂出来的牌子,还是这么些,列位,要不怎么说听相声长知识呢!」

「知道的还真多。」

「八里瓮老先生想得了,买来蒸笼,支上锅,老先生在旁边站着,拧着眉,瞪着眼,唱花脸唱惯了,到哪都使着相,可您想啊,他这模样谁敢上前凑啊!」

「对啊!」

「老先生还纳闷呢,咋回事啊,咋没有人吃我的烧麦咧?正纳闷呢,由打对过走出来一个小姑娘,孩子看着他也纳闷,早先没这么一个人啊,街上又添新摆设

了?老先生看见这孩子,他乐了,对门出来的这是街坊啊,她要是卖几个,回去说好吃,大家伙不就全都来买了吗?一高兴他就唱上了,拿着河南梆子的腔儿,套着烧麦的词。」

「怎么唱的呢?」

「新出的烧麦笑微微,刚买的笼屉耀光辉,牛肉大葱味道美,你要不信就尝一回,小姑娘近前来,这价不贵……再看着孩子。」

「怎么样?」

「啊……」

「吓哭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