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水龙吟 > 第6章 第6章 东北往事

水龙吟 第6章 第6章 东北往事

作者:夏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4:37: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揉了揉眼睛,光天化日之下,怎么会是假象?

连那两个和尚额头上的汗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嘿!施主!啊,不是……师父!”我冲庙里喊。

俩和尚抬头,擦了擦汗,踅摸半天才看见我。

“大早上的,你上那儿去嘎哈?”一个问。

“你咋蹽上去的?”另一个问。

是本地和尚,和昨天那个出租车司机的口音,不能说是像,只能说是一毛一样。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地的和尚,一般都是来上班的职业和尚。

甭管是不是会念经的和尚,一夜风波之后,总算见着活人了,我赶紧穿过沙棘小路下去,庙的后门开着,两个和尚过来了,用责备的眼神打量着我。

我深施一礼,从兜里掏出五张粉钞:“阿弥陀佛,两位师父,在下久闻阜城寒隐寺大名,昨日特来拜会,但来的太晚了,寺中无人,只能在山上夜宿一晚,这是在下一点庸俗的表示,还望师父们笑纳。”

伸手不打送礼人,这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两个和尚对视一眼,其中一个向我还礼,动作很小地接过钱,代替佛祖塞进了自己的衣襟中:“施主,请进屋用茶。”

“……有斋饭吗?”我厚着脸皮问,从昨天中午,我就一直没吃过东西,等着吃宋磊的席呢,没想到,这哥们四年前就挂了,全村吃席。

“有有,施主稍等!”

一个和尚去煮粥,另一个引我去他们的寮房,沿途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寺庙院子的地上,都是方条青砖,确实没有墓碑。

“施主,早上我们来的时候,看见庙门口有个行李箱子,是不是您的?”和尚问。

“哦对,我差点忘了,昨晚放在那儿的。”我说。

和尚去把行李箱给我拎了过来,手机快没电了,他们房间有电源,甚至还有WIFI,我给手机充上电,一边喝茶,一边查什么叫“辽东夜不收”,这是昨晚我唯一记住的线索。

我猜错了,并不是墓碑的品牌。

百度里有介绍。

夜不收:明代辽东边防守军中的哨探或间谍的特有称谓。

主要是明朝边军中,负责深入女真人领地刺探军情,如果遇到小股的女真力量或者有重要价值的军事目标,还有可能会攻击一下,沾点便宜就走,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理解为是现代侦察兵和特种部队的结合体。

但那已经是400年前的事情了,跟宋磊有什么关系?

难不成,这个“夜不收”组织,至今仍在?

我又想起,昨晚看见的墓地群中,死者的生卒年,大部分都是清朝人,照理说,明朝被清朝灭了之后,明军制下的“夜不收”组织也应该解散才对,为何会纵贯整个清王朝——等下,兴许,昨晚看见的,未必是真的?

和尚端来了小米粥,炒了个小青菜,还有咸菜,以及从镇上买来的馒头。

我素来不喜欢北方食物,但因今天实在太饿,吃的贼香。

吃完斋饭,我装作闲聊,向两个和尚套话,想知道更多线索,两个和尚毕竟本地人,对于九仙洞的来历,知道的比较详细。

相传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明军和后金军在这座山上打过一仗,死了好多人,因为是系列战役中的一场,战况激烈,双方没有时间打扫战场,以至于满山尸体,曝晒多日,有的高度腐烂,都化到土里去了。

直到将近半年后,战事稍缓,才有后金部队想起来这事儿,过来处理后事,因为分不清到底谁是谁,甚至连尸体是哪边的都分不出来,只能集中一处,草草掩埋。

那一队后金兵走了之后,本地居民便发现,山上多了这么九个洞。

自此,山下的镇子便经常闹鬼,居民不堪其扰,渐渐搬离,镇子,变成了村子,村子,又变成屯子,大概在雍正年间,屯子也荒废了。

直到清末,闯关东大潮涌起,这边才重新有人居住,因周边土地极适宜葡萄、苹果、杏等水果生长,来的人越来越多,小村重新繁华起来,建国后,村子改名为“翻身”,山里山外都算上,有将近千户居民。

然而,一九七六年,这里再次发生一起灵异事件,以至于,全村人都被吓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