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铁路式婚姻 > 第一卷、难以启齿的荒唐 第9章、寻常百姓家

铁民一觉醒来,见生子光着膀子,坐在被窝里,正冲他比比划划。

生子发现铁民睁开眼睛了,他一轱辘爬起来就要跑开。

铁民知道,这就是生子的本事。

明知道打不过他,又不甘心被他欺负了,趁他睡觉时,比划几下,权当给自己寻找心理平衡了。

铁民没理生子,又闭上了眼睛。

生子见好就收,怕再比划几下,被哥看见,至少能挨上一脚。

“吃饭了。”屋外传来周婶儿的吆喝声。

铁民爬起来穿好衣裳,来到外间屋,炕桌已经摆好了。

周婶儿端上一大盆烩饭。

就是昨天中午做的高粱米饭,加上昨晚生子做的大米饭,一股脑倒进菜锅里,加点水,再撒上一些咸盐,架火上一顿咕嘟。临出锅前,再放些味素,早饭就算做得了。

周婶儿负责掌勺盛饭。

她先给铁民盛了满满一大碗烩饭,又分别给生子和艳子盛了多半碗饭,剩下的饭,她用勺子一阵刮挠,都装进她的饭碗里,还不忘重复那句,她唠叨了十几年的家训:“宁愿撑死人,也不占着盆。”

一家四口人,围在小炕桌旁,稀里哗啦的往嘴里塞饭。

周婶儿吃的最慢。

她眼色不住地扫着三个孩子的饭碗,见生子没用几口,就把碗里的饭塞进嘴里了,便把自己的饭碗送过去,用筷子把碗里的饭,又拨给生子一部分,再问艳子:“你够吗?”

“够了。”艳子饭量小,吃饭还慢。

“你撒冷地,上学别迟到了。”周婶儿催促艳子加快吃饭速度,然后才大口吃开了。

这种吃饭场面,在周家早就习惯了。

早几年,家里生活条件不好,饭菜油水少,孩子虽然小,饭量都很大。周婶儿每餐都得最后再吃,怕哪个孩子吃不饱,耽误了长身体。

这也是生子最看不惯的事。

铁民是家里的老大,每顿饭都能受到特殊待遇。

妈蒸窝头时,总是有意给爹和哥的窝头,眼儿扣的很小。外表看,窝头蒸的一般大,结果一掰开,爹和哥的窝头非常厚实,他和艳子相比之下就很薄。

这种习惯延传至今,他纵然心有怨言,也不敢公开说出来。他想寻得心理平衡,就得加快吃饭速度,让妈看到他没吃饱,就能得到加饭的机会。

一家人吃完饭,把饭碗丢在炕桌上。生子和艳子背上书包去上学,周婶儿拿一个装过白酒的瓶子,灌上一瓶凉开水,留着白天渴了喝,就准备去上班了。

生子走出家门,又折返回来,问妈:“爹那边还用我去护理吗。”

“你拉倒吧。”周婶儿一口回绝了生子,还不忘说明理由:“你哪是去护理你爹呀,整个一惹祸精,赶紧上学去吧。”

生子脖子一梗,满心不服道:“换了别人,也没好哪去。”

生子说这话时,有意瞥了铁民一眼。

铁民心里有事,也懒得跟生子计较这些。他把碗筷收拾起来,拿到厨房去清洗,等妈离开家门了,他才想起,忘了一件重要事。

他有心追出家门,跟妈把话说清楚。转念又想,妈的答案,早在他心里了,他也懒得再跟妈计较什么。

铁民后悔昨晚的冲动。

他不该把那十五块钱丢给妈,连带着妈把那二十块钱也收回去了。

铁民从参加工作那天起,爹就给他定下了规矩。每月交家里十块钱伙食费,其他的工资收入,都由铁民自己攒着。

等铁民结婚时,家里只负责出房子,办酒席,给媳妇彩礼钱。其他的结婚花销,包括买家具,置办被褥等日常用具费用,都由铁民自己承担。

这不是周志强的首创,其他家都是这样。

有的人家,故意把伙食费提高到儿女工资收入的一半以上,为了就是替儿女们攒钱,娶媳妇或置办嫁妆。

周志强自我感觉比较豁达,给铁民充分的经济自由。说白了,他了解大儿子的生活习惯,基本上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何况,铁民还掌管着家里的日常开销,时不时地还把自己的钱,搭给家里花。换了生子,周志强就没这么敞亮了。

周婶儿对周志强的决定,那是一百个反对,她不止一次,背后跟当家的掰扯这事。

铁民是调车长,干活挣计件,每个月都能开四五十块钱,比他爹多出十几块钱的收入,他就应该把所有的工资钱,一分不少都交到家里。

她的理由很充分。

铁民掌管家里的日常开销,等于把爹妈的钱,都攥在自己的手里了。

表面看他每月交给家里十块钱,实际上,只要他稍动动歪心眼,就能把这十块钱赚回去,这对生子和艳子不公平。

可惜呀,周志强习惯了在家里一言堂,不管周婶儿怎么吹枕头风,他标榜自己吐口唾沫是根钉,这树根不动,周婶儿的树梢白摇晃。

铁民一旦跟周婶儿提到钱,准会惹一肚子气。

明明说好了赔给王丽妈五十块钱,铁民一不留神,又给妈占了便宜。

周婶儿不仅连二十块钱都没出,还拐走了铁民交出去的十五块钱,而且还不提不念了。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铁民这个冤大头当的,那是憋气带窝火。

最有效地解决办法只能是忍了。

铁民收拾完,骑上自行车去了王丽家。

谢桂芝正在往售货车上搬东西,听到敲门声,明知道是铁民来了,她愣装聋作哑不理不睬。

“妈,您没听见有人敲门呀。”王丽穿着睡衣,从屋里出来,对妈公开流露出不满。

“你回屋去。”谢桂芝这么说着,也没有阻拦王丽,去给铁民开门。

铁民走进院子,见谢桂芝已经把东西搬齐全了,他架好自行车,就要往外推售货车。

“铁民呀,我不是跟你说了吗,别再来找王丽了。”谢桂芝板起面孔,拦住售货车说:“你俩根本就不可能了,何必还自己作践自己呀。”

“妈,我不是来找小丽的,我是来送您出摊儿的。”铁民憨憨的一句回答,谢桂芝没啥反应,到把王丽给逗乐了。

她拽过妈,让铁民把车推出院外,低声说:“您真舍得不要这个大儿子了。”

“我不舍得又能咋的。”谢桂芝说出了心里话。

“算了,这是咋俩的事,您就别跟着瞎操心了。”王丽陪上笑脸,送妈出了院门。

“你就犯傻吧,早晚有一天,等你知道后悔就晚了。”谢桂芝唉声叹气走了。

以往铁民送谢桂芝出摊儿,都是他在前面推车,谢桂芝跟在一旁。娘儿俩一路上,找些无关紧要的家常话,一路聊着去市场。

今天则不同,铁民推车走在前面,谢桂芝远远跟在后面,她一路愁眉苦脸,不知道该跟铁民说些啥。

铁民停下车,等谢桂芝走上来,低声说:“昨晚我差不点把生子的手腕撅折了。”

谢桂芝瞪大了眼睛看铁民。

“他知道错了,还说改日来家里,给您赔礼道歉。”铁民嬉笑着看谢桂芝。

“用不着。”谢桂芝依旧板着面孔说:“要我说,你俩长痛不如短痛,趁早分手吧。”

“妈,我这辈子也不会离开小丽的。”铁民做出保证说:“等我爹病好了,我就去跟小丽登记结婚。”

谢桂芝再次惊讶,她冷冷地想说些什么,可惜话到嘴边,又被她咽下了。

铁民把谢桂芝送到市场,转身便走。

“铁民,你干啥去。”谢桂芝警觉起来。

“我陪小丽去市里上货。”铁民说。

“不用了。”谢桂芝拦住铁民的去路说:“我昨天已经跟批发商说好了,打今儿个起,他们负责送货上门了,你快回家去吧。”

“我自行车还在您家呐。”铁民嬉笑着,绕开谢桂芝,一路走开。

“这可咋整呀。”谢桂芝不知从哪来的一股仙气,开始对女儿担心起来。

铁民和王丽交往了二年多,谢桂芝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担心,今天不知为啥,她开始担心了。

铁民回到王丽家,王丽已经叠好被子,正在梳洗打扮。

铁民走进院子,先锁好院门,然后走进屋里,又把房门插好,直接奔向王丽。

“你要干啥!”

王丽看出了铁民的心思,她先瞪起眼睛,以为这样能够震慑住铁民的冲动。

铁民嬉笑着不作回答,他抱起王丽就开始热身。

不管王丽怎样假装愤怒,都抵不过铁民的身强力壮,两人在炕上撕扯了几下,还是让铁民如愿了。

一曲终了。

铁民搂过王丽,低声说:“我想好了,等爹出院后,我就去单位开介绍信,再偷出家里户口本,咱们先把结婚证领了。”

“你不怕爹再犯病呀。”王丽伏在铁民怀里,幸福极了。

“我有办法,保证他不会犯病。”铁民满满的自信,不管王丽怎样追问,他就是不说有啥办法,能让闻名小镇的周老倔改变主意。

当时铁路系统流传一句俗话,叫先上车后买票。翻译成耳熟能详的话就是:把生米做成熟饭。

铁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心里有数,懒得说出口。

王丽知道铁民的为人,凡是他不想说的话,谁都拿他没办法。

当年刘守成喊着口号,要拿铁民给周老倔上一课。他把棒子炖肉都用上了,结果,差不点被铁民一脚踹成了太监。

王丽想到这儿,不禁一笑说:“刘守成现在看见你,都得躲你远远地吧。”

“他现在跟我爹住一个病房。”铁民只当跟王丽闲说话,提到了与刘守成的病房遭遇。还着重说了,刘守成住院第一天,他女儿刘冬梅就帮爹端屎端尿。

“他又要冒啥坏水了。”王丽警觉起来。

“我也纳闷儿呐。”铁民经王丽提醒,也产生了质疑。

了解刘守成的人都知道,他是仰脸撒尿,喜欢往上交(浇)的人。

当年铁民出事,运转车间主任董振生出面担保铁民,刘守成愣是不理不睬的。铁民为这事,差不点耽误了招工考试,

这就是两年前发生的事,如今,他为啥又要巴结周志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