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从宝莲灯前传开始穿越诸天 > 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之位本就应该是我的,他凭什么当太子

这一日清早,杨蛟招呼随伺的小宦官和婢女去院外守着,将朱高煦带入书房。

“瞻壑,平白无故为何来书房?”

杨蛟看着朱高煦,道:

“前些时日的刺杀动静这么大,那么多的兵器和人马怎就能悄然无声的进城,这恰恰说明靖难遗孤在应天府一定有靠山,而爹你却能用密探提前打听出来,你觉得能瞒过应天府的有心人吗?”

朱高煦猛地紧锁眉头:

“你看出来了?”

杨蛟语气平淡:

“恐怕不止是我,爷爷和鸡鸣寺的老和尚都看得一清二楚,我那大伯和堂兄更是心知肚明。”

朱高煦冷哼一声:

“哼,伱老子就是不服,一个痴肥多病,性情优柔的人凭什么当太子。”

“当年靖难之役若是没我,你爷爷怎能就这样打下了天下,太子之位本就应该是我的,他凭什么当太子,就凭他生的早吗。”

“若是这般道理,当年打什么靖难之役,造什么反,你爷爷还真把自己当作是顺位继承的啊!”

杨蛟摇了摇头:

“您也就敢在我面前一吐为快,若在爷爷面前,怕就是老鼠见到猫。”

他从书桌拿起一册书,递给了朱高煦:

“想造反要有什么?要有钱有人,更要有口碑,这个册子里面既有更为先进制盐之法,又有改进纺纱机和织布机的法子,凭我们汉王府的势力,你定能获得海量银子,也就不用再吃军队中的空饷。”

“之后若是被爷爷发现后,你顺势也给他一份就是,爷爷今后还要依靠你北征,定不会太过分,不然也不会坐视你吃军队多年的空饷。”

“咱们汉王府本就有两支护卫队,有近万人,获得足够钱财之后,足够逐步将万余人培养成以一当十,乃至以一当百的好手,刚好我有法子辨别暗谍。”

“至于这口碑,册子有让亩产倍增的化肥制作之法,此可谓是造福天下,活民无数的法子,过后你就努力做样子,常去田地里跑一跑,在天下黎明中,口碑也就有了。”

“如此一来,你便可静待天时,争龙之道,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做好孝顺儿子,爷爷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多半就能心想事成,毕竟,我观无论是大伯,还是我那堂兄都不是长寿之相。”

“届时,你不想顺位继承都不成了。”

朱高煦听的难以自持,脸上的表情精彩绝伦,如获至宝的将手中册子看了又看,虽看的不太懂,但其中所写的东西,一试便知真伪。

顿时,他有些呆愣的问道:

“瞻壑,你这些东西你是从哪弄来的?”

杨蛟轻叹一声:

“这不是见您夺嫡太过粗暴,要是继续下去,怕是整座汉王府的人都要被你拖着去见太爷爷。”

“也就不好继续不闻不问下去,便稍微研究了衣食住行,然后就跟练武一样,感觉如呼吸一般简单,就有了书册上的东西。”

朱高煦闻言,不禁想到那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仙法的武道之法,这番比较下来,从衣食住行中发现书册上的东西,还真就显得不值一提。

一时之间,书房安静下来,两人默然无语。

三年后。

朱棣再次北伐亲征凯旋而归,这几年应天府的氛围跟前些年对比,当真是大有不同。

首先是朝堂上的汉王党不再对太子党咄咄逼人,主要是汉王不再对太子之位表现的虎视眈眈,作风大变,一心种田,致力于种出养活全天下百姓的粮食。

期间,不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都大感古怪,一脸摸不着头脑,直到朱高煦种田三个月,竟发现了一种让亩产倍增的法子。

朝堂内,上至皇帝太子,下到文武百官无不目瞪口呆,不敢相信骁勇善战,当朝第一猛将的汉王爷,居然种田也能种出一番作为。

不仅如此,此外放出话来,他要种出亩产十石的稻米,要知道现今种植稻米,最多不过两石多,亩产十石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过朝堂的大多数人都没说什么,种田好啊,这不就代表着汉王爷终于不作妖了嘛,朝局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而朱棣、朱高炽,朱高遂面对朱高煦的性子大变,深知内有蹊跷,但背地翻来覆去的查,也没查出什么。

只因他平日里不是去田庄,就是待在自家王府,拉着他的世子一同打熬筋骨,亦或是私下弄些商队,去贩盐和做一些丝绸买卖。

也因有了这些进项,他连军队空饷都不吃了,甚至知道自家老爹缺钱,赚来的银子有一半都进了皇帝内帑。

朱棣见状,虽对次子的孝心大感欣慰,但他实在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了,心中是越加觉得古怪,但之后由于第二次北伐亲征在即,也就没怎么深究。

随凯旋而归后,便开始对朱高煦明里暗里的试探,但终究还是没试探出什么,只好祭出大招,让他去云南就藩,这下就让朱高煦有些绷不住。

于是,从皇宫回到府邸后,没过几日,汉王府就传出汉王研究出一种能够亩产五石的稻米。

翌日,朱高煦进宫,随后就带着皇帝、太子和文武百官去往自己的田庄。

经过一番证实,众人无不欢呼雀跃,朱高煦立刻说应天府土地肥沃,若给自己八九年的时间,他定能种出亩产十石的稻米。

朱棣自然听出话中真意,就藩就这样不了了之,不过从中却是悉知了他这儿子对太子之位还藏着念想,不然不会如此。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郑和船队携诸国使还朝。

汉王府。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于书房内安静的看书,只见他容颜俊秀至极,令人过目难忘,一身宽袍大袖,素不染尘,犹如谪仙人下凡一般,可惜长眉淡漠,两目深静,给人一种难以接近之感。

忽然,书房门被打开,朱高煦和韦氏联袂而来。

杨蛟刚放下手上的书,朱高煦便开口说道:

“此次郑和还朝,不仅又给你爷爷赚取了海量财货,还威震诸多小国,今晚宫里召开游园会,你就别一直待在王府,跟爹去瞧瞧热闹。”

杨蛟站起起身,道:

“您二位应该都知道我向来厌恶宫宴的吧。”

韦氏捂嘴轻笑:

“你爹这是吾家有儿初长成,想带你出去显摆显摆,但话说回来了,你长得这一副世所罕见的好姿颜,不出去走动走动,确实可惜了。”

朱高煦叫嚷:

“最关键的是继承了我这个做爹的英勇,不是什么中看不中用的文弱书生。”

“再说了,都十五六岁了,一直在府像什么话,今晚,我要让朝上的那些人明白,何谓汉王世子的绝代风华。”

杨蛟无奈:

“我又不是女子,有这必要吗?”

韦氏立马回道:

“当然有必要,你也到了议亲的年岁,若是在游园会上相中哪家姑娘,回来直接跟娘说就是。”

她语气微顿:

“但要是你一直待在王府,今后就不要怪娘为你做主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