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 第九十四章宰执天下!

治平一年秋,宰辅大相公韩章致仕,百官相送。

韩章为两朝鼎固之臣,仁宗皇帝赵祯曾誉其为【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的社稷之臣,当今皇帝称其为【天下至公之贤】的贤臣。

大周朝百余年国祚,自太祖太宗烛光斧影,太祖一脉和太宗一脉便一直有着特殊的关系。

在韩章和楚鸿两师徒的稳定过渡下,太宗一脉和太祖一脉达成皇位的稳定更替。

韩章,这位曾经宰执天下的天下名臣也完成了他的历史任务,安稳致仕。

相比于垂垂老矣的韩章,楚鸿却是如初生的朝阳。

在谈及个人政见治政时,楚鸿的话语让皇帝深以为然。

于是,官家赵宗全宣布文渊阁大学士、参知副相、吏部尚书、户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太常寺卿、光禄大夫楚鸿擢升为宰相、内阁首辅、枢密院枢相、文渊阁大学士、开府仪同三司,特授上柱国,掌中书省各项事宜、主内阁、枢密院诸般事务。

楚鸿,这个年纪二十九岁却誉满天下、众望所归的书生,自此正式走向了宰执天下的生涯。

自古以来,相权的更替也会有不小的争斗。

宰相相遇,一个方才失势,一个方才掌权,又怎能不争?

可惜,楚鸿和韩章是师徒!

楚鸿是韩章唯一的学生,韩章是楚鸿唯一的老师。

师徒权势更替,自然不存在什么争斗。

也因此,权势交接相当平稳,几乎不存在官位变动。

楚鸿,宰执天下!

文德殿

文武百官齐聚,满堂朱紫,贵不可言。

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望向第一列笔直的身影,神色敬畏。

二十九岁,太特么吓人啦!

在这事没有定论前,不少人都心怀疑虑,二十九岁实在太年轻,皇帝怕是未必会定这一位。

理想一点的做法,那就是在这位上位前插入几位宰辅大相公,至少将那位熬到四十岁。

结果

嘶.

不老常青树不需要找,实在太明亮。

不少中立派官员已经不准备中立,机缘就搁那里等着,要学会亲近。

武将一方,英国公张辅和宁远侯顾廷烨悄然相视一眼。

太后党没了,新帝的皇位也坐稳了。

既然如此,曾经一同扶龙文武也是时候看为人了。

那位,究竟是不是会宽宥一点?

要是宽宥一点,未来武将的日子可是要好过得多。

顾廷烨微微皱了皱眉头,旋即一声叹息。

当年,仁宗皇帝争权,也是文武齐心。

等事情一过,又是文武相争。

文武终究不是一个阵营,文人压武将是肯定的事情。

区别在于,压得有多狠。

他也不太清楚子凤宰执天下时,文人压制武将的程度。

“上朝!”

在老太监尖锐的声音下,赵宗全一步一步走上御座,双手微微合拢放在腿上。

顾廷烨稍微沉吟,旋即上前,“陛下,寒冬即将来临,今年的秋天比起去年的秋天更冷,要是到了寒冬时节,怕也是比去年更冷。边疆将士苦寒,为抵御严寒,臣请购置诸般御寒之物。”

顾廷烨一上奏,立即有侍候的太监将奏本往上呈递。

赵宗全一边看奏折,一边微微点头,冬季即将来临,边疆御寒的确得早早打算。

要是往年,这个时候边疆御寒的事情早就解决,但今年事情多而杂,前段时间又是相权的事情,这事也就搁置了十多天。

“边疆御寒,购置新衣、柴火、粮食,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赵宗全将奏本轻轻放下,望向紫袍大员的方向。

这种涉及太大的事情,三品往下都没资格说话。

做决定的官员和做事情的官员完全不一样。

“陛下,敢问这诸般御寒事务折合的银两?”

文华殿大学士刘世安受到楚鸿的示意,当即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楚鸿擢升宰辅大相公,内阁自然是空了一个位置出来,刘世安在楚鸿的举荐下却是成功上位文华殿大学士。

刘世安的问题相当关键,什么御寒措施,什么御寒事务,文官都不关注。

文官关注的是耗费的钱财究竟是多少,钱可一点不好挣,要是耗费太多,高低得争辩一波。

“两百万两!”

赵宗全也意识到问题,当即望向外甥,“大相公以为,如何?”

武将当即英国公竖起耳朵,望向楚鸿这个宰辅大相公。

这一个决定,基本上可以预见其对武将的态度。

未来几十年,边疆将士是吃糠咽菜还是好酒好菜,就看这位的态度。

“多了。”

楚鸿微微皱了皱眉头,看着有些失望的武将,也没什么过多反应。

如今的他,不需要看谁的脸色。

稍微沉吟一番,楚鸿沉声答道,“去年,若是没记错,冬季御寒应当是一百五十万余两。今年固然冷了一点,却也不必多这么多。”

一瞬间,武将勋贵的心情又好了不少。

意思相当明显,可以多,但是多的有点太多了。

可以多,这就是好消息。

要是韩大相公或者富大相公当政,估计是不会让多给银子的。

毕竟。说是冷了一点,可冷这个东西究竟再冷又能冷多少?

人那么多,以往比这更冷的天,熬一熬也就过了。

“那不知大相公以为,应当多少比较合适?”

英国公一看有放松的形式,也稍微松了一口气,当即有意讨价还价。

一百五十万两是他心里的底线,一百六十万是他的预期!

楚鸿沉吟一番,他大致可以猜到武将的心里预期是多少。

从顾廷烨上奏的那一刻,他也猜到了武将这般上奏,且明显多要了那么多是为了什么。

试探态度!

这钱,必须要给,超出武将的预期。

这样,一边打压武将,不让武将有话语权,施行文官政治正确,一边又真金白银的给钱给货,让武将不必担心钱财的问题。

削减武将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但增强这些人在战事上的安全感。

慢慢的时间一长,以文驭武也就达到了。

理由要好!

文人接受,等他们慢慢意识到以文驭武的事实,就会促成这事的达成。

“前段时间,西夏使臣来访,欲开通互市,两国经商。这事,有韩大相公牵头,陛下恩准,算是成了。

不过,非我族人,其心必异。多加提防也是应当的。两百万两固然有些多,但也在户部可承受范围内。依臣看,不如就两百万两吧。”

说着,楚鸿看向御座微微躬身。

在英国公等人欣喜的时候,楚鸿又多补了几句,“但是,这么多钱喂了下去,边疆将士要是连安稳和胜利都不能保证,可实在对不起天下黎民百姓啊!”

意思也相当明显,钱,大周朝不缺。

钱,也可以给。

但是,既然给了,你要让这多给的钱有效果,要有安稳或者胜利。

要是不能,那来年就不是这个钱了。

英国公、顾廷烨、令国公相视一眼,皆是稍微安心。

说实话,胜仗真心不是问题。

大周朝精锐士卒不少,良帅勇将也不少,唯一比较恶心的就是文官求和以及后勤。

但凡这两条有了,不说取回燕云十六州,守个地方总不是问题。

文官集团官员也相互交流起来,其实还行。

多了五十万两银子而已,大周朝一年赋税近四五千万两,多了一点也能接受。

当然,也是因为宰辅大相公的话。

文官给了钱了,要是你们武将不给力,那可就是你们武将的问题。

到时候追起责任来,别怪文官不留情面!

御座上,赵宗全也微微点了点头。

作为皇帝,他要的就是江山安稳不动荡。

要是武将多了点钱可以做到江山不动荡,那这钱多给也就多给呗!

反正,外甥都说了户部可以承受。

“准!”

“枢密院上奏,呈递内阁查阅,让户部拨钱!”

“陛下圣明!”

明天一章施行新政,然后差不多赵策英登基。

可能过渡一下,就是数十年宰执天下,皇帝托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