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 第七十六章上《治安疏》!(5k)

太后与新帝相争,汴京的气氛越发凝重。

太后撤帘还政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不少人都降低存在感,等待着结局出现的那一天。

文德殿

这一日,早朝过后,太后将宰辅大相公韩章单独留下,有事相问。

“大相公,几日前你在奏章中言道:天下久旱无雨,皇帝心中担忧,愿出城去太乙宫,进香祈雨,上表神灵。要用帝印,便拿走了玉玺,这么多日,也该还回来了吧?”

太后的声音看似平静,实则微微动荡的些许语气,将她那有些紧张的心彻底显露。

皇帝天生占着大义,一些特殊的情况,玉玺也不得不放出去。

只是这一次,格外的有点久了。

以前,都是当天借当天还的。

玉玺不在手,太后说话的底气都明显不足。

“启禀太后,陛下继位以来,勤政爱民,圣德完备,今番秋雨,京城百姓瞻仰龙颜,无不欢心鼓舞,交口称赞。”

韩章也不慌,他的学生是新帝党绝对的核心,只要将这次的新帝和太后之争处理好,他便可以安然致仕还乡。

不是人走茶凉的那种致仕还乡,是百官相送的那种致仕还乡。

小儿子如今在杭州的为官也是顺风顺水,未来文官高层必然有其一席之地。

如此,就更没什么可担忧的。

“我没问你这些,我说的是玉玺。”

看着宰辅大相公竟然在转移话题,也不提玉玺,反而说起皇帝德行的事情,太后心里就止不住的慌,一股不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治理天下,事务繁重,每每用到玉玺,不免麻烦太后。陛下实在于心不忍,便将玉玺留下,省却日后诸般麻烦。”

韩章微微躬身,也不再转移话题。

“你伱这是明抢啊?”

太后一阵心慌,忍不住呵斥了一句。

韩章笑了,丝毫不惧,“大娘娘,陛下乃是天下之主,执掌玉玺本就是名正言顺,何来明抢之说?”

“你!”

“枉你为两朝老臣,当初先帝更是称你为【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的贤良之人,你就这般诓骗我一个老婆子?”

太后气得直摇头,玉玺可是她有资格和新帝党竞争的底气之一,就这般让人骗取了?

韩章沉默了,静静矗立了约莫十个呼吸。

他深思了不短的时间,旋即认真的望向太后,“当今陛下是个励精图治的人,老臣也不怕大娘娘的叱骂,便多说两句。大娘娘,自古以来,太后摄政都是大忌,往往可得一时的胜利,可却没一个获得最终胜利的。”

韩章顿了口气,认真的继续诉说,“大娘娘没有骨肉血亲,何必如此这般同陛下争斗?陛下是个良善的人,定然是愿意供养大娘娘的。您,多想想吧!”

太后脸色一阵变换,一阵语塞,冷哼一声,也不再与韩章辩驳。

韩章见太后没有多说的意思,当即微微躬身,“既然大娘娘没有别的事,那老臣就告退了?”

看着韩章那苍白的鬓发,太后微微叹息。

她心里也莫名有点发怵。

宰辅大相公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文官第一派系倾尽一切倒向新帝党,这更是千载难逢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一个毫无根基的新帝登基,文官是断然不敢全力倒向的。

一来,不清楚新帝的性子,也不清楚新帝的手段,不敢胡乱下注。

二来,即便有了偏向,多半也有所保留,顶层人物一定是有几位偏向,但其余几位倾向于中立。

这样一来,哪怕是有明确偏向的那几位倒台,保持中立的那几位也不太可能被直接贬官。

可这次的韩系不一样,那是真正的全力偏向,没有任何保留。

谁能想到,一个偏僻之地的远房宗室子弟,外甥竟然是文官第一派系的唯一继承人?

太后静静的望着韩章渐渐走到殿外的身影,心里莫名有点烦躁。

“韩章他不可能想出这种法子。这种法子,皇帝和桓王身边的人,除了顾廷烨也没谁了吧?”

“顾廷烨?”

大太监心里早有揣测,话里却满是不解。

“顾廷烨从小就混迹于勾栏瓦舍,除了他,除了他能想出这种不要脸的法子,还能有谁?”

太后的语气满是笃定,不是顾廷烨,难不成还能是楚子凤?

韩章的话让她有点触动,但并不代表她不会先解决目前的问题。

触动归触动,却也不能代表她舍得放弃那些东西。

“把他给我叫来,把顾廷烨给我叫来!”

“是!”

桓王府

小河池塘边上,一座依河而生的小亭子。

一壶清茶,一张桌子,两个人,三张凳子,三个杯子。

楚鸿望着前方来向顾廷烨报信的仆从,轻笑着抿了一口茶水,“仲怀是要被太后叫去吗?”

“当是如此。”赵策英望了望远方,安静的环境让人能听得到一点浅浅的交流声。

不出所料,约莫十来个呼吸,顾廷烨大步走向亭子。

“玉玺的事情让太后有点慌,此番诏我入宫。”

“将玉玺给直接骗过来,强行留着。这一招固然有些粗鄙,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良策。

如今,我父亲本就掌握神器,在文武两方也占据优势,又有大义环身,这玉玺强行留着,也是义之所在。”赵策英一脸歉意,“只是,仲怀你怕是要受一点苦。”

“刀山血海都下来了,区区一点苦算什么?”

顾廷烨满是不在意的罢了罢手,他觉得这事有转机,他未必遭受毒打。

楚鸿将茶一口抿干净,从怀里取出一篇文章,“等你出来的时候,将这封《治安疏》呈递太后。我要与太后在朝堂上公然相辩!”

“《治安疏》?”

“公然辩驳?”

顾廷烨好奇的将文章取过来,也不着急入宫觐见,反而是看起了文章。

赵策英也慢慢走到顾廷烨背后,他可是知道的,表弟这篇文章早早就有策划,为的就是大败太后一党的气势,再辅以大势相压,不战而屈人之兵。

“臣文渊阁大学士、参知副相、吏部尚书、礼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太常寺卿、光禄大夫楚鸿请奏,为言君臣后宫之事,以正后宫不干政之道、明忠臣之职,求天下安宁。”

赵策英认真的看了起来,这种文章可是少见。

“太后者,帝王之母也。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

以孝道论之,太后当颐养天年,皇帝尊而养之。

以君臣论之,太后为皇帝之臣,当以皇帝为尊。

然,古今以来,皇帝太后之事,争端不休。

臣有两全之法”

“太后乃先帝之妻,维稳朝纲,实乃先帝之幸。然,太后意在维稳先帝之政,安宁天下,朝贡求和。新帝宏图大志,意在扫荡异域,推陈出新,力求太祖不凡之功绩。

此二者相冲,太后心急如焚,为求先帝之政,实乃常情。然,此时不同往日,政事亦非一如既往,不可更变。”

“若推论一朝,则臣至爱汉武一朝。景帝固然极好,则颇受太后制衡,汉武固然穷兵黩武,则去母留子,为子嗣扫荡隐晦,大义盖孝,此为千古之功。”

“景帝亦为仁善之帝,休养生息百年有余,方有武帝横扫异域。今仁宗皇帝为大周之景帝,新帝则为大周之武帝。”

“休养生息,本为战事。战事之争,本为修养,此为千古之道。今生息已养,当展宏图之志,而为后世开万年修养生息”

“今新帝一朝,太后垂帘听政,迟迟不退,民间众说纷纭,同武帝、景帝之母何其相似。然自武帝去母留子,太后终无大义,不可威临皇帝.”

“今日之间,竟有小民不敢直言,暗呼‘贵妇人’,暗地讥讽,胆大妄为。臣师韩章,天下名士,诸般内阁大学士亦有相劝,恐太后不愿撤帘还政之事早已遍布天下,人人危言耸听,担惊受怕。

臣为太后言事,请撤帘换政。则太后养尊处优,两朝贤母,皇帝励精图治!

仁宗新帝,或可为大周之景、武帝,再造千古佳话。

奏罢!”

赵策英和顾廷烨相视一眼,面面相觑。

汉景帝、汉武帝,周仁宗、新帝,这四个毫不相关的人,经楚鸿这一说,好像真有那么点相似。

汉景帝长时间受太后制衡,汉武帝早年没有掌权的时候,更是差点让太后害死。

周仁宗早年的太后格外强势,这也就有了当初的太后之争,有了范文正公、韩大相公、英国公老将军这一拨人的崛起。

如今,又是何其的相似。

太后垂帘听政,一看又是一场强势太后和弱小皇帝的争端。

只是,这一次的太后没有以前的那么强势,皇帝也没有以前的那么弱小。

景帝休养生息,武帝大刀阔斧,千古功绩。

仁宗安稳求和三四十年,新帝欲一展宏图之志。

太像了。

这文章前部分就直言了皇帝和太后的分工。

在皇帝这个大义前面,太后的“孝”算不得什么,自汉武帝去母留子,大义已然稳稳的压制孝道。

这部分语气还行,至少是个陈诉的语气。

中间部分,语气慢慢有了变化,有点讽刺劝和的意思。

最后部分,有点警告,有点谩骂,有点相劝。

这.

“子凤,这要是呈递上去,太后不得气死啊?”

顾廷烨啧啧称奇,目前的情况还真就如楚鸿所说。

太后是前朝贤后,相信认可她的人还不少,尽管诸多内阁大学士相劝,太后没有答应一定程度影响了她的声誉。

但,目前太后垂帘听政的时间不长不短,太后的名声整体上还是正向的。

要是久一点,大方向一变.

文人的文章,杀人不眨眼啊!

楚鸿微微笑了笑,静静的望向远方,“诸多内阁大学士里面,就我一个没有劝太后了吧?”

“子凤是准备劝和?”

顾廷烨好奇一问,这文章字里行间可都是劝和的意思。

楚鸿微微点了点头,“她当年也是个贤良的人,又是先帝政治的代表,如果能安稳相处,便是将她送到南京修养生息,当一个土皇帝又如何?至少,舅舅是需要她的,先帝的老臣也是需要她的。”

赵策英意识到什么,当即赞成的点了点头,“若是没权,自然是以权优先,不择手段。可既然有了权,又是神器大义占尽,那就得考虑身后之名,得位之正啊!”

顾廷烨当即了然,当今大周文官集团,从根本上讲,各个都是受过仁宗恩惠的,哪怕是楚鸿,早年也是仁宗大力提拔欣赏。

这种情况下,新帝党又是注定赢的优势一方,要是连让太后有个体面的退场,颐养天年都做不到,怕是会让一些人寒心。

皇帝永远是天下人的皇帝,要是不主动接纳老皇帝的人,那以后的几十年便只能是禹州的皇帝。

这样,不太好!

要是没有楚鸿这个皇帝的亲外甥链接文官集团,那自然是想方设法的全力夺权为好。

毕竟,哪怕是韩大相公偏向,但没有了楚鸿这个外甥,皇帝和宰辅从来都不认识,也必然嫌隙不浅。

皇帝为了自保,自然只能不择手段。

可有了楚鸿这个外甥,文官集团大半都稳稳的倒向新帝,也不必担忧前程什么的,安心跟着楚阁老混就是。

这一来,文武汇聚,新帝党优势巨大,太后败局早已注定,却是要考虑的更多。

譬如,太后怎么输?

太后怎么处置?

太后这事不能太粗鲁。

顾廷烨莫名想到了齐衡那个直愣愣的侍御史,当即为他悲伤。

这段时间,齐衡可是没少抓捕“逆王余党”,就连宁远侯府,也被抓走了好几个子弟。

此外,越国公、令国公、怀远侯,忠正侯

这些勋爵人家里不乏有实权的,齐小公爷也照抓不误。

要是没记错,前段时间私底下好几个国公都在谩骂齐衡,隐隐有孤立齐国公一家的架势。

有了子凤和韩大相公的谋划,不论以何等方式,太后肯定是可以有一个安稳的退场的。

至少,不管朝堂上斗得怎么狠,太后的名声都不至于被污名化。

党争过后,大娘娘依旧是大娘娘。

侍御史,哪怕有一个前朝阁老的岳丈,怕也未必是侍御史。

甚至,未必是小公爷.

寿康宫

“臣忠于先帝,忠于陛下,万死不悔!”

顾廷烨直直的爬在板凳上,等候太后的行刑。

“好一个万死不悔,你让我打你都打得不能理直气壮。”

太后看着顾廷烨那满背的伤痕个,着实是不忍心打。

当初,就是顾廷烨神兵天降,救了她一命。

太后微微叹息一声,将刑杖丢到地上,“你去吧!”

说着,太后转身,准备离去。

顾廷烨连忙叫住,“大娘娘,楚阁老托我送一封奏疏给您。”

顾廷烨飞快披上一层上衣,从袖袍里取出一张纸。

“楚鸿?他不打算亲自来劝我?”

太后将信接过,有些惊奇。

内阁诸多内阁大学士,大多数都来劝过她,就差这位文渊阁大学士了。

而她,最看重的就是和楚鸿的争辩。

那是一个十年前就力辩内阁大学士的人,前段时间一句话就将正直的齐元若呛住,可见其有多么的了不得。

顾廷烨一看太后有立即看信的意思,当即微微躬身,“臣且先退下了。”

“嗯。”

太后看着手里的信,一时间也没兴趣管顾廷烨的事情,当即罢了罢手。

她倒是要看看,这位文渊阁大学士会上奏些什么。

约莫两刻钟,寿康宫内传出不可置信的嘶吼声,“反了,反了!将人给我抓来,抓来!”

“大娘娘,这是阁老,楚阁老啊!”

“啊~!”

“也罢,他要辩,那就辩!我看他能怎么辩?”

说是这样说,但寿康宫里的人明显没有安宁.

亲爱读者,当你看到这一张的时候我正在赶车。想哭。

八点钟坐车,晚上八点到家……

今天5k,委屈一下大家,明天中门对狙。

中门对狙是真不怎么好写,文言文之类的也查的比较多,所以写的有的慢。

明天或者后天正式加更,要是明天中门对狙写的顺利,那就明天加更,要是明天写的不顺利,那就后天。

主要是今天在坐车,写的时间可能会少。

中门对狙之后,就是祁同伟哭坟,主角会以阁老的身份巡查天下,衣锦还乡。

巡查完毕,韩大相公也就退休了。

太后的事情不会留的久的,相比于原著,如今新帝党优势太大,让太后慢慢退场就行。

基本上就中门对狙这一次,早解决早变革,早当仲父。

说实话,在赵策英的子嗣和赵策英的孙子辈,我有点想写。

四朝或者五朝元老,是真特么吓人啊!

此外,赵策英托孤我也想写,主要是赵策英的心理变化。毕竟,理论上讲,赵策英死之前绝对会召见主角,刀斧手等候,有带走主角的想法。

毕竟,主角这种情况也是真吓人,身体好,又年轻,留着的话,当代皇帝根本压不住。

说到这里,我是真想写那部分内容.有点类似于曹睿托孤,哎嘿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