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诸天:从知否宰执天下开始 > 第六十四章兖王造反?!

半年匆匆而逝。

书房

楚鸿静静的处理内阁事务。

嗯.没错,内阁事务。

这段时间,兖王党和邕王党的竞争越发激烈,也越发猖狂。

韩章是目前的中立派老大,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文官。

在这种时刻,作为宰辅大相公的他必须得降低存在感。

于是,他生病休沐了。

趁着这个机会,也可以让爱徒锻炼一下,为以后的接班做准备。

为了不让人诟病,楚鸿便将老师在内阁的一部分事务取到家里,处理一些文书奏折。

透过这些文书奏折,楚鸿也从大局观上大致了解了两京一十三省的情况,双肩挑着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楚鸿才将这段时间的文书批示完,深深的舒了一口气。

“喔!”

看到楚鸿伸懒腰,不暮连忙上前添茶,说道:“主君,赵团练那边有信。”

“有信?”

“一个时辰前到的京城,三柱香前信使送到府上的。”

说着,不暮飞快的跑向外面,数十个呼吸后取回一封信。

楚鸿喝了一口茶,顺手将信接了过来,“表哥的信?”

“待会儿找到信使,赏两贯铜钱吧!”

“是,主君!”

楚鸿眸光一亮,认真看了起来。

赵策英主要是嘘寒问暖,又对上次帮忙搞官位的事情表示感谢。

说着说着,赵策英说起了他和父亲赵宗全遭受刺杀,准备上京告状的事情。

他又隐晦问起汴京的局势究竟怎么样?

以及太祖血脉,能否有点大的出息。

这也不怪赵策英多想,当初官家选取培养的四个宗室子弟里,一个早亡,兖王和邕王封王,唯留太祖血脉的赵宗全仅是一个州的州团练。

没有兖王和邕王的待遇,偏偏又要遭受高规格的注视和忌惮。

注视和忌惮固然不是好东西,偏偏又容易滋生野心。

赵策英和赵宗全不同。

赵宗全当年是见证过一些类似的事情,知道太祖一脉在大周朝地位尴尬,根本没有机会坐上至尊之位。

赵策英不同,他如今也就二十多岁,气血正盛,向往建功立业。

恰好,官家无子,私底下自然对那个位置有那么一点希冀。

毕竟,虽说他的父亲赵宗全在几位培养的宗室子弟里几乎没有上位的机会,可是反过来看,他的父亲赵宗全又是天底下第三顺位继承人,赵策英心里面也有些幻想。

楚鸿沉思片刻,欣然书信。

信里详细的介绍了汴京的情况,表示太祖一脉想要做出功绩有点难。

但是,事在人为,有些事情也未必是定数。

楚鸿又安慰了一番赵策英,表示汴京有自己坐镇,以后会罩着舅舅和表弟的,大家都是一家人,亲密无间,要是有什么困难大可开口。

告状的事情,也可以伺机而动,不管你们怎么干,自己都是完全站在你和舅舅一方的

书信写完,顷刻间便送出城,去往禹州

这半年以来,赵祯几乎天天都面临着大量的奏折和上谏,内容无非就一个——立太子!

没有太子,官员自然担惊受怕。

特别是有着烛光斧影的这个例子,不少官员更是无心治理当地,时时刻刻的盯着汴京的一举一动。

汴京影响了地方官员,地方官员也就间接影响了百姓,民间纷乱不断,百姓不得安宁,心里越发焦躁不安,动乱也就升起,国本也就慢慢动摇。

官员们上谏的理由相当充分,可惜赵祯不愿意立,也不敢立。

自古以来,太子对皇帝的威胁都是相当直观的,更遑论赵祯这样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帝。

但凡赵祯立了太子,等太子站稳跟脚,他这个皇帝估计会被架空。

没有谁敢偏向一个没有子嗣的老年皇帝,哪怕是一向中立的韩章和几位阁老,在这事上也选择了默不作声。

皇帝一旦被架空,那生死就在别人一念之间。

赵祯自然不愿意立太子。

于是乎,兖王和邕王两方的人劝谏越来越强烈,各地也有官员上谏,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天下纷乱,国本动摇,全是因为没有太子,立了太子也有好处,要是连太子都没有,皇帝怕是越来越难以维持体面威压。

日子越拖,赵祯年纪越大,身体也越差。

终于,在半个月前一次长达两天的昏厥后,赵祯实在扛不住压力了,同意在宗室子弟里选取一人立为太子。

一时间,汴京的气氛又变得紧张起来,安静得让人害怕。

邕王年长,子嗣众多;兖王强干,子嗣稍少。

一个相对年长,一个相对贤明。

这两人究竟选谁,天底下的官员都瞩目着。

……

文德殿

文武汇聚,一个个目光炯炯,看向御座上的那位,等待着那位的决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主器者莫若长子,继明者必建储两。既以传重,亦以宗本,则君亲之大义,帝王之宏范,无先於此矣.

邕王诵,生知古制,既贤且长。聪明敏博,温恭孝友,不自满假,率由宪章。

问安必自於因心,入学固知其让齿。升兹上嗣,庶贞万国。可立为皇太子,宜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大太监尖锐的声音在无比安静的殿里并不突兀,一向看不起太监的清流文人也都认真的听着。

当念到“邕王诵”的时候,邕王瞳孔刹那间放大,以邕王为首的官员肉眼可见的有喜色,以兖王为首的官员则满脸的不可置信。

兖王隐隐望向赵祯的眸光里很是不满,他不敢相信,赵祯居然没有选他。

不选英武强干的,选个年纪大的是怎么回事?

这玩意都不是亲生的,也不分什么嫡庶,为什么不选能力强的贤民之君?

邕王大喜,无数臣子拥护;兖王悲痛,暗淡离场。

楚鸿静静的望着两方人的表现。

这事,赵祯没有做错,兖王和邕王也没有做错,可两方一旦合起来就注定大错特错。

从赵祯的角度来说,他是经历过子嗣稀少被逼宫的痛楚的,自然倾向于繁衍能力强的邕王,且邕王有些平庸,他立邕王为太子,未来的结局可能会好上不少。

从兖王和邕王的角度看,自然都觉得自己才是真正适合的人,这也没什么稀奇的。

但,两方合起来,就有大问题。

兖王强干暴躁,却也胆大妄为。

这事到底是太子之争,一旦邕王登基,兖王至少是个被囚禁的下场。

兖王怕,自然得反。

虽然兖王能力也就那样,可相比于邕王来说的确是强干贤明一点。

有能力,有胆子,又被逼入绝境。

造反一事,无解,注定发生。

邕王当选太子,第一件头等大事就是册封大典,这事由礼部负责。

邕王胜利,便大肆犒劳当初支持自己的人,多次举办私人宴会,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意识不到一些气氛的变化。

楚鸿也慢慢降低了存在感,让人将妻子儿女送到扬州城居住。

扬州是他的大本营。

虽然楚氏一族在扬州养的水匪土匪之类的一共也就三四百人,但扬州尚且有家丁仆从,家族子弟。

这些要是真算起来,年轻男子差不多是两千之数。

他在汴京是中立派,兖王又是着急夺权,不太可能去针对他的亲人。

防护,足够了。

将这些事情安排妥当,楚鸿慢慢的深耕城防事宜。

东风已备,只差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